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称社会对中专歧视严重 如何评价马光远 知乎

六八 61 0

初中毕业后将有一半的人上职高,作为家长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吗?

大多数父母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了职业技术院校,意味着离大学越来越远了,孩子将来就业前途肯定不如上大学好。事实确实如此,谁叫中国人多呢,谁叫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如邻居家的孩子学习好呢。我也是孩子的父母,感同身受,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也需要成长,逐渐学会接受自己父母的平凡 ,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同样,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愿望归愿望,不可能人人都实现。心态调整了,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凡,就能正确面对孩子中考的得与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既然国家对中学生中考制度作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国家出台这项政策,肯定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人人都上高中,人人都去上大学,大学出来后都想坐办公室,都想当领导,都想做人上人,那么车间的活谁去干,各行各业都需要干活的人,都需要一线技术工人,而不缺当领导、坐办公室的人。只要正确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平凡,就要正确接受自己的孩子上职高的现实,正确面对。360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好努力,上了职高同样可以考大学,即使考不了大学,做一名业务精湛的技术工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同样大有作为。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任何岗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任何岗位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请你相信,在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肯会柳暗花明,天无绝人之路。

现在的就业形式严峻,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中职生在就业市场更是毫无竞争力。这样的说法对吗?

不一定,现在很多大学生是找不到工作的,缺乏工作经验,但是‘中职生在就业市场更是毫无竞争力’这句话不全对,对于那些有实力的中职生来说,是可以找到工作的。给你看一个材料:这是某个教师写的。 一、中职毕业生面临的问题 广州市一所市属中职学校校长说:“2008年,学校将有872名毕业生;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700名,整整翻了一倍。”尽管近年来该校一直保持着接近100%的就业率,但在逐年大幅增长的毕业生数量面前,他坦言自己“10年来第一次有了压力”。广东一所技工学校的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3年前,该校的毕业生数量只有1000多人,而今年却达到了3000多人。由于毕业生数量的猛增,这位就业办老师坦言自己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像这种“毕业生数量几年间翻数倍”的现象,在广东中职学校中非常普遍。 日益增长的毕业人数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生涯素质在不断下降的中职生中,就业愈显艰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2009年许多参加“两会”的人大、政协代表纷纷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支招献策。 二、造成中职生就业差的原因分析 1. 扩招导致素质下降,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叶嘉国告诉记者,虽然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非常受珠三角地区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的欢迎,但随着中职学校的迅猛扩招,一些中职学校盲目开设市场需求热门的专业,可能会造成部分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过剩;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却没有跟上,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幅扩招,必然会造成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相应降低,从而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 2. 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倒闭或裁员,就业形式更加严峻 广州市区一所职业学校负责人最近在考察就业市场时发现,一些与学校长期合作的外向型企业近来由于拿不到新的订单,纷纷减产,有些企业的车间大半都闲置了下来。该负责人告诉笔者,职业学校培养的电子、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多半都去了外向型企业。过去,这些企业效益都比较好,每年都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每到年底就开始纷纷进驻我市的职业学校“招兵买马”,今年,这一情况则不多见了。 3. 大学生降低期望值与中职生“抢饭碗”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就业心态普遍较高,但现在不一样了。”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以前只想从事精英岗位的大学生,现在都纷纷降低自己的薪酬、岗位期望值,以求找到一份工作。比如,几十个大学生争一个普通文员岗位的现象早就已非常普遍了,甚至本科生、研究生激烈竞聘殡葬工和大学生当搓澡工、环卫工和保姆的例子也已见怪不怪了。大学生们不断地降低薪水、岗位期望值,必然将对中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举例来说,过去,银行柜台、电信营业厅里的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大学生普遍嫌“工资低”、“不够体面”,而不愿从事这些基层的服务性岗位。但随着大学生们不断地降低自身的薪酬、岗位期望值,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愿意从事这一类职位了。同时,“现在不少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也已与中职毕业生基本持平,不再象以前那样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了。”这意味着中职毕业生将面临与大学生们“争饭碗”的局面。 4. 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些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 有些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有些中职毕业生去到对口单位实习,适应不了企业三班倒、工作时间长、厂区离宿舍区远等种种理由选择逃避,认为那样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情愿放弃专业去专卖店做售货员卖衣服或去士多店做收银员。 5. 城市下岗和无岗人员的再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大批量转移都是造成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种措施 1. 苦练内功加强动手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吴健伶认为,虽然中职毕业生就业会受到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变化所带来的考验,但只要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处理好不断扩招过程中“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中职毕业生依然会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 如今,各中职学校都有这种意识,就是要练好内功,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在中职教师中已扎根,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一理念,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在新专业、新课程的开发上应有前瞻性,避免造成结构性的“失业”。其次在工作过程中要进行系统的课改,向课程改革要教学质量,把好教师教学这一关。