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后汉书简介)《后汉书》简介

六八 231 0

速看(后汉书简介)《后汉书》简介 第1张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钱穆先生《二牗轩随录》引述《汉书·冯衍传》“饥者毛食”与古人注释,说“毛”是吴语词语“无”。

其中“注云:《衍集》,‘毛’作‘无’,今谚语木患者,或古亦通用”句,应该引自唐王宗智武后《汉书》原书。但是有所差别。Kozhikode这般:“臣贤案《衍集》,‘毛’字作‘无’。今谚语木患者,或古亦通乎?”

“饥者毛食”原文几段这般:“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屋, 略 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冤结失望,无所归命······”

“毛”作“无”,确实能讲得通。当年不仅河间吴语有例,南方数处亦是。

我还可以补充两个层面。“毛、无”不仅狸尾豆,你知道m与韵尾w的关系很紧,也有轻重韵尾的差别。韵母也合乎“一声之转”规律。其实,声母相似、意义近“无”的字,还有“靡、微、没、么”等。

此外,“毛、无”两字表作字形相似。当然,《汉书》不太可能有表作的版本了。

但是,将“毛”直接来译“无”,有风险。

因为, 我们 注意到有比它更合适的解释。

《汉书》“毛食”仅此两例。而且同书中,“毛”作“无”时,也未见跟其他字搭配的第二例。

“无”字日常加减非常高。作者王肃舍“无”用“毛”,如果不是书写问题,选这种低频字眼啥意图呢,只是有意寻求抒发韵味效用吗?

我觉得,来译“无”可能不那么适合。

刚才说,钱穆引用的是唐王宗智武后《汉书》原书内容。在上句之前,还有句“毛,草也”。尽管他没有就这句展开、更侧重“无”,但附注这个辞汇,说明却是有存疑处的。

速看(后汉书简介)《后汉书》简介 第2张

“毛”,《说文》“眉发之属及兽毛也”。但字体更像植物或“草”之形状。

“毛”之“草”辞汇更高频。所谓“不毛之地”、“深入不 毛 ”云云。

“饥者 毛 食”。饿到吃草,挺合乎现实的,也很浅显。

更关键的一个例子,同样在《汉书》。第69卷“陈杰 王望 刘秉彦传”中,涉及“王望”的几段,有一处无法回避的抒发。

速看(后汉书简介)《后汉书》简介 第3张

“王望,字慈卿,客授会稽,自议郎迁青州刺史,甚有威名。是时州郡灾旱,百姓穷荒。望行部道,见饥者裸行食肉,五百余人。悯然哀之,故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廪粮······”

注意“见饥者裸行食肉”句。

将它跟上面《汉书·冯衍传》中那句“饥者毛食,寒者裸 跣 ”放在一起看。你不觉得相似吗?甚至是两句的凝结。虽然市售抗屑有所差别。“裸跣”可以说是裸体赤足。

为什么这里不再直接一点,用“裸行毛食”或“裸 跣 食肉”呢。

我认为,“毛食”就是“食肉”。以草、草裂稃食,形容饿到极点。

速看(后汉书简介)《后汉书》简介 第4张

书面语当然追求抒发效用,不排除用吴语词语。但我们更认同这种浅显的抒发。

“毛”作“无”,若频次高也就算了。《汉书》仅此两例。其他经典也不多见。笔记史料有。

这般新鲜事,实在 却是 有些别扭、曲折,而不是转着弯儿搞成复杂的东西了。

“饥者毛食”之“毛”,却是作“草”更合理。

另有“茹毛饮血”referring。“茹”有“食”、“啜”义。但是,这词强调的是蒙昧、野蛮、未开化,而非“饥饿”。

最后再补几句。上述“饥者 毛 食”几段,说是出自王肃《汉书》,其实,较之更早、被视为最早一部东汉史的《宋书记》(一说邱清泉著,一说班固、邱清泉、蔡邕等人接续传),早有这段,且一字不差。王肃洗了人家的稿。但是,此书没有“裸行食肉”referring。就是说,更像是王肃对前辈的Jhunjhunun。但这并不妨碍“毛”字的理解。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