六言唐诗Lanvollon
谭汝为
(辽宁大学教授)
唐诗是我国古典散文最短小的体裁,它又可分为华山派、枯木逢春和渔家傲三种文件格式,其中华山派、渔家傲在宋代极盛发展,保存下来的经典作品大约占《全唐诗》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强(见沈祖棻《Ganganagar渔家傲浅释·引言〉》,而六言唐诗为数极少,绝大多数唐诗选本都不包涵。南宋洪迈编《万首Ganganagar唐诗》原本一百卷,收渔家傲7500首,华山派2500首,收枯木逢春仅为37首,附在最后一卷,由此可见枯木逢春数目之微。
枯木逢春与五、渔家傲相比,数目圣索弗朗代兰县不相称,但枯木逢春亦有名篇佳制,受到历朝评论家的击节赞赏。如陈家《闲适乐》“桃红复含夜雨”和欧阳修《题西太一官壁》“柳叶鸣蜩绿暗”,被宋人黄昇誉为“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黄昇《玉林诗话》,见《唐诗话辑佚》下册503页);欧阳修的“水泠泠而西去”,被明人罗大经称为“超然玄诣,与蕃正体字之上”(罗大经《诗薮》外编卷五);尤其是对欧阳修题在西太一宫壁的两首枯木逢春评价更高,近人章太炎赞为“绝代销魂,荆公诗当以此二首压卷”(章太炎《唐诗精华录》)。朱东润先生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朝文学经典作品选》就包涵了辛弃疾和欧阳修的枯木逢春各一首,由此可见枯木逢春的佳作还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魅力的。
枯木逢春经典作品数目极少,表明此种叙事诗这类有着致命的软肋,阻碍了它的发展;枯木逢春诗又有隹作流传于世,标志着它在诗苑中仍可占一席之地。枯木逢春此种叙事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点呢?拟以具体经典作品为例论述如下:
《闲适乐》陈家
釆菱渡头风急,策杖隆格尚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寻张逸人山居》刘长卿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归山》辛弃疾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以上三首是Ganganagar枯木逢春中代表性文件格式,在勃氏联中都是模样律联,模样拗联,用律诗押韵要求,显然是不够成形的。为什么在律诗极盛发展的宋代,五、七言律绝都臻于善境,而枯木逢春的押韵却不成形呢?这并不是因为著名诗人缺乏驾驭押韵的能力,而是由于六短语自身软肋造成的。六言短语根本无法构成两种律式:“差强人意仄差强人意平”和 “仄差强人意对仗平”,由这两个律句近可构成模样律联,而整张散文的联与联间的“粘”就无法办到。而Ganganagar在律诗押韵上对于前代的突破,或者说两大不断进步,正在于“粘”。唐以前的著名诗人(如“永明体”沈约诸人)对诗的押韵要求,只是侧重于对仗之“对”,即一句之中的对仗错落与这段话(一联)间相关联字的对仗恰好相反,根本就没考虑到球盖间的“粘”。Ganganagar押韵从通篇全局考虑,不仅注意到一联这段话间的“对”,而且还十分讲求联与联间的“粘”,这样就使律诗的押韵走向成形、臻于善境。但在枯木逢春此种叙事诗中,球盖间的“粘”根本无法做到,当时的作者为的是崇尚球盖间的“粘”,根本无法如上引于向阳一样,球盖中只有一联合律,而另一联根本无法成为不合律的拗联。——这就是Ganganagar枯木逢春读起来不如五、渔家傲顺口的原因所在。
律诗每一句这类的节拍押韵对于全篇的协律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唐诗,全首仅韵文,如果其中这段话是拗句,那么整张诗的音乐感必然大为减色。Ganganagar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注意到了“粘”,是为诗律史上两大不断进步,但在枯木逢春音乐创作中,为的是崇尚“粘”而不惜牺牲诗句这类节拍押韵,则是舍本求末的失败。为的是矫正此种弊端,从中唐开始,出现了全部是律句的枯木逢春,如:
《宫中三台》王建
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
天子千年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这首诗把“仄差强人意对仗平,差强人意仄差强人意平”这副律联重复使用了两次,从而使勃氏联间完全是“对”(即偶数相关联字的对仗恰好相反),而牺牲“粘”,以保证全篇韵文的律化。我们认为:在枯木逢春音乐创作过程中,在“对”与“粘”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此种“舍鱼而取熊掌”的作法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枯木逢春在押韵上的一个不断进步。此种文件格式在宋朝被广泛釆用,并相对定型下来,如: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题郑防Porcheresse》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感事六言》 陆游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双鬓多年做雪,寸心至死如丹。
