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墙壁的拼音)列组词和拼音

六八 168 0

今日推荐:《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拼音版》 作者:鸿恩。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真没想到(墙壁的拼音)列组词和拼音 第1张

-----精选段落-----

弟子规

事诸兄

注释

【1】尊长:指长者、长辈。【2】闻:使人听到。【3】宜:适宜、妥当。【4】趋:快步向前。【5】迟:慢。【6】对:回答。【7】移:移动。【8】事:对待。【9】诸父:这里的“父”是对男性长辈的通称。【10】诸兄:这里的“兄”指同族的兄长。

精彩解说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压低;语调柔和适中表示尊重,但声音低到让人听不清楚,那就不妥当了。

去见长辈时要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动作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故事链接

颜回煮粥

孔子和学生们被官兵围困,他们的干粮都吃完了。颜回左思右想,想怎样给老师找点儿吃的。

第二天,颜回溜出去,在附近的村子要了米,回来时,为了不惊动老师就悄悄捡了一些木柴,烧火煮粥。孔子看见颜回在偷偷吃粥,他没说话,仍坐在那儿。

粥煮好后,颜回端来粥,对孔子说道:“老师先用吧。”孔子觉得颜回已经偷吃了,想试探颜回,于是说:“今天我梦见了死去的父亲,我想把粥拿来祭祀先父。”颜回说:“这粥不能用来祭祀,因为它不干净。煮粥时,木灰进了粥里,我把它捞出来,觉得扔掉可惜,就吹去灰吃了。”孔子听了后,感到很内疚。

原文欣赏

老易

晨必盥

便溺

袜与履

注释

【1】朝:早上。【2】易:容易。【3】惜:珍惜。【4】盥:浇水洗手,泛指洗。【5】便溺:大小便。【6】辄:立即、就。【7】冠:帽子。【8】纽:衣服上可以扣系的部分。【9】履:鞋子。

精彩解说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少年人一转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间。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要洗脸,还得漱口刷牙;解完大小便以后,要立即把手洗干净。

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

故事链接

结缨而死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做官。有一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急忙驾车往城内赶。刚走到城门不远处,就遇到了刚从城里逃出来的一位老朋友。朋友劝他赶紧逃命。子路说:“国家有难,我怎能躲避祸难呢!”

子路想帮助国君平叛,可当时城中已被叛军控制,结果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砍断了一条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便大声说道:“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等我把帽子戴好,再来杀我!”

子路弯下腰,拾起帽子,用手拍掉上面的泥土,戴在头上,然后从容赴死。

原文欣赏

勿乱顿

衣贵

上循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

注释

【1】置:放置。【2】顿:放置。【3】贵:以……为贵。【4】华:华丽。【5】循:依据、遵守。【6】分:等级、身份。【7】称:符合、相当。【8】拣择:挑选、选择。【9】过:超过。

精彩解说

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而不是衣服的昂贵华丽;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衣,也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饮食不要挑剔,不能偏食;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吃过量。

故事链接

王维的故事

王维从小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在二十一岁时中了举人,做了太乐丞。王维的仕途很坎坷,但不管是升还是贬,他从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习惯,每次上朝回来都换上自己平时的衣服,把官服叠好放好,以备下次再穿。

在古代,人们很重视正式场合穿的冠服,从不随便乱放,即便是破了旧了也要把它很好地珍藏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衣服和帽子,其他的东西也应该放在固定的位置。我们要向王维学习,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原文欣赏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勿践阈

勿箕踞

注释

【1】年:年纪、年龄。【2】丑:丑陋。【3】揖:拱手行礼。【4】深圆:行礼时把身子深深地弯下。【5】拜:古代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6】践阈:践,踩;阈,门槛。【7】跛倚:偏倚,站得不正。【8】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傲慢无礼的表现。【9】髀:大腿。

精彩解说

年纪还小的时候,不能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犯错失态。

走路时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弯下,跪拜时要毕恭毕敬。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腿叉开像簸箕,也不要摇摆和抖动大腿。

故事链接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徐庶辅佐刘备几次击败曹兵。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扣留,作为人质逼徐庶归顺。徐庶无奈,只好辞别刘备,奔赴曹营。

临别时,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刘备问:“诸葛亮的才能比起先生您如何?”徐庶说:“不能比,我不过是萤火虫的微光,而诸葛亮则如日月的光辉。”

刘备又问:“听说,卧龙、凤雏,能得到其中一个人的辅佐,就能安定天下。不知诸葛亮和这两位先生比较怎样?”徐庶说:“卧龙先生正是诸葛亮,如能得到他的辅佐,何必为天下不安定而发愁呢?”

