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团洲垸村民含泪讲述撤离经历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

六八 72 0

华容分别有哪几个乡镇

华容乡镇简介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建国前属万庾乡。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普贤冈集镇。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为北景港镇。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设三封寺镇。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镇区三封寺。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2000年设东山镇。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镇政府驻地三郎堰。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辖19个村、场。乡政府驻地毛家巷。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辖27个村、1个居委会。乡政府驻新河口。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旧时属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乡政府驻团洲村。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面积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建国前为大乘乡。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辖27个村、场。乡政府驻大乘寺。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1956年名为终南乡。后或称公社、或称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8个村场。乡政府驻坝上。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湖南华容县一共有几个乡镇分别都是什么镇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

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

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

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

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

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

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

建国前属万庾乡。

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

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

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

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

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

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

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

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

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

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

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

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

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

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

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

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

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

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

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

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

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

1984年,为北景港镇。

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

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

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

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

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 *** 设潘家渡。

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

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 *** 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

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

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

建国前属板桥乡。

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

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

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

1984年设三封寺镇。

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

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

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

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

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

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

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

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

镇人民 *** 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

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

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

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

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 *** 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

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

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

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

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

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

2000年设东山镇。

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

镇 *** 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

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

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

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

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

辖19个村、场。

乡 *** 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

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

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

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

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

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

辖27个村、1个居委会。

乡 *** 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

旧时属洞庭湖洲。

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

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

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

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

乡 *** 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

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

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

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

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

乡 *** 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

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

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

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

面积43.62平方千米。

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

新建乡 *** 驻迎祥垸。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

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

建国前为大乘乡。

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

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

辖27个村、场。

乡 *** 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

1956年名为终南乡。

后或称公社、或称乡。

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

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

乡 *** 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

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

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

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

辖28个村场。

乡 *** 驻坝上。

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地道战观后感450字

《地道战》观后感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许多英雄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吧!前不久,为了配合教学,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影片《地道战》,我真是感触甚深呀!《地道战》讲述的是许多村民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他们利用村子巧妙的地势,挖出了许多地道,其出入口更是隐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台里。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不少陷阱,让敌人纷纷落网。有时还趁敌人寻找地道入口时,钻出地道打他个出其不意。这部影片充分反应了抗日人民的机智与勇敢。就说那地道入口吧,竟能想出在灶台下这个点子,他们的聪明真是太令人佩服了。不仅如此,他们的勇敢更是显而易见,能一下子冒出地道英勇射击。虽然敌人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举动并击中他们,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仍坚持作战。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战争,可象《地道战》影片反映的人民的智慧被用在了科学研究上,用在了航天事业上,用在了保家卫国的准备工作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外国侵略我们的祖国,我们一定会用高科技击败他们,我相信,象《地道战》那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仍会上演!

万州有直接到洪湖的汽车吗?

没有只有到岳阳的

众千万战士牺牲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湖南长沙岳阳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这个地方?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