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哈以1.9:以军“斩首”真主党高级指挥官;俄军伞兵上校死在乌克兰
在近期的俄乌哈以冲突中,局势不断升级。以色列对真主党在加沙和黎巴嫩的据点展开精准打击,真主党高级指挥官贾瓦德被确认死亡,以色列借此向叙利亚施压,强调对跨境冲突的管辖责任。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以军在迎接布林肯来访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行动,同时布林肯警告了冲突扩大的风险,并呼吁寻求和平解决。哈马斯被指使用朝鲜武器,韩国情报机构证实了这一消息,这违反了联合国禁止朝鲜武器出口的决议。以色列成功缴获了大量北韩武器,显示了对哈马斯外部支持的担忧。尽管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以色列军队强调已尽其所能保护平民,同时揭露了哈马斯兵工厂中使用伊朗原料的事实。在国际舞台上,白宫指称北韩向俄罗斯提供了导弹攻击乌克兰的武器,乌克兰和第三方机构均证实了这一说法。联合国安理会对此表示关注,欧盟警告称任何支持俄罗斯和北韩的行为都将受到制裁,强调不会向俄供应武器。在军事行动方面,以军发现的哈马斯设施暴露了外部力量的复杂背景。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685天,67次交战,据称俄军损失超过36万人,乌军则摧毁了大量敌方装备,空袭行动中俄军的战术受到了限制。在政治层面,美国与民主党议员如参议员Kyrsten Sinema和Chris Murphy合作,计划通过提供数百亿美元的乌克兰援助,提高移民庇护标准和赋予政府更多权限,以增加边境资源。然而,共和党要求对移民政策的改革作为支持更多乌克兰资金的条件,协议的具体细节仍待明确。与此同时,北韩边境局势紧张,韩方做出了最强军事姿态,朝鲜回应称军事演习是对挑衅的反击,加剧了与美国和韩国的关系紧张。全球和平正面临严峻考验,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波兰外长呼吁欧盟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华沙民众也发起了集会。尽管边境协议可能在本周达成,但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乌克兰的胜利对维护世界稳定至关重要,文明世界需加快应对,以确保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未来。这段历史时期的冲突和决策,无不彰显出国际社会对和平与正义的坚持,以及各方在应对复杂局势中的努力。让我们期待局势的缓和,为所有卷入其中的人们祈祷和平与安宁。黎巴嫩战争是为何爆发的?造成了多少平民沦为难民?
在黎巴嫩的南部边境上驻扎着一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最初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在1978年3月份所设立的,用以证明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恢复国际和平状态,并且协助黎巴嫩主政府恢复对该地区的有效统治。这批部队成立时兵力还不到3000人,但是由于当时黎巴嫩政局内部不稳定,而且还冲突不断,联黎部队本授权的6个月一再延长,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41年,成为了联合国派出的任务期限最长的维和部队。目前这支部队已经是由31个国家出兵的组成的1.19万兵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度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面积10452平方公里,是一个只有400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因其独特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被称为 东方小巴黎,曾是中东地区的一颗明珠。可惜连年的战乱,让黎巴嫩成为中东冲突的热点地区。
1968年以来,黎以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有6次。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色列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无数次的战争给黎巴嫩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黎巴嫩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部分公民游离于海外的国家。据统计,黎巴嫩有1200多万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使在首都贝鲁特,许多地方是人去楼空,很多建筑上都布满了枪弹孔,剩下许多断垣残壁和许多被炸毁的房屋、桥梁,在大街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但在街上人声鼎沸,车辆川流不息,城市广场上有无数和平鸽盘旋,气氛十分详和安宁,置身这里,有一种时光交错一起的感觉。
不能忘却的记忆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诚实的许诺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随后进行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随后,以军开始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并逐渐加大空袭力度,深入打击黎境内目标。7月下旬,以军对黎真主党武装展开地面攻势。