刘备立即带领关羽、张飞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他们第一次扑了个空,诸葛亮不在家。看门的书童说不知道诸葛亮到什么地方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关、张三人扫兴回营。

后来有人报告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非常高兴,立即和关羽、张飞顶着鹅毛大雪,第二次前去聘请。结果诸葛亮在他们来到的前一天,又出门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刘备第三次和关羽、张飞去拜访时,正赶上诸葛亮睡觉。

刘备出于虔诚和礼貌,不敢惊动诸葛亮,静静等在门外。张飞要发火,想把诸葛亮叫醒,被刘备止住了。

诸葛亮醒来,听书童说刘备来访,马上换了衣服,请刘备进屋详谈。

诸葛亮感激刘备的诚恳,同意出山辅佐,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刘备称帝,诸葛亮做了丞相。

刘备为了国家统一大业,屈尊求贤,礼贤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他的精神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原文欣赏

执虚

入虚室

事勿忙

勿畏

注释

【1】缓:慢、缓慢。【2】帘:门帘。【3】宽:范围大。【4】棱:器物的棱角。【5】虚:空的。【6】盈:满,这里指装满东西的器物。【7】虚室:没人的屋子。【8】忙:匆忙。【9】畏:害怕。

精彩解说

进门的时候要慢慢地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的时候要转大点,不要碰到有棱角的地方。

拿空的器具,要像里面盛满东西时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谨慎。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地敷衍了事。

故事链接

苏嘉折辕

苏嘉是汉朝著名大臣苏武的哥哥,他从小做事就不专心,老是出错。为此,父亲总是教导他,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走路磕磕碰碰,不然就会因为这些小事而犯大错。苏嘉虽嘴上答应着,可并没往心里去,他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不会有什么大碍。

苏嘉长大后负责给皇帝驾车。有一次皇帝外出,苏嘉驾车,从都城长安来到郊外的行宫。当皇帝正要下车时,苏嘉因为不小心,一下子把车辕撞到了门前的柱子上。车辕折断了,皇帝也受了惊吓。结果,苏嘉被判了大不敬罪。

原文欣赏

斗闹场

邪僻事

将上堂

人问谁

吾与我,不分明。

注释

【1】斗闹场:打斗哄闹的场所。【2】绝:戒、杜绝。【3】邪僻事:乖戾不正的事情。【4】将:将要、快要。【5】孰:谁。【6】存:在。【7】堂:前室、正厅。【8】谁:(你是)谁。【9】对:回答。【10】名:姓名。

精彩解说

打斗哄闹的场所,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不正当的事情,不要好奇地去追问。

快要进入大门时,应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高一些(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有人问你是谁时,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我”,对方就分不清你到底是谁。

原文欣赏

用人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

诈与妄

注释

【1】人:他人。【2】明:光明正大。【3】偷:偷盗、偷窃。【4】悭:吝啬。【5】信:言语真实、诚实。【6】妄:荒诞、无根据。【7】奚可焉:怎么可以呢?!奚,何。焉,语气词。

精彩解说

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及时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自己有就应该答应,不要吝啬。

凡是说过的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骗或花言巧语可不行!

故事链接

商鞅变法

战国时,商鞅认为秦国想要强盛,唯有变法图新。秦孝公就封商鞅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商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叫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桩,并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大家议论纷纷,却没人去扛木头。

商鞅又将赏金加到五十两。这时,一个人说:“我来试试。”他轻易就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当众兑现了赏金。这件事引起了全城轰动,大家都说左庶长言而有信。

原文欣赏

话说多,不如少;

刻薄

市井气

见未

知未的

注释

【1】惟:只有。【2】佞巧:善于察言观色、花言巧语骗人。【3】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4】秽:肮脏。【5】市井气:街头无赖不好的习气。【6】未:没有。【7】真:真相。【8】的:确实。

精彩解说

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刻薄挖苦的言语、肮脏不雅的词句,以及街头无赖之徒俚俗的习气,都要切实戒除。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不要轻易传播出去。

故事链接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都城,他便遇到爱说空话的毛空。毛空极其神秘地告诉艾子,有户人家的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

艾子不信,毛空又说是两只鸭子。艾子还是摇摇头。毛空又说是四只、八只、十只。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对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三十丈长,十丈宽。”艾子又不信,毛空急忙改口说:“那么是二十丈长。”艾子还是不信。

