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靠教育很难改变阶级 教育是改变贫穷最重要的因素

六八 54 0

年收入10万到50万的“中产阶级” 为何“最焦虑”?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康”一词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而“中产”成为新时代的潮流词汇。对于“中产”,不同国家、不同机构有不同的界定,但大部分以年收入界定,总结而言,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之间的群体属于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各类报告显示,他们有着不菲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却又活在不安与焦虑之中。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于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以及财富增值等多个方面。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中最焦虑的一群人,而焦虑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必对这种焦虑过分恐慌。

“中产阶级”如何界定?

“焦虑”已成为他们的集体表情

年收入多少算是中产阶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调查结论显示,6万元-50万元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在更广泛的认识中,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也有人有不同看法,智联招聘发布了一篇《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将年薪10万-50万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瑞士信贷研究所公布的最新201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到2021年,全球中产阶级——即拥有净资产在1万美元-10万美元的人数预计将新增2亿人(而其中一半将来自中国),总人数将达11亿。

此外,福布斯认为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至6万美元之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称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万~5.39万美元之间的人。

那么,中产阶级具有哪些特征呢?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专题报道中称,“中国中产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有1/3的新锐中产经常感到焦虑,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得抑郁症,而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的人群比例更高达95%。

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诸多方面四个案例,让你看看有无共鸣……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中产阶级有着对现状的清晰认识和对未来的无限迷惘,虽然不菲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能给中产带来一些欣慰,但不安与焦虑才是最戳心的痛点,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几位“中产阶级”代表,发现他们的焦虑体现在各个方面……

案例A

时间焦虑:加班太多个人时间被占用

南京市民郑女士是个70后,自己年收入在15万左右,丈夫在金融行业工作,两个人实行的是“AA制”的家庭模式,有一个8岁的女儿,现在家中有两套房子,一个是位于河西的豪宅,另一个是专为女儿购买的公办学校学区房。郑女士的丈夫帅气多金,目前年薪35万左右,未来可能会有近千万的分红。本来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令人羡慕,郑女士却一直对婚姻等存在焦虑,刚升任部门领导的她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去购物,甚至没有时间陪伴读小学的女儿,女儿成绩一度下滑,甚至辛酸地说,感觉自己像“守在爸妈身边的留守儿童。”

点评:《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发现,超一半的中产视加班为常规,加班时间的增多甚至让他们缺乏时间去陪伴小孩甚至消费。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时间焦虑成为中产阶级的第一种焦虑,当时间被大量占用时,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因此家庭焦虑等也随之而来。

案例B

教育焦虑:望子成龙心切,过度重视反而人仰马翻

南京市民耿先生的家庭年收入在40万左右,多年的资金积累也让他拥有两套房子,然而,从儿子幼小衔接开始,耿先生就踏上了教育焦虑的不归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他不满足于家门口的学区房,而是动用社会关系和物质条件选择了一家知名的民办私立学校。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由于职业属性自由,我现在几乎成了孩奴,陪读、辅导功课也够累的。”耿先生还给儿子报了奥数班等各种补习班,为了让儿子成为全能手,他还让儿子学习了游泳、围棋、钢琴等,每年花在儿子各类学习班的支出,就要近10万元。

点评:江瀚认为,早年通过教育、努力得来了现在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也会产生“路径依赖”,希望下一代延续这种方式,财产还有继承的可能,但软实力无法继承。在对待子女教育方面,中产阶级舍得投入精力、金钱,而对于教育的过分焦虑和过度重视,难免被折腾得人仰马翻,导致很多家庭不和睦甚至亲子关系崩塌。

案例C

理财焦虑:怕失业、怕通货膨胀、怕资产贬值

南京市民黄女士年收入30万,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工资。她目前独自抚养小孩,将孩子送到了最好的民办私立学校读书,以后想让孩子去美国留学。黄女士前不久卖掉了河西的一套房子,手中突然多出来了300多万元的闲置资金,然而,作为股市小白以及对理财一窍不通以及遭遇到再度买房限贷限购的她,不知道如何打理这笔钱。对于财富贬值的焦虑以及货币贬值的压力,让她最近略显坐立不安。

点评:据统计,中国中产阶级93%的收入来自工资,一旦失业,将迅速陷入困境,因此资产增值焦虑成为普遍现象。通货膨胀,困扰着全球的中产。而中国中产的特殊性在于,房子作为他们的刚需,其价格涨幅十几甚至数十倍于其他消费品,而在房子限购限贷的背景下,中产阶级焦虑感也更为强烈。

