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书写时代新篇

六八 63 0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四女寺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缓缓开启泄水,标志着一个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1

  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于4月28日上午10时缓缓开启泄水,标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

  京杭大运河全线总长约1789公里,20世纪初,运河黄河以北河段约700公里出现断流,运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2022年4月13日,中国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区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黄河以北河段进行补水,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

  山东境内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潘庄引黄入冀工程两条路径参与大运河补水行动。该省大运河沿线各级人民政府累计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完成324个治污项目,投入90多亿元实施东平湖区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完成村庄搬迁63个,安置湖区民众6.3万人,保障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为一渠清水北送提供可靠保障。

  运河补水行动实施以来,山东省水利厅多次调度两条线路补水工作,克服疫情防控困难,通过视频检查工程调度运行状况,会商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运河补水行动按计划推进;

  督导沿线市县对补水线路沿线河道实施清障,组织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潘庄引黄灌区等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加强工程巡查,细化保障措施,优化工作方案,科学实施调度,妥善协调解决运河补水与农田春灌用水矛盾,维护运河补水良好秩序。

  据山东省水文中心方面介绍,该中心调集精干技术力量全程做好南水北调六分干、七一河、六五河段,卫运河山东段,潘庄引黄干渠沿线的水量、地下水和水质监测工作,共布设地表水流量监测站点19处、地下水水位监测站94处、水质水生态监测站17处,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精密监测水量、水质,及时报送信息,为大运河贯通补水精准调度提供支撑。

  此外,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全力做好设备设施和人力物力保障,密切关注沿线工情水情,精确调控输水沿线闸站流量,不断优化完善调度方案,组织开展工程沿线隐患排查,与聊城、德州市用水单位和北延工程建管单位密切沟通协调,统筹做好工程调度运行,加大调水沿线安全宣传,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人员安全。

  德州市水利局方面则负责六五河节制闸以下11公里河道运行管理任务,加强供水沿线巡查力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34名基层管护人员每天开展巡渠堵漏及安全检查等工作,对河道、闸涵、倒虹吸、桥梁、机电设备、监测设施、安全设施等加强日常巡护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确保运河补水安全顺利实施。

  截至今年4月27日,山东已完成出穿黄断面水量7580万立方米,过六五河节制闸6519万立方米;潘庄枢纽引水3340万立方米,穿漳卫南运河倒虹吸1999万立方米。大运河全线贯通后至5月底,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预计增加9.5平方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十四五”时期大运河主要河段有望实现基本有水。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2

  这里是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水利枢纽,2022年4月28日上午10时,四女寺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缓缓开启泄水,标志着一个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

  京杭大运河全线总长约 1789公里,20世纪初,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约700公里出现断流,运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批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恢复大运河河道水系,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区,于4月13日启动京杭大运河 2022 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黄河以北河段进行补水,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

  山东省境内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潘庄引黄入冀工程两条路径参与向大运河补水行动。

  山东省大运河沿线各级人民政府讲政治,顾大局,克服困难,全力以赴保供水。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完成了324个治污项目,投入90多亿元实施了东平湖区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完成村庄搬迁63个,安置湖区群众6.3万人,保障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为一渠清水北送提供了可靠保障。

  运河补水行动实施以来,明确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位,山东省水利厅多次调度两条线路补水工作,克服疫情防控困难,通过视频检查工程调度运行状况,会商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运河补水行动按计划推进;

  督导沿线市县对补水线路沿线河道实施清障,组织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潘庄引黄灌区等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加强工程巡查,细化保障措施,优化工作方案,科学实施调度,妥善协调解决运河补水与农田春灌用水矛盾,维护运河补水良好秩序。

  山东省水文中心调集精干技术力量全程做好南水北调六分干、七一河、六五河段,卫运河山东段,潘庄引黄干渠沿线的水量、地下水和水质监测工作,共布设地表水流量监测站点 19 处、地下水水位监测站 94 处、水质水生态监测站 17 处,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精密监测水量、水质,及时报送信息,为大运河贯通补水精准调度提供支撑。

  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全力做好设备设施和人力物力保障,密切关注沿线工情水情,精确调控输水沿线闸站流量,不断优化完善调度方案,组织开展工程沿线隐患排查,与聊城、德州市用水单位和北延工程建管单位密切沟通协调,统筹做好工程调度运行,加大调水沿线安全宣传,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人员安全。

  德州市水利局认真做好负责的六五河闸以下11公里河道运行管理任务,加强供水沿线巡查力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34名基层管护人员每天开展巡渠堵漏及安全检查等工作,对河道、闸涵、倒虹吸、桥梁、机电设备、监测设施、安全设施等加强日常巡护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确保运河补水安全顺利实施。

  至4月27日,山东省已完成出穿黄断面水量7580万立方米,过六五河节制闸6519万立方米;潘庄枢纽引水3340万立方米,穿漳卫南运河倒虹吸1999万立方米。大运河全线贯通后至5月底,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预计增加9.5平方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十四五”时期大运河主要河段有望实现基本有水。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3

  4月28日,京杭大运河迎来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吴城邗,沟通江淮。”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同时,还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