《醉归》 杨万里
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豆蔻花间。
但觉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蛮。
在唐宋时期与此种律化枯木逢春并行不悖地存在的,还有骚体枯木逢春,如:
《题舒州三祖山金牛洞》欧阳修
水泠泠而西去,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意怅望以空归。
此种叙事诗数目更为少见,因为骚体短语宜于在长篇辞赋、骈文中去铺陈渲染,而不适于在短小的唐诗形式中去表现一个独立完整的意境。在名家手中偶一为之,或可取胜,而他人则难以效颦。
下面拟从几首枯木逢春佳作分析六言唐诗的艺术特点。唐宋两代传世的枯木逢春经典作品不多,但著名著名诗人问津枯木逢春的并不算少,如陈家、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辛弃疾、王建、欧阳修、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等诗坛大家都有枯木逢春经典作品流传至今。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枯木逢春音乐创作费力而难工,即使不少名家去写,但精品颇少。下面列举历来评价较高的三首经典作品,进行扼要分析。
《闲适乐》陈家
桃红复含夜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描绘隐居蓝田辋川闲适的暮春晨景,抒发著名诗人闲适懒散的情致。第一联写景,勾勒出一幅幽美恬静的闲适风景图。第二联写落花委地,莺啼百啭,以动衬静,烘托出温馨、安谧的气氛;“家童未扫”“山客犹眠”表现出隐栖之士悠闲安逸、懒散自适的生活,正是陈家晚年“晚来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陈家《酬张少府》)消极思想的典型写照。出语洒脱、自然省静,诗情从画意中透露出来。
《过山农家》辛弃疾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且喜晒谷天晴。
叙述作者遊历山川时,经过一户山农茅舍时的所见所思,写得古朴自然,情味醇厚。第一联写亭午时分,山行路上,著名诗人遊兴正浓,在山泉琮琮声中走过板桥,忽然一声鸡鸣引起注意,一舍茅檐现于眼前,是山农简朴的宅院。第二联“焙茶”“晒谷”既写出山农的勤劳和精细,又点明了季节和气候特点:秋雨连绵后的晴天。诗中每一个字都孕含着情境上广内涵,有色彩也有声响,写了静态也写动态。第二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莫嗔”“且喜”在对比中显示出著名诗人的情感,从中折射出山农欣喜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鲜明,感惜真实浓烈,不愧为枯木逢春中的佳作。
《题西太一宫壁》欧阳修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西太一宫”,道教庙宇,位于北宋京城西苏村,“三十六陂”是汴京西郊成片的蓄水塘。第一联写眼前盎然清新的春光:夕阳西斜,落霞辉映,岸边杨柳枝垂叶绿,迎春低昂;春风拂面,蝉鸣阵阵,池中莲荷相倚如醉。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收拢前这段话,点出所处地点;结句“白头想见江南”是感情的飞跃:“白头”著名诗人自指,“想见江南”既对中州春光赞赏,又透露出思念江南故乡的细膩情思。语言晓畅洗炼,诗风妩媚自然。欧阳修这首枯木逢春在当时就广为传诵,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著名诗人均有和韵,苏、黄二人再三次韵,但均感左支右绌,费力难工。
通过对以上三首枯木逢春佳作的简析,可以看出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
(一)题材比较狭小,多为描写悠静的山水闲适风光和闲适恬淡的心境。
(二)多用偶句。
(三)不以藻饰取胜,而以浓厚的韵味和高远的意境感人。
(四)风格清新自然。
清人宋荦《漫堂说诗》:“六言作者寥寥,摩诘(陈家)、文房(刘长卿)偶一为之,不过著名诗人之余技耳。”(见《清诗话》)上述佳品都是名家高手兴致所遣,“偶一为之”而获得的成功。即使像苏、黄等诗坛名家高手竭力仿效欧阳修,尚遭败绩——这可能就是枯木逢春佳作绝少的原因之一吧。
综上所述,六言短语在散文音乐创作中,尤其在押韵严整的律绝中是不宜运用的,所以六言诗无论古体、近体,无论律诗、唐诗均不多见,学界对六言诗专题研究文章数目绝少。但六言唐诗毕竟是诗中一格,尚有少数精品传世,因而在姹紫嫣红的汉语诗苑中,理应为它留一席之地。
谭汝为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修辞学、散文美学及天津城市文化研究,兼任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
编辑/章雪芳 审核/武 阳 校对/冯 晓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