案例D

支出焦虑:房贷、二胎压肩上,不得不靠父母帮一把

80后的徐女士和丈夫都是事业单位员工,两人家庭年收入在20万左右。徐女士在南京购置了2套房产。在2016年又把仙林的房子换成了鼓楼区名校的学区房。就在换房的同时,徐女士又生了二胎。

目前,由于每个月要还贷9000元,还要负担小学一年级女儿的学费补课费,还有二娃的奶粉钱,加上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开支,徐女士感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靠父母接济一些生活费。

点评: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徐女士的焦虑其实源于对开支的焦虑。中产阶级表面上看有房有车,有不错的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扣除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之后,月收入难有剩余。

专家点评

中产阶级焦虑别恐慌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中产阶级虽然有不错的学历,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工作、住房,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素养,以及一定的家庭消费能力。但是,他们却是社会中最焦虑的一群人。除了以上案例中提到的几种压力,中产阶级的焦虑还表现在养老、医疗等方面。

江瀚认为,很多的时候中产阶层焦虑往往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人很担心自己的未来。事实上,焦虑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中都曾经出现过,特别是当经济出现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时期,这种焦虑的表现则更加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需要重视,但是也没必要恐慌。需要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障,从观念上引导家庭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向,而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则更需要家庭去实现自我的改变,比如说想方设法增加被动收入,并且鼓励强化全社会的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多元化家庭财富的组合,从而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网友观点

网友小丽:中产忧虑?我就默默看着,什么话都不想说,求年薪6万人的心理阴影面积。

网友梓匠:全家中产,忧虑随时破产,我能怎么样?只能认真工作,工作让我快乐。

网友欣欣:中产没有安全感,不舍得买包,不舍得消费,不舍得请阿姨做卫生。觉得自己不是买不起,是不值,其实就是买不起。这到底是中产还是中惨……

网友ROSE:认识很多年薪50万的金融(他们自称);早上6点醒,晚上一两点睡。

网友鹏:中产都这么苦,我们贫困线的人怎么办。明知中产这么苦,大家还在挤进去。

网友句号:昨天和老公说,我们这也叫中产的日子?自己不敢生病,不敢让家里人有事,随时面临崩溃。老公说,这就是中产生活给你的惊喜。

网友艾迪:人的痛苦来源于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穷人真的没有翻身的可能了吗?

事件背景:今天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国际学校择校教育展览”,现场人山人海,几千位精英阶层父母为孩子幼小初高的教育,起大早来咨询出国留学或上国际学校事宜。真的如布尔迪厄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中讲述的那样,今天在现场我真真切切的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在当今中国,底层阶级上升的通道可能确实已经关闭,未来,穷人真的再无翻身的可能。第一,相比精英阶层,穷人在教育上就已经落伍至少一代人。精英教育阶层的子女目前接受的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当今中国平均的教育提供水平,他们接受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软硬件水平都要远远超过穷人所接触到中国普及性、平均化的同等水平,包括在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能力等所有方面,精英阶层新生代都占据更大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新生代精英阶层子女,他们未来的成长事业一定比穷人阶层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所享受到的资源,所积累的财富,所拥有的地位都将超过他们的父母辈精英阶层,而且与穷人阶层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普通的底层阶级出身的博士,我感到未来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现行教育可能确实无法改变命运,社会阶层已经固化而且差距不断拉大,上升通道关闭已经成为了事实。第二,深层原因归根于家庭背景与财富积累。我们再进一步的延伸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新生代他们的教育差距可以这么大,这都归功于他们的父母、家庭背景、家庭财富,这都保障了新生代精英阶层可以享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饮食保障,而且真正的穷人家庭却没有也无法积累起一定的财富水平,他们的孩子更无法跟精英阶层的孩子进行外部条件的比较,即使偶尔有出类拔萃的情况,也都淹没在这个大环境中。第三,再进一步推演,是社会动荡变革过程导致的财富重新分配引发了现在这种情况。进一步延伸到第三层,为什么财富会实现这种变化,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即财富再分配过程中,由传统大锅饭、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迈进时,一部分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机遇,享受到了财富再分配的红利,实现了财富积累。他们抓住这种机会的根源在于思维能力的转变,跳出了既有思维的墙。而对穷人阶层来讲,他们依然信守自已固有的思维模式,没有办法跳出条框束缚,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也进一步导致了如今子女教育的差异,更及后代的社会地位窘境。