2006年7月25日当地时间晚7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凌晨零时30分,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了空袭,中国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正在希亚姆观察员哨所执行任务,希亚姆观察哨周边是黎以双方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以色列飞机投下的大当量航弹将哨所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整体贯穿,三米多深的地下掩体也被炸坍塌,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以身殉职,遗体直到10天后才被全部找到。
在由轮换下来的同事于悲剧发生的前一天拍摄的录像带上,憨厚朴实的杜照宇留下的灿烂笑容,令每一个看到的人心酸落泪。黎巴嫩人民为了缅怀这位牺牲的中国军人,为杜照宇烈士树立起纪念碑。此后,每一批来黎巴嫩维和的中国军人,都会前来祭奠。摆上水果点心,点上4支烟,再倒上3杯酒,祭奠这位把鲜血和魂魄留在了异域的中国军人,传达着中国对对维护人类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坚定信念、追求和承诺。
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2010年8月3日10时15分,黎以边境地区一个名叫阿达伊萨的小村庄爆发武装冲突。事件的起因是双方边境的一棵树。以色列士兵想要砍掉这棵位于黎巴嫩境内的云杉,原因是它的枝叶挡住以军的监控镜头,以军决定用起重机将它清除掉。但问题来了,没人说得清楚这棵树到底长在哪一方境内,因为谁也不清楚黎以边境线究竟在哪。
2000年,联合国曾在黎以边界划定了一条蓝线作为双方的分界线,但这条蓝线并不是黎以的国界线,只是标示着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的撤军界线。在黎巴嫩看来,双方的边界是以色列竖起的一道由铁丝网、电网和沙土路(一旦有人翻越,就会留下脚印)构成的技术性围墙。而以色列方面则表示,那棵树位于以色列境内。当黎军看到以色列起重机越过围墙上清除这棵树时,他们开始向以色列人鸣枪,要求退后。必须强调的是,以色列的技术性围墙并不一定在蓝线上。根据黎巴嫩的说法,以军也开了枪,不过他们不是朝天开,而是朝黎军士兵开。很快,黎巴嫩一家报纸的记者马上跑来报道这件事。不久以军一架直升机向黎巴嫩境内发射火箭弹,炸死了这名记者和三名士兵。黎军奉命回击,打死一名以色列中校军官,双方各有数人受伤,从而爆发了两国自200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被世界舆论成为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恐怖袭击不知何时降临
除了战争,这个遍布地雷和1.19万维和部队的国家,形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和多变。黎境内政局不稳,恐怖袭击不断,真主党高级领导人不时被暗杀更加剧了恐怖气氛,同时针对联黎部队的未遂恐怖袭击也不断增多,针对维和部队的恐怖袭击活动也时有发生,路边炸弹、恐怖袭击像潜伏多年的战乱毒瘤一样,你不知道毒瘤在什么时候发作,不知道停在路边的哪一辆汽车、哪一辆摩托车、哪一块伪装成路边石头的炸弹会突然爆炸。
2011年5月27日,在黎巴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一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在黎南部港口城市赛达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当时,这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分乘4部车辆行驶在贝鲁特至赛达的公路上,车队的最后一辆车在爆炸中遭受重创,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爆炸还造成2名黎巴嫩平民受伤。类似遭遇的不明袭击,使联黎部队的安全级别立即升为红色警戒,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一村跨两国奇特生存
在黎以边境上有一处著名的战略重地——盖加村,该村地势平坦,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十分繁华。因为双方相互争夺,加上蓝线穿村而过,盖加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村跨两国,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的村庄。说它奇特是因为,这里是黎巴嫩的土地,居民却大多是叙利亚移民,而每个人持有的却都是以色列护照。由于两国的国界线穿村而过,村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就频繁穿梭于两国之间。
学校和医院都在以色列境内,因此,学生们每天要穿越蓝线,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上学,放学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病人看病也要越过边界从黎巴嫩到以色列,看完病后再从以色列返回。沿蓝线走进村里,全村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笼罩着,只见蓝线两边的以色列士兵和黎巴嫩政府军在各自的巡逻车上警惕的监视着路人的一举一动。不过沿着那条贯穿全村的分界线,依然能看见两边忙碌穿梭的人们。不过,据说在战争紧张时期,两国边境关闭,常常能看见位于黎巴嫩一边有人站在高高的铁丝网边大声喊,同样位于以色列一边处于同样铁丝网下会有人应答,双方隔着几米宽的铁丝网共同交谈着,原本是一家人,因为战争近在咫尺却无法团圆。
目前果敢武装的头目是谁
彭家声,现任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武装)总司令李锂曾在哪个国家变法
魏国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