艾子反问道:“世上哪儿有三十丈长、十丈宽的肉?是你亲眼所见吗?你说的鸭子是哪一家的?”毛空支支吾吾地说:“那都是在路上听人家说的。”

原文欣赏

事非宜

凡道

勿急疾

不关己,莫

注释

【1】宜:合适、适宜。【2】诺:许诺。【3】苟:假如。【4】道:说话。【5】重:声音清楚。【6】疾:快。【7】彼:那里;他。【8】此:这里。【9】莫:不要。

精彩解说

(如果别人要你做的)事情不妥当,就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了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说话时要口齿清晰而且声音舒缓,不要说得太快太急,也不要说得含糊不清。

遇到别人谈论他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自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原文欣赏

见人善,即思齐

见人恶

有则改,无加警

不如人,当自励

注释

【1】齐:与……看齐。【2】纵:即使。【3】跻:上升。【4】恶:坏、不好。【5】省:反省。【6】警:警惕。【7】惟:副词,用于加强语气。【8】才艺:才能和技艺。【9】励:勉励,引申为奋发图强。

精彩解说

看见他人的优点和好的行为,心中就要有向他看齐的好念头;即使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看见他人有不良的行为时,立刻反省自己;如果自己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要警告自己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要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就应该自我督促,奋发图强,努力赶上。

故事链接

见贤思齐

东晋时,有兄弟俩,一个叫孙潜,一个叫孙放。孙潜字齐由,孙放字齐庄。他们两个人的字都还有一定的来由呢!

古代有一个叫许由的贤士,尧帝看中了他的才能,打算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他。可许由非常谦虚,觉得自己才浅,坚决不接受。孙潜觉得做学问的人就应该学习许由这种谦虚精神,所以他给自己取字齐由。

我国古代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叫庄子,他的思想豪迈奔放,博大精深。孙放觉得庄子是自己的榜样。他想激励自己做一个庄子那样的人,便给自己取字齐庄。

原文欣赏

不如人

闻过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注释

【1】若:表示列举。【2】不如人:比不上别人。【3】戚:忧伤。【4】过:错误。【5】誉:赞誉。【6】却:退却。

精彩解说

如自己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等不如他人时,不要忧伤、郁闷。

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错、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高兴,这样一来,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而真正的良朋益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了。

如果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徒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正直诚实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原文欣赏

无心

有心非

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

注释

【1】无心:无意间。【2】非:错误。【3】恶:罪恶。【4】过:错误。【5】无:没有。【6】辜:罪。【7】爱:爱心。【8】覆:遮盖。【9】载:承载。

精彩解说

不是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叫“罪恶”。

如果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了一项过错。

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之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故事链接

割发代首

三国时,曹操为了使经济快速发展,实行屯田政策。为了使庄稼不遭破坏,他下令:“严禁毁坏麦田,违者杀头。”

过了一些日子,曹操率兵去打仗。他骑着马,走在田间路上。忽然,麦田里飞出一群小鸟,把他的马惊得四处乱跑,踏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请军法官治他的罪,军法官十分为难。曹操说:“我身为主帅,不能自杀,就把我的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他用宝剑割下自己的头发,交给军法官示众。

将士们见曹操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此后军纪都非常严明。

原文欣赏

人所重

才大者,望

人所服

己有能

人所能,勿轻訾

注释

【1】行:品德、品行。【2】名:名声、名誉。【3】重:看重、敬重。【4】貌:外貌。【5】望:名望。【6】服:佩服。【7】言:说的话。【8】能:才能、能力。【9】私:保守。【10】訾:诋毁、说人坏话。

精彩解说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并不是看他的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欣赏佩服的是他的真才实学,并不是看他是否会说话。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忌妒而贬低别人。

故事链接

说大话的王昭远

五代时期,后蜀有个叫王昭远的统帅,平时常以诸葛亮自比,总吹嘘说:“只要我坐在太平车上指挥大军,定能一统天下。”

公元961年,北宋派大军攻打后蜀。后蜀皇帝非常着急,这时王昭远主动提出愿带兵抵抗。皇帝见他如此自信,就高兴地答应了。

然而,平时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王昭远在战场上却屡屡失误,使后蜀的军队一溃千里,自己也做了宋军的俘虏。他的自比诸葛亮要一统天下的大话,由此也成了历史上的笑柄。

