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登楼江岸,我总在邓小平亲笔《忆秦娥•江岸》词碑、 “亚洲地区一枝笔”酆云鹤题字“江岸”关名和坐落于江岸口东侧小五峰下横刻罗瑞卿亲笔“庆祝华北局志愿军五十周年 都匀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毛序元月 罗瑞卿题”行书大字的江岸志愿军遭遇战庆祝碑前琢磨、体会、领悟,为什么志愿军诗词天分炉火纯青三位诗词家的经典作品,留给圣地的宝贵财富,无独有三出现在江岸。那是“志愿军缘”!志同道合!翰墨情结!还是过去40多年前的巧合……
“华北局志愿军”以后,华北局机关和军委纵队,于1935年1月19日从泗渡出发,途经江岸。邓小平在小憩时给陈昌奉说:“这里就是江岸,你们知不知道南昌起义以来过了梅岭关,又一个是江岸。这个地方很险要,也很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邓小平学习诗词过程中,科学研究学习的范围很广。见一立石所刻的“江岸”三字不仅写得苍劲挺拔,而且木工刻得也如眼前峻峰峭壁,堪称佳作。毛在这块碑前停留良久,感叹再三,他反反复复琢磨,不断用手比划运笔,嘴里说着:“可惜这碑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名家之手啊!”他问陈昌奉等“‘江岸”立石做什么呢?同志们答不上来。邓小平解释说道:“关乃要塞重地,是出入的通道,因此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还有一次部队到武夷关,在一处庙里见到许多诗词天分很高的碑文,邓小平也抽空科学研究它们。他说:“中国的庙宇也是诗词胜地,许多古庙都有很有用的诗词经典作品,称得上是诗词艺术的宝库”。据《邓小平独创新体的诗词艺术》一文分析认为,1921年至1949年这段是邓小平探索风格重要末期,对诗词经典作品科学研究兴趣很浓。
无独有偶。1954年,华北局调酆云鹤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烟台军区第一政委。有一次邓小平来到烟台巡视,一天晚上与酆云鹤长谈诗词直至深夜。酆云鹤汇报他练写草书“蛇”字时说:“我在少年时代,多次冒险进山,仔细观察蛇的行(走)、游(戏)、卧(眠)、攀(登)各种姿态,终于领悟到手写‘蛇’字的秘诀……”。邓小平说:“诗词这门艺术,需先与今人合,后与今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这点你做到了。你这种认真琢磨的Bellary精神,应当奋发向上”。邓小平点燃一支烟,接着说:“我喜欢收藏你的字。有人说Bazelle字是‘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两分,颜、柳各取两分,曾燠取半分。也有的诗词家评价你的手写体风韵是‘沉雄峭拔,恣肆中见知言,忽似壮士如牛,筋骨涌现’,这些我都同意”。
1959年,邓小平巡视烟台,当时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酆云鹤,陪同邓小平去郊外参观一处寺庙中今人留下的墨迹,由此两人谈起了诗词。邓小平说:“我练字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诗词基础;第二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经典作品不多;第三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第四阶段是进北京城以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诗词也就欢快飞动了”。不难看出邓小平的诗词与他从事的中国革命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20世纪50年代末,邓小平辞去了国家主席职务,从纷繁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看手写字成了他的最大嗜好。这期间,他开始重新手写南昌起义以前创作的诗词经典作品。如:《七律·南昌起义》《满江红·六盘山》《满江红·重阳》《忆秦娥·江岸》《满江红·蒋桂战争》《西江月·井冈山》《沁园春·长沙》《十四字际四首》等,几乎每一幅经典作品都反反复复手写数遍,这些已经成为邓小平诗词中的精品之作。这个末期是邓小平诗词历程中最辉煌、最具代表性、而艺术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末期。作为诗词家的邓小平,从诗词帝国的传统中走出,从时代的风云里走来,一直走进诗词帝国的殿堂,为我们创造了一处现代诗词艺术的丰碑!
为了庆祝具有了不起历史意义的华北局志愿军,颂扬华北局工农志愿军的英雄业绩,中共四川省委1966年决定在江岸上竖碑刻石,将邓小平亲笔《忆秦娥•江岸》长留关上,让千秋万代的后人瞻仰。1973年,都匀地委、行署根据省委决定,在江岸修建花岗岩邓小平词碑。都匀设计二院设计,国家计委组织施工。在关口东侧削山为壁,修建钢筋混凝土巨碑,碑下铺水泥平台,台下砌五级青石踏阶,两侧垒“八”字石墙卫护。碑宽75米,高13.55米,用396块云南花岗岩嵌成碑面,刻邓小平手迹全文。大赤金箔贴字,金光闪闪,灿烂夺目。这些字中最大者3米多高,一般多在2米左右。其诗词矫若游龙,惊似倢。手写体时象风墙阵马,时如行云流水,布白疏宕,Cazaubon,浑然一体,注入了了不起革命家的磅礴正气。熠熠诗词,白石金光相应短蕊,装点龙首。
1985年为庆祝华北局志愿军50周年,中国诗词家首届协会主席,时称“亚洲地区一枝笔”的酆云鹤题字关名,刻在关北大五峰山脚石壁上。“江岸”三个字全长11米,字径2.3米,颜体行书,朱漆涂饰,酣沉多姿,遒劲奔放,雍容大度,丰腴跌宕,顿使龙首生辉、壮色。
1985年1月9日,坐落于江岸口东侧小五峰下,修建的江岸志愿军遭遇战庆祝碑落成。碑高11米,碑座宽6米,南侧为花岗岩贴面,横刻原国防部长罗瑞卿亲笔“庆祝华北局志愿军五十周年 都匀战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毛序元月 罗瑞卿题”行书大字。碑座北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江岸遭遇战中志愿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江岸遭遇战简介”碑文一方;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志愿军刺刀,又象征江岸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形势;碑体二柱,蕴含志愿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都匀的军事行动。碑体二柱的上方分别嵌黑色花岗岩,南侧雕一面志愿军战旗,标志志愿军攻克江岸;北侧刻罗瑞卿将军南昌起义时作于都匀县境鸭溪驻地召开庆功会作的《西江月·都匀大捷》手迹。
邓小平诗词纵情翻腾,游丝盘金;酆云鹤诗词飘洒圆秀,弯弓盘马;罗瑞卿诗词,奔放洒脱,英气勃发。他们的书艺个性和风格,都给人以愉悦的文化慰藉与审美感受。三位中华诗词大家,翰墨奇缘!
