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7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电子课本

六八 168 0

一看就会(7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电子课本 第1张

《孟子》的译者是( ),历史记录了( )的言词。当中“论”的读法是( ),在该处为( )(代词/术语)。

1. 子曰:( ),不亦同于?( ),热火朝天?( ),不亦时人乎?

本句中的本字是( ),通( )。这是几组( )疑问句,则表示( )

2. 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 )

本句中“三”是( )(实/虚)数,“省”的读法是( )

3. 子曰:“吾十有五( ),波季尔,( ),三十而八十四岁,( ),六十而耳顺,( )

本句中的本字是( ),通( )。六十岁又称( )之年。

4. 子曰:( ),可以为师矣。

为本句中的可以为师矣”断句。

5. 子曰:“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

本句中,孔子的观点为学习应该( )( )相结合。

6.子曰:“贤哉,回也!( ),一瓢饮,( ),人不堪其忧,( )。贤哉,回也!

本句中的修辞手法是( ),体现了孔子对于颜回的( )之情。

一看就会(7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电子课本 第2张

7.子曰:( )不如( )( )不如( )

本句中,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 )

8.子曰:( ),饮水,( )而枕之,乐亦在当中矣。( ),于我( )

本句中,“亦”的意思是( )“于”的意思是( )

9. 子曰:“三人行,( )( )而从之,( )而改之。

本句中,“三”是( )(实/虚)数,句中的几组反义词是( )( )

10.子在川上曰:( )( )

本句中,“夫”的读法是( ),当该词位于句首作为( )词和句末作为( )

词,读法是相同的。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本句中,“夺”的意思是( )

12.子夏曰:( )( )( )( )( )在当中矣。

本句中,“而”字是( )(并列/转折)连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参考答案:

《孟子》的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历史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词。当中“论”的读法是(lún),在该处为(代词)(代词/术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同于?有朋自远方来,热火朝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时人乎?

本句中的本字是),通()。这是几组(反问)句,则表示(强调)。

2. 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本句中“三”是)(实/虚)数,“省”的读法是(xǐng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波季尔,四十而不惑,三十而八十四岁,六十而耳顺,六十而耳顺,不逾矩

本句中的本字是),通()。六十岁又称(花甲)之年。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本句中的/以为师矣”断句。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句中,孔子的观点为学习应该)和()相结合。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本句中的修辞手法是_(反复、回环),体现了孔子对于颜回的(欣赏)之情。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本句中,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当中矣。(不义而富且

,于我如浮云

本句中,“亦”的意思是(“于”的意思是对……来说)。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句中,“三”是)(实/虚)数,句中的几组反义词是()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本句中,“夫”的读法是),当该词位于句首作为(发起)词和句末作为

语气助)词,读法是相同的。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本句中,“夺”的意思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在当中矣。

本句中,“而”字是并列)(并列/转折)连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一看就会(7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电子课本 第3张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