原文欣赏

勿谄

勿厌故

人不闲

人不安

人有短

人有私

注释

【1】谄:奉承、巴结。【2】骄:在别人面前骄傲自大。【3】故:老朋友。【4】闲:空闲。【5】搅:打搅。【6】安:安静。【7】扰:干扰、打扰。【8】短:指缺点。【9】私:指个人秘密。【10】说:这里指到处宣扬。

精彩解说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贫穷人的面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老朋友,也不要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别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时,就不要打搅;别人心里焦急不安时,就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有缺点,我们不要当众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到处去宣扬。

故事链接

荀巨伯探友

东汉时,有个叫荀巨伯的人非常恪守信义。一次,荀巨伯得知朋友得了重病,便赶去探望。没想到进城后,街上空无一人,荀巨伯来到好友住处,见好友躺在床上,面色惨白。朋友看到荀巨伯便说:“胡人马上就要来攻城,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却要留下照顾他。

胡人进城了,问他们为什么不跑。荀巨伯说:“我是来探望朋友的,朋友得了重病,我不能扔下他不管。”胡人听后说:“我们这些没道义的人,却闯入了这样一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胡人撤回了军队,全城因此得以保全。

原文欣赏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

善相劝,德皆

过不规

注释

【1】道:赞美。【2】勉:尽力、努力。【3】且:就。【4】作:产生。【5】皆:都。【6】规:规劝。【7】亏:欠缺、短少。

精彩解说

赞美别人的美德,这也是一种美德;因为对方听到你的赞扬后,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宣扬别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在做坏事;如果批评指责得太过分,就会招来灾祸。

相互劝勉行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故事链接

倒屣相迎

一天,蔡邕正在和朋友交谈,突然一个仆人跑来,说门外有一名叫王粲的人求见。蔡邕一听王粲来了,匆匆对朋友说了声:“老夫失陪了。”蔡邕拖着鞋子就跑出去迎接,慌忙中鞋子都穿倒了。一会儿,蔡邕领着王粲进来了。大家一看,这王粲是个又矮又瘦的少年,不禁惊呆了。

蔡邕连忙介绍说:“这位是王粲,他才华超群,记忆惊人!我家里的全部书籍和文章,都应该赠送给他。”蔡邕在宾客们面前对王粲大加赞誉,王粲深受鼓舞。

原文欣赏

凡取与

与宜多,取宜少。

己不欲

报怨短

注释

【1】取与:取得与给予。【2】分晓:清楚。【3】将:将要、即将。【4】己不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5】已:停止。【6】恩:恩惠。【7】怨:怨仇。【8】短:指短期。

精彩解说

取用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明。给他人时应该慷慨,多给一点;取用别人的东西时就应少取一些。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如果自己不愿意,就应立刻停止。

别人对自己有恩惠,应时时想着回报他。和人结了怨仇,应该想办法早点忘掉仇恨。对别人的怨恨不要老放在心上,但是报答别人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

故事链接

陈尧咨退马

陈尧咨家有一匹烈马,为驯服它,父亲受了几次伤,可那匹马依然既不让人骑,也不肯干活儿。陈尧咨觉得把它卖了更省心一些。一天早上,他悄悄把马牵到集市上卖了。

父亲醒来后发现马没了,忙问是怎么回事,陈尧咨就把卖马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摇着头对他说:“你明知那匹马爱伤人,又没什么用,怎么能把它卖给别人呢?我们自己不愿意要反而卖给别人,是不对的。”

听了父亲的话,陈尧咨知道自己错了。他急忙到集市上找到买马的人,退了钱,把马牵了回来。

原文欣赏

待婢

虽贵端,慈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注释

【1】婢:旧指被有钱人役使的女子。【2】贵端:以端庄为贵。【3】慈:仁慈。【4】势:权势。【5】然:这样。【6】理:道理、真理。

精彩解说

对待家中的婢女和仆人,可贵的是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如果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如果倚仗权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难免有些不服。只有用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同样都是人,品行高低却不一样;跟着潮流走、品行一般的人占多数,而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却显得稀少。

故事链接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为首的叫孟获。诸葛亮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去平叛。

蜀军和孟获的主力部队第一次交战,孟获就被活捉,许多部下也被俘虏。孟获不知道蜀军会怎样处置自己。诸葛亮让人把孟获押上来,对他说:“我今天活捉了你,你服气吗?”孟获不服。诸葛亮把他放了。孟获晚上又带人偷袭,再次被活捉,还是不服。诸葛亮又放他回去。就这样,孟获被诸葛亮放了七次。最后,孟获终于心服口服。