本校已把“有效教学”作为课改重点之一,通过“有效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特别是加大对学生技能的培训,深入贯彻执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等职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意见》,在校内积极开展学生技能竞赛,以竞赛促技能提高,以技能促就业。现在校内已形成“人人学技能,人人比拼技能”的校园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竞争能力。所以,作为学校只有苦练好“内功”,才可能从容地面对就业市场所带来的新挑战,虽然能预见今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有所增大,但只要中职学校注重修炼内功,特别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逆境求存。 2. 引导中职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前,金融危机对国内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济萧条、工厂导闭、大批人员失业等等,使中职生的就业直接受到影响。企业对人才的吸纳,已经从“量”的需要转向“质”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逆境求胜的关键。作为校方必须引导中职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让中职生多一点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能力,知彼知己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条件进行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顺利实现就业或升学。 3. 帮助中职生正视自我,按企业要求打造人才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近年来,各地高薪招聘紧缺技术人才就是一个证明。所以,从入学第一天起,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中职生要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哪怕辛苦一些,薪酬少一点,条件差一点,地方远一点也在所不惜。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树立 “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 大学生与中专生相比,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方式上都是不一样的,中职生在“实操”上应比大学生强,不然就不会出现大学生到中职学校重新学习技能的例子了。但愿意“低就”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要坚持“低就”他们必然要承受比中职生更多、更大的压力。作为校方,中职生和已经具有较强判断能力的大学生相比,找工作的能力和经验都很缺乏,把找工作的重担完全压给他们也不现实,这样,作为培养一方,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就业的责任就尤显重要。作为学校因主动积极的开拓就业门路,采取各种方式,如今的中职学校普遍都实行2+1模式,学生第三年到单位顶岗实习,通过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和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双向选择。如中海物业属下各公司需要电工维修人员,校方根据企业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和实训安排,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对学生进电工方面的培训,考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经过在企业的锻炼,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动手能力猛增了一大截,过去书本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看起来也活了。可贵的是,他们还在锻炼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调整了就业期望值,为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合作中,企业也发现了中职生的特长,改变了对中职生的看法。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不论学的是长线还是短线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了,就业的竞争力大大提升,用人单位也格外欢迎。 4. 重视中职生就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好就业心态 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中职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如:在校内开展模拟应聘活动,让学生在踏出校门前能提前进入应聘状态,认清自己在应聘前需要准备什么,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明白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强调兴趣、性格、个人能力、专业对口在选择职业中的作用,必然适得其反。按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只有终身不变的知识更新与职业技能的提高,没有终身不变的职业。因为,第一,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既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更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得到强化。第二,性格是可以完善的。一些职业对从业者性格有特殊要求,性格有许多"天生"的成分,但却并非一成不变。第三,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不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既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提高,也可以在职业生活、实践活动中得以强化。第四,专业对口在以后的就业中是可以实现的。在第一次就业的时候,也许不是专业对口,但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社会经验应该说是一种能力的积累。只有调整好就业心态,积极应对,就会为成功就业加分。 5. 政府鼓励企业接收中职毕业生 很多企业不喜欢使用应届毕业生,喜欢拣“现成的”有经验的熟手,针对这个问题,各地方最近陆续出台一些政策,如小企业招用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达到在职职工人数规定比例的,可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各有关部门要为这些毕业生提供档案、人事代理等服务。这些政府对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措施,以后还会继续出台。对于中职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然而,从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中职生的知识结构与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距离太大,更突出的是缺乏职业人必备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以“德”为核心,具体表现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前,在中职毕业生中如文明礼貌、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这些最基本素质仍显欠缺,笔者认为,应该把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中职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应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既要抓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可忽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校教育应把关键能力的培养浸透到专业教育中去,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使中职生真正成为受企业所欢迎的人。 社会的发展,注定要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中职毕业生,要抢抓机遇,有岗位则上,无岗位要挤,不要等待观望,坐失良机,要有在岗位上学习、进步、锻炼、发展的意识,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记得采纳啊

专科生在社会上普遍受歧视

基本上是这样,专科在学历上怎样也比不上本啊,公司对你的第一印象就是学历。而且现在本科生都多了,还顾得上专科生吗?

为什么社会要抛弃中专生?

社会没有抛弃谁。中专学历可以继续进修。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在学校学习,在工作后的继续学习,学习使人快乐、使人进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