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英文简介 关于港珠澳大桥英文简介
1、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周年。一年间,大桥客流量超过1400万人次,车辆超过150万辆次。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2、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has seen over 14 million passengers as well as 1.5 million vehicles as of Wednesday, which marks the one year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the worlds longest cross-sea bridge.中山市不是说建设轨道1号线,2号线吗?什么时候动工
10月31日,中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完成其各项议程,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中山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情况的报告。南都记者获悉,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延伸至中山市前期规划项目已经广州市同意并纳入《2 0 16年度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计划》。广中珠澳城际轨道项目正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此外,中山计划近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由港口镇经起湾道至博爱路口,计划工期为2017-2020年;2号线一期工程由小榄环镇北路站经西区、石岐区、东区至广珠城际中山站,计划工期为2 0 1 9 -2022年。“十二五”中山城市轨道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十二五”以来,中山综合交通建设情况如何?昨日,副市长贺振章介绍,“十二五”以来,中山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提升。“2015年底,深中通道获得国家立项批复,中山交通开启承东启西的全新时代,中山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他认为,中山将成为连接粤东粤西,乃至连接国家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谈及轨道交通项目,贺振章表示,广珠城际轨道于2012年底全线通车,开启了中山铁路轨道交通新纪元。深茂铁路(深圳—中山—江门段)项目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至2018年投资300亿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写完成。南沙港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已获批复,项目概算投资约60亿元,正开展征地拆迁协议等工作。“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延伸至中山前期规划项目已经广州市同意,并纳入《2016年度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计划》”。目前,广中珠澳城际轨道项目正开展预可行性研究。经过充分论证,中山市城市轨道明确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987公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贺振章表示,“十二五”以来,中山市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投资超过256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98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由2010年的106.5公里提高至2015年的166公里。“中山以高速公路为骨干、干线公路为主动脉、支线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三级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具体有:深中通道中山侧连接线即中开高速中山段先行工程开工建设,广中江高速公路一期、古神公路二期、广珠中线二期等项目即将建成通车,广珠西线三期、翠亨快线、沙古公路、福源路、中环路、G 105国道细滘大桥至沙朗段跨线桥改造等项目建成通车,19条镇际未连接道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于2015年全面启动,计划两年完成1444条近610公里群众‘家门口’的道路建设”。据介绍,“十二五”末期,“各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至各镇区30分钟到达”的时空目标基本实现。在公交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中山建成首条快速公交示范线,形成“一主七支”快速公交运营系统,日运营里程超过1 .75万公里,日均客流超过6万人次。“十二五”末期,全市常规公交线路达178条,公交车2240辆,其中68%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全市公交客流量达2 .95亿人次,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6%,公交线路总长度3300公里。建成覆盖主城区和6个镇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实行通借通还,共589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134个桩位,投入自行车12080辆。“十三五”改造中山北站、中山站综合交通枢纽对于未来五年的工作展望,贺振章强调将加快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外部争取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圳—中山—江门段)项目尽快建设,协调争取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市和广中珠澳城轨项目”。