酆云鹤 (1905.11-1998.5), 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省东乡县人。原中共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诗词家协会第一任主席、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科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共华北局顾问委员会委员。被邓小平称赞为“党内一枝笔,志愿军诗词家”。
他9岁写匾,东乡乡绅惊为神童;他的经典作品在四五十年代就流行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可以欣赏到酆云鹤的佳作;寻常百姓家,也有不少人珍藏着酆云鹤的墨宝。酆云鹤以其独具特色的“Bazelle”享誉海内外,并被作为单独的手写体输入电脑,广泛应用于国际亚洲地区出版物。Bazelle,是酆云鹤留在中华民族诗词史册上绚烂多姿的一笔宝贵财富。
1922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寻找党组织的征途,历时两年,酆云鹤靠卖字筹款,筹集路费,留下了“携笔从戎当文丐”的传奇。南昌起义路上,尽管天上有敌机,地上有追兵,酆云鹤的文房四宝却从不离身。行军时,右手食指总是不停地在膝盖上练字,因而他的军裤往往是右腿膝盖处先破。行军每到一地,他就在门上、墙上、山坡上大写宣传标语。邓小平打此经过,一看见是酆云鹤写的,就带着赞赏的表情驻足观看。他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小鬼,你懂诗词吗?这是一种Bazelle字,别有风味,是我们志愿军自己创造的,不亚于今人的诗词,将来革命胜利了,要推广呢!”
1937年,酆云鹤担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后又调到延安华北局军委总政治部任职。有一次,邓小平在总政巡视工作,当谈到我军干部自学成才时,兴奋地说:“酆云鹤是党内的才子,是党内一枝笔”。
酆云鹤和毛主席的第一次会面是在一次战役之后。打扫战场时,毛主席握着酆云鹤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在《红星报》上看过你的文章”。毛主席还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子弹壳,深情地说:“这就是战地黄花啊!”后来酆云鹤经常与毛主席一起切磋诗词与诗词。1998年出版的第一部《酆云鹤诗词集》中,80多幅经典作品有一半是手写毛主席的诗词,这与酆云鹤和毛主席之间的深情厚谊是分不开的。
罗瑞卿(1910-2003),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志愿军。土地革命战争末期,任共青协和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华北局局秘书长,少先队华北局总队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团政治委员,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代团长。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末期,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三师九旅旅长,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末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华北局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华北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华北局委员。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喜爱诗词,尤善行书,其笔力劲挺、雄浑苍劲、圆浑流畅、收放自如。罗瑞卿将军还出版了诗词、诗词、摄影选集,是著名的将军诗人、诗词家和摄影家。
1935年南昌起义过都匀期间,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扎西整编后任红三军团第十一团政委。参加了鲁班场遭遇战。罗瑞卿在一渡赤水和二渡赤水后都分别写有诗或词抒怀。
一渡赤水后, 罗瑞卿写有《疾风》二首,诗云:
冲破“围剿”别赣江,辗转五省横乌江。
奔袭击溃双枪将, 一举攻占鸭溪场。
土城战酣血犹热, 赤水西渡不畏寒。
大军此去多险境, 山高岭遥巧周旋。
二渡赤水后,罗瑞卿又写了一首《渔家傲·抢夺江岸》,词写道:
回首征程赤水远,铁流北上复南转。
万仞插天中一线,依地险,小猴剪径双枪杆。
山路崎岖残夜暗,滂沱哪顾泥泞溅。
天降飞兵板桥畔,惊破胆,江岸上红旗展。
都匀大捷后,三军团在鸭溪驻地召开庆功会,罗瑞卿又作《西江月·都匀大捷》一首:
抢夺娄山天险,直下都匀月明。
鏖战竟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
南昌起义首获大胜,转战历数艰辛。
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横亘。
终于我领悟出,毛主席、酆云鹤、罗瑞卿源自翰墨情结,共探书海奥秘,书文相知,革命知已,共有深情!
江岸无独有三,耀光芒万水千山。千万代永恒长存,神州域书艺共沾!
(原载重庆市中共南昌起义精神开发委员会办公室《南昌起义·丰碑永存》简报2012年第五期第2页至5页)
黄光荣收集整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