   要将大运河建设成绿色生态带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着力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11月,习近平来到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段考察时指出。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运河保护传承,一些文件相继出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了将大运河建设成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相互融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2020年8月3日,针对大运河文化带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以“一轴一带,两极四源,三区五建”作为工作思路,联合印发《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

  2021年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318号建议的答复函中提到,下一步,将结合正在编制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全力做好《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贯彻实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更好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

   沿岸城市共同保护,京杭大运河恢复生机与活力

  在一份份规划蓝图中,地方政府也在各扬其长,着手特色路径的实施。

  近年来,山东省以保护修复大运河流域及周边生态环境为重点,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沿线河滩地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枣庄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指挥部,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为切实保护和改善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生态环境,2021年,《天津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出台,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大运河沿岸国土绿化,开展村庄绿化,实施城镇大运河沿岸的防护林带建设,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整体实施乡村保护修复,推进建设用地整治,优化滨河景观廊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江苏法院完善大运河司法保护机制,促进河道治理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经验做法,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京杭大运河全线修复的新篇章逐步绘就。

  2019年10月,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已正式实现旅游通航。

  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包括北京市第一次出现航道和航运,第一次出现船闸等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第一次出现市内水路运输等。

  2022年4月14日,河北邯郸岳城水库开闸,山东德州潘庄引黄渠首加大流量,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标志着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正式启动。

   京杭大运河获新生还需久久为功、系统治理

  纵观近年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保护与治理从未停歇,但污染这颗“毒瘤”并没有彻底根除。

  2012年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运河行洪河道内的'水上服务区办公楼擅自开工建设,违法占用岸线长度450米,建筑面积约3900平方米。自发现该问题以来,河道管理单位不断制止、协调、报告、执法,在邳州市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拆除的情况下,因属地方交通部门投资的基础设施,清理整治难度大,问题久拖不决。

  随后,2021年淮河流域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沟通协商会上,将该问题列入流域河湖“四乱”问题警示片,随后相关部门成立督导组和工作专班。截至2022年3月底,才完成拆除并复绿。

  无独有偶,京杭大运河岸线的宿迁市豫星化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堆存大量磷石膏的问题曾被反复指出,2018年第一轮督察“回头看”期间就有群众举报反映,但多次在敷衍整改的情况下,依旧上报完成整改并销号。

  2022年4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在现场发现,磷石膏堆场淋溶液积存形成多处坑塘,最近处距大运河岸线仅200米;部分固体废物被雨水冲刷至大运河30米管理线范围内;还发现,2019年以来,该地工业项目不断违规挤占滨河生态空间;除此之外,大量城市生活污水长期溢流直排现象普遍,对运河水系水质造成威胁。

  2022年4月21日,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宿迁市生态环境局汇报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方案及整改有关情况。该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动真碰硬追责问责,持续推动常态长效,切实把“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要求落到实处。

  如今,千年运河再获新生,在这幅贯通历史与现代的画卷中,如何让它更加熠熠生辉,如何创造更多的生态价值,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系统谋划。

扬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大明寺

大明寺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寺庙,它还是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地。而寺院的魅力不仅是在于许愿祈福。寺内缭绕的烟尘,若有似无的清香,茂盛的树木,以及清脆的鸟鸣声,从视觉到听觉到嗅觉,无一不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

2、崔致远纪念馆

崔致远是一位韩国人,他为中韩的传统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交往频繁。崔致远纪念馆更是开启了中韩友谊的新篇章。

3、盆景园

与瘦西湖一墙之隔,是很多人过门而不入的景点,却不知此内别有一番洞天。燕啄新泥,莺争暖树,除了著名的扬派盆景,院内栽有大面积的柳树。

4、古运河

隋杨朝代的举国工程,留下的历史遗珠。集长江与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文化与一体的色彩斑斓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尤其是灯光曼妙,画风奇异,夜晚与白天的交错,百转千回风情万种。

5、唐子城景区

以唐古城文化著称,是汉隋唐宋城池叠加保存下来的遗址,有隋宫、唐子城、宋保佑城及其城墙、护城河、塘西华门、唐十字街遗址和铁佛寺、汉陵苑(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唐城遗址博物馆(唐诗碑廊)等景观。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的理解

万里长城的“不朽”可从其抵御外敌,坚不可摧,屹立千年的功勋方面来理解;京杭运河的“动人”觉得应该从源远流长、别具风情的“运河文化”的魅力方面来理解。附:运河文化的特点: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便与水相依相伴,而河流作为水的一种形式,更承担了滋养人类,发展人类的重要使命,数千数万年以来,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运河作为河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上。吴王作邗沟,秦王开灵渠,直至隋炀帝千里通波开凿大运河之浓重的一笔,中华大地水道四通八达,成就了南北方的发展,造就了完整而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中华传统文化也随着运河的波浪源远流长。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商贾纷纷,游客芸芸,运河与其独特的功能,造就了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运河河道及其独特的工程设施、城镇网络、河政管理机制、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商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趋同,是中国运河区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开放性与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突出特点。

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下列选项关于京杭大运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B项正确,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指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和新疆坎儿井。万里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坎儿井是沙漠灌溉系统。

C项错误,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 1797 千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D项正确,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C。

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世纪复苏。下列选项关于京杭大运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