内部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中山北站、中山站综合交通枢纽。“2017年底前动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尽快开展中山北站、中山站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和城市设计方案研究,明确综合开发范围,对范围内土地进行预控”。贺振章表示,中山市计划近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由港口镇经起湾道至博爱路口,长12.4公里,投资48.83亿元,计划工期为2017-2020年;2号线一期工程由小榄环镇北路站经西区、石岐区、东区至广珠城际中山站,长31.2公里,投资108.78亿元,计划工期为2019-2022年。公示资料显示,中山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拟为南北向骨干线路,主要沿世纪大道、港口大道、起湾道等路段布设至博爱路,覆盖港口商圈、中山北综合交通枢纽、岐江新城、紫马岭商圈和沿线多个居住区,有望实现港口—中山北站—石岐—东区的快速联系。其中高架线长11.23公里、地下线长1.17公里。拟设站11座,除中山北站为地下车站外,其余车站均为高架车站,平均站间距1 .2公里。最大站间距为1.65公里,为华侨中学站至康华路站;最小站间距0 .67公里,为中山路站至博爱路站。拟完成改造和新增对接道路28条对于公路建设方面,贺振章称,未来五年,中山将配合项目管理中心,加快推进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四纵四横”高速公路格局。加快推进“三环十射”骨干路网规划建设,力争完成“二环八射”建设任务。提升与周边城市融合度,加快与周边城市道路的对接,“计划完成改造和新增对接道路28条(包含市政道路11条)”。具体来说,“十三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超600亿元。其中,“四纵”包括东部外环高速、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和西部外环高速,“四横”则包括广中江高速、中江高速、中开高速及小榄支线、西部沿海高速。据介绍,“四纵”“四横”中,目前已有“两纵”(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两横”(中江高速西段、西部沿海高速)4条高速公路为现状道路。贺振章表示,在建及拟建的项目则主要有:广中江高速,“该项目是广东省在建重点高速公路,其中中山段29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江门、佛山、中山、广州4地的交通联系。一期工程计划2016年12月底前完工,二期工程计划2017年完工”。此外,则是中开高速及小榄支线,“该项目是直接与深中通道对接的2条高速公路之一,是中山市负责筹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中山历年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起点位于中山马鞍岛,终点位于江门市凤山,与开阳高速相接。全长约152.5公里(中山段主线约45公里,小榄支线约20公里),估算投资约265亿元,中山段投资约150亿元。项目已于2015年底启动先行段工程的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前启动全线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此外,东部外环高速,则是直接与深中通道对接的2条高速公路之一,是中山市负责筹建的第二条高速公路。据介绍,“项目起点位于黄圃镇大雁岛,与广中江高速连接,向南于珠海侧接入粤西沿海高速,全长56公里,估算总投资124亿元。计划2017年下半年启动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力争今年年底完成投资人招标”。而西部外环高速则直接与中江、中开、西部沿海、香海高速连接,可实现与广中江高速连接,“共连接中山市5条向西高速公路,是串联向西交通出口、提升中山往西交通疏导能力的重要通道”。据介绍,项目初步方案是利用古神公路走廊,起点在小榄境内接中开高速小榄支线,终点则在坦洲境内接香海大桥高速,里程全程约57公里,投资约118亿元,“目前正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将在神湾布局一个二类通用机场在航空规范方面,据贺振章表示,中山除继续强化与周边枢纽机场联系外,“十三五”期间,将着力促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扩建三角镇原飞行培训基地机场为一类通用机场,在神湾镇布局一个直升机场(二类通用机场)以及规划布局若干临时起降点。据介绍,目前,三角通用航空机场已纳入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编制的《广东省通用航空发展规划》,被定位为一类综合保障机场。困难区域枢纽地位缺乏战略性设施支撑据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今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国庆率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于近期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的陆续兴建,珠江东西两岸交通格局将彻底改变,中山市作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同时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市民对交通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对综合交通建设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山交通建设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交通规划建设与该市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该负责人介绍,首先是缺乏铁路,城际轨道尚难满足区域交通需求。“中山市现状没有铁路,缺乏国家层面直达湖南湖北、京津和长三角的途径,也缺少与东莞、深圳、南沙、前海、横琴的联系,辐射范围局限于珠江西岸的珠中江都市区和广州。城际轨道建设相对滞后,尚未覆盖南部地区,难以满足客运快速化和品质化的要求。”其二是公路体系难以适应城市发展要求,据该负责人介绍,“一是目前我市公路总量不足,覆盖率偏低。普通国省道总里程212.507公里,路网密度为1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第七位,远低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高速公路密度不足8.8公里/百平方公里,不及珠三角城市平均水平。