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民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南北方的习俗有哪些差异?除了吃粽子,如何过得有仪式感?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但因为自然风土与人文环境的差异,端午节在南北方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南咸北甜”:端午食粽,几乎是全国统一的习俗。可是对于粽子的口味,南北方却存在着巨大差异。甜粽子好吃还是咸粽子好吃?这是每年端午节人们争论最多的话题。在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口味多是南甜北咸,而偏偏在粽子上是完全颠倒的——北方吃甜粽,南方吃咸粽。
“南舟北柳”:南方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运交通非常便利,所以每逢端午都会举办一些精彩刺激的龙舟比赛。北方在端午节则常踏柳赋诗,现在逐渐演变为踏青出游,部分地区端午节还会举行驰马射箭或打马球等活动。
“驱毒辟邪”:古人有云:“午为阳,重午为至阳。”便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但南北方的方式有着明显差异:南方人习惯把朱砂、雄黄、香药等装在漂亮的香囊里,然后挂在身上保保佑平安;北方则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相同的习俗如:画额、拴五色丝线、放纸鸢等。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驱瘟疫、瘟神、吃粽子、划龙舟、悬香草(菖蒲、艾草等)、佩香囊
一、驱瘟疫、瘟神
五月五日,古时亦称恶月恶日,先秦以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认为疾病是瘟神降临,或是恶鬼邪魔附于人体所致,故人们于这天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恶运,人们会在这天贴神符,以避邪驱魔。
二、吃粽子
粽子是大中华地区、日本关西至北陆地区、越南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亲友之间还互相馈赠。
端午吃粽子习俗源自中国东汉,当时,人们已习惯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间开始吃独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三、划龙舟
在大中华地区、日本、琉球,端午节会划龙舟。划龙舟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
其实东亚地区的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如姑苏就以龙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习俗。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越快越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习俗了。
四、悬香草(菖蒲、艾草等)
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着浓烈的气味,悬于门外据说亦有驱瘟辟邪之效;
通常菖蒲被认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剑斩千邪之说;而艾草则代表百福,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
五、佩香囊
传统上女性会精心制作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