现在我们停下来进行思考,这种社会动荡下所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很多种,自然灾害、政权更迭、科技革命、宗教变化、信仰危机等等,从工业革命开始,科技变革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大,在可预见的未来,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将会进一步弱化,这就成为了后文分析的基础。现在,我们反向思考,倒着思维模式来分析前面的问题。退到第三步,未来,社会动荡程度将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目前很多专家、学者都预见到了科技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性一定会远远超过以前社会发展的任何时代,仅仅才三百年左右的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动荡程度就超过了人类十万年的历史,刘慈欣在《三体》里称之为“技术爆炸”,即一个普通人做飞船以相对论速度,还没飞行一圈回来,人类社会就从猴子进化到了拥有太空舰队的程度。退到第二步,将有更多的人尝试新东西,财富将再次被分配,但将仅限于既有利益阶层,也即现在的精英阶层内部,穷人却没有了参与的机会。这种更大、更广的社会动荡将会导致更多次的财富重新分配、再次积累,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跳出自己思维的墙,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新的思维、理念,尝试一些新的模式、路径。但未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一定会在既有利益阶层的意志和可接受范围内发生,否则就将被精英阶层否定和压制,最终就会导致即使发生了“微创新”,也都逐渐地被既有的精英阶层吸收和内化,用来提升自身的实力水平,最后导致阶层更加固化。退到第一步,精英阶层子女接受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差距更加拉大。阶层固化的最终体现就是精英阶层子女接受教育将会越来越好,而穷人子女接受教育将越来越平均,甚至越来越差,因为他们接受的都是精英阶层划好的框框的教育,穷人思维将永远被封锁在这些被设计好的条框思维模式中。虽然可能会有一部分穷人会试图跨越这些条框束缚,跻身甚至跨越中产阶级,以步入精英阶层,但这都将不会成功,个体的力量终究无法撼动精英阶层整体的利益,底层阶级上升的通道可能确实已经关闭,未来,穷人真的再无翻身的可能。

反思自己:以我自己作为穷人阶层中试图跨出条框的一员,还有哪些路径打通上升通道,初步想来,无非三点:①生逢社会动荡时代,在源头上争取跻身精英阶层。但,可惜的是,目前这个时代好像并不是。②积累一定数量的财富。我相信这是目前大家都公认的通道路径,当前只要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建议不要做精英阶层有异议或否定的事),就可以较高的概率跨越既定穷人模式,有机会实现跻身,但能否实现,还要看第三条。③持续教育,自我提升。这里的教育水平不知包括学历水平,即使是博士,也仍然是在精英阶层划定好的条条框框生存。因此,只有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读书、写作、自律等等),才能真正突破穷人阶层的边界,打通上升的唯一可能通道。

例行总结:全文可总结为3个方面,9个观点。正向推演方面:第一,相比精英阶层,穷人在教育上就已经落伍至少一代人。第二,深层原因归根于家庭背景与财富积累。第三,再进一步推演,是社会动荡变革过程导致的财富重新分配引发了现在这种情况。负向推演方面:退到第三步,未来社会动荡程度将超越以往任何时代。退到第二步,将有更多的人尝试新东西,财富将再次被分配,但将仅限于既有利益阶层,也即现在的精英阶层内部,穷人却没有了参与的机会。退到第一步,精英阶层子女接受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差距更加拉大。自我反思,新的路径通道有三个:第一,生逢社会动荡时代(Pass)。第二,②积累一定数量的财富(Possible)。第三,持续教育,自我提升(Persistence)。

读书行万里 梦想走千城 公众号【千城Slash】 ID:Diversified-life

教育能够改变社会吗

可以,因为教育是一代人的事情,改变的也是一代人,但是最怕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改变后的一代人很快又被染回原色,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无奈的,只有社会整体一起收到思想教育才能真正改变。

中国教育能改变吗

感觉不能吧,什么社会体制下有什么样的教育,感觉这个很难改变了,再说了中国教育这么多年也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要想改毕竟还得搞试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这种大教育背景下也没少出人才...改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我认为在我们这代人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大的改变了....既然不能改变就学着去适应....

受教育可以改变下一代的基因吗?

下一代的基因是改变不了的,能改变的只有孩子的素质

教育能够改变社会吗

如果孩子们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化的教育体制,那么,就无法构建一个让人活得富有尊严的社会。帮助教育者去真正地理解,学校在挑战广大社会中的支配与从属关系的所作所为以及我们从中所能开展的工作。对于各个社会群体正面临的意识形态上的和经济上的境况。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