部分镇区如港口、坦洲镇无普通国省道通过,一些运输站场、港口码头、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也无普通国省道通过。二是中山与相邻城市间的通道存在路线行政等级、技术等级和车道数不匹配现象,对外通道数量不足,通行能力不足,致使公路交通拥挤,影响中山市与周边相邻城市的交通联系。三是国省干线公路城市化速度加快,造成交通事故频发、通行能力下降等问题。”对此,贺振章也深有同感,他介绍说,中山目前的现状是区域交通设施不足,区域枢纽地位缺乏战略性设施支撑,“区域枢纽地位的确立需要高速公路网和铁路轨道网‘两张网’,既需要提升中山在两张网中的连通性和可达性,也需要借助战略设施铆合两张网络,提升中山在珠三角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他认为,目前中山高速公路密度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同时轨道交通对外通达不足,现状仅有广珠城际能与广州、珠海及江门联系,缺少可直达省外的线路,严重抑制了中长距离交通出行需求,弱化了中山的区域辐射力”。项目落地难,推进受阻问题突出据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该负责人介绍,此外,中山交通系统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中山公交场站建设滞后,制约公交可持续发展。按现有公交车保有量计算,中山市公交停车保养场用地缺口400多亩。公交线网相互衔接不畅,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设置难,导致乘客换乘不方便。随着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充电站、加气站建设项目落地难。二是中山机动车总量已达108万辆,中心城区的专用停车场不足10万辆,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三是现有的枢纽多为公路或公交枢纽,功能单一且用地不集约,缺乏支持铁路和城际站点大力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对于公交场站数量不足问题,贺振章也认同。他表示,目前中山公交企业自有停保场(含夜间停车、维修保养、加气、清洗功能)仅能满足54%车辆,缺口均靠临时租用地解决。“虽然中山已编制完成《中山市公交场站布局专项规划》,提出每个镇区应规划建设1个公交枢纽场站(较大的镇区可建多个);原则上每个镇区规划建设1个公交停保场,规模约为30亩/个,在此原则下相邻镇区可合并共建。但由于受建设资金、用地等问题制约,该规划的落实存在较大困难”。另外,该负责人强调,项目落地难,推进受阻问题也较为突出。“征地拆迁问题已成为中山市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及推进的最大障碍,受项目用地不符合土规、控规等影响,今年计划开工的32项交通项目,上半年实际只开工5项。目前已动工的项目也有17项存在征地拆迁问题,部分项目因局部路段未能完工导致项目长时间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因项目涉铁路、高速、燃气管道许可等涉及审批部门多,申报流程冗长。另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军用光缆的避让以及电力线路的迁改也是制约项目进展的主要因素。”另外,中山现代化的交通管理设施不足,交通管理粗放。“交通管理措施和手段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交通决策、管理和运营的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交通决策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的提升。现状交通管理仍然粗放,尤其外围区镇的道路交通管理手段技术相对滞后,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体制和科学管理流程。”建议推动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该负责人表示,随着深中通道及深茂铁路项目的建设,未来十年,国家铁路及珠三角城际网格局主骨架将基本形成,区域枢纽格局正在重构,中山市需紧抓战略机遇期确立珠江西岸枢纽地位。首先需要大力推动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该负责人表示,应协同周边城市共建深茂铁路,大幅提升中山市面向全国的中长途辐射能力。加强与周边机场群的城际轨道以及高速公路衔接,共享珠三角航空运输优势。加强与区域重大港口设施的铁路、陆路及水路衔接,共享周边城市的枢纽港口。推进广佛江中珠、中莞城际建设,研究新增城际轨道的可行性,在加强区域南北向交通联系的同时构筑东西向交通联系通道,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利用城际轨道兼顾市区镇间的交通联系。此外,应加快调整公路网络建设,适应珠三角产业协作和交通格局变化。据介绍,应大力推进全市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建设,加强市域干线公路和市区干线主干道的合理衔接,“整合市域范围内现有公路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形成一体化的道路网络。加快骨干路网的建设,构建高效畅达的骨干路网交通体系,满足市域范围内不断增加的物流和客运交通需求。加强与区域战略以及高等级道路的衔接,进一步密切与广佛及港深都市圈联系,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及全市一体化发展。”另外,该负责人还强调,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应加快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交运营条件,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加中心城区停车位供应,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引导停车设施有序、合理发展。大力发展综合枢纽建设,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枢纽衔接。”