原文欣赏

言不讳

能亲仁

德日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

注释

【1】果:果真。【2】畏:敬畏。【3】讳:隐瞒、忌讳。【4】亲仁:亲近仁者。【5】日:每天。【6】过:错误。【7】害:祸害、害处。【8】进:进入。【9】百事:指很多事。

精彩解说

对于一位真正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讨好。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这样自己的品德自然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也就跟着一天天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品行高尚的人,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就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我们的言行肯定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导致所有的事情都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故事链接

朱冲还牛

朱冲小时候生活贫苦,没钱读书,只好在家里种地放牛。村子里有一家人,经常故意把自家的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庄稼。为什么呢?原来,有一次朱冲不但没责怪偷自己家牛的人,还把牛送给了偷牛的人。这家人觉得朱冲老实,所以故意欺负他。

一次,朱冲正要回家,发现那家的牛在吃自己家的庄稼,于是就割了些草,连同啃吃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人见朱冲如此宽厚,再也不好意思让自家的牛去啃他家的庄稼了。

原文欣赏

不力行

读书法

心眼口,信

注释

【1】力行:勉力从事、努力去做。【2】但:只是。【3】长:滋长。【4】但:只、仅。【5】任:听从。【6】昧:蒙蔽。【7】法:方法。【8】信:确实。【9】皆:都。

精彩解说

只是一味地死读书却不去实践,即使具备某些知识,也只是增长了自己虚幻浮华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懂得卖力做事,却不肯读书学习、研究学问,就容易凭着自己浅薄的见识行事,这样就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故事链接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对用兵之道很会引经据典,别人误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将才。一次,秦王派大将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前去救援。他采取固守策略,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始终没能得逞。

于是,秦王采用离间计,让赵王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赵括在接管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围困。这时,秦王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四十万人马被俘后全被活埋,而“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原文欣赏

此未终

宽为限

工夫到,滞塞

心有疑

就人问,求确

注释

【1】方:正在。【2】慕:羡慕。【3】终:结束。【4】为限:这里指计划读书的期限。【5】用功:这里指实施读书计划。【6】滞塞:困顿疑惑之处。【7】疑:疑问、疑义。【8】札: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9】确:正确、确切。

精彩解说

正在读一本书,就不要想着其他的;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有去看另一本书的念头。

在制订读书计划时,不妨把时间放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抓紧时间用功。日积月累,只要功夫到了,原来不懂的地方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求学过程当中,心里有了疑问的地方,就应随时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寻求正确的答案。

故事链接

刨根问底

有一次,沈括背诵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问母亲:“为什么山下的桃花四月已经谢了,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才开呢?”母亲让他自己去观察一下。到了四月,沈括到山上去观察。到了郊外一看,山上的桃花开得正茂盛呢!这时,突然刮起风来。他感到很冷,便立即穿上母亲让他带来的衣服。这时他恍然大悟:“山上地势高,温度低,所以花开得比山下晚哪!这是气候条件决定的呀!”

沈括在母亲的指导下,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读书中遇到问题,都认真地思考,下功夫去钻研,非把问题解释清楚不可。

原文欣赏

房室清

几案

字不敬,心先病

读看毕

注释

【1】清:清洁。【2】几案:书案、书桌。【3】正:端正。【4】墨: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5】磨:古人写字时使用毛笔,写字前要先磨墨。【6】病:心神散乱、浮躁不安。【7】列:摆放。【8】处:地方。【9】毕:完毕、结束。

精彩解说

书房要清雅安静,四周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要清洁整齐,所用的笔和砚台也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磨偏了,就是态度不端正;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因此,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

摆放经典图书,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

故事链接

陈蕃扫屋

陈蕃是著名的学者,居住的环境很整洁。但他小时候却很懒散,经常不打扫屋子。

一天,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来他家做客。薛勤看到陈蕃的屋子十分凌乱,就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呢?”

陈蕃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意思是:我的志向是扫除天下不平事,怎么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打扫房间上呢?薛勤听了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说:你连一间房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

陈蕃听后脸红了,感到非常惭愧,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

原文欣赏

虽有急

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注释

【1】急:紧急。【2】卷:书卷、书册。【3】束:捆住、系。

精彩解说

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把书收拾整齐;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被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智变得不健康。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但循序渐进,常人也是可以达到的。

故事链接

司马光教子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