在分组会议讨论环节,有市人大代表还提出,要加强督察督办,推进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项目落地难、推进受阻的具体情况,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应充分挖掘设施潜力,推动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要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通过交通需求的抑制、转移和调整,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充分挖掘设施潜力,改善交通环境。”大声公供水用水条例将明确相关单位责任昨日,会议还表决通过了《中山市供水用水条例(草案表决稿)》。据中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甘建仁介绍,8月8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中山市供水用水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第二次审议。8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再次向全市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有关部门等发出征求意见函,共收到19个单位或个人提出的110条意见和建议。8月23日,向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发出征求意见函,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同时向省人大环资委、省法制办、住建厅、水利厅、发改委、质监局等单位征求了意见,上述各单位对本条例草案的合法性无意见,就条例的可操作性、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共提出了书面修改意见16条,经研究,采纳了8条。甘建仁介绍,9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委托中山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召开了评估会,对本条例进行了表决前评估,专门就本条例的出台时机、是否与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及合法性等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认为本条例草案出台时机适宜、内容合法,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专家从立法技术规范方面对草案修改稿提出了相关建议。9月22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结合评估专家提出的建议以及二审后收集到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草案修改二稿。该条例有望解决哪些问题?对此,有熟悉该条例的市人大代表认为,草案将有望解决公共供水设施区域界限的问题,“草案修改稿明确了公共供水责任以居民家庭水表为界,居民家庭水表前的供水设施属于公共供水设施纳入公共供水设施范围,由供水企业承担管理维护责任”;此外,则是明确供水企业的责任,“草案修改后,主要通过界定供水企业对供水设施维护管理责任的范围,明确了供水企业实施水质监测保障供水安全的责任,还对供水企业信息公开、投诉处理及宣传节约用水等作出相关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供水企业的责任与义务,规范供水用水管理”。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建成后将会为 G4-京港澳高速以及 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港珠澳大桥属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路线总长为55公里。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港珠澳大桥往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最先将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将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由中铁大桥局等众多施工单位来完成的。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向中铁大桥局发来中标通知书,宣告由该公司承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及组合梁施工CB05标段施工任务,中标价格为37.39亿元,工期57个月,这标志着武汉建桥“国家队”从这座举世瞩目大桥项目中“分到一杯羹”。
武汉被誉为“中国建桥之都”,涉桥企业全国实力最强。不止中铁大桥局,武汉建桥军团中的央企、民企共同分享着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市场“蛋糕”。
据悉,中交二航局也参与了港珠澳大桥香港标段施工。武昌船舶重工中标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项目,所中标段约16万吨,全长7.154公里,包括非通航孔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钢箱梁和钢索塔的制造,制造安装总工期36个月。
作为桥梁设备制造的主力,武桥重工则中标标的3200吨双臂架起重船和100米打桩船项目,均是为港珠澳大桥专门研制的大型专用施工设备,中标项目金额约1亿余元,后续还将有工程钻机、专用吊船等装置,陆续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使用。
扩展资料
中铁大桥局承揽的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九洲航道桥和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等部分,中标的大桥CB05合同段,是在三地共建段内最大的标段。早在2004年,中铁大桥局就提前谋划,调集精兵强将组成了强大的科研和投标团队。
针对深海大桥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中铁大桥局科研和开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深海建桥技术可满足15米水深施工要求,在全世界将首次使用;针对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的新要求,大桥局加强了海工耐久混凝土、钢结构防腐工艺研究;针对大桥工程跨越中华白海豚生活水域,环保要求高的特点,科研团队采用噪音低、振动小、零污染的工法进行施工,全程监控。
参考资料来源: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