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织成的国旗只有11.3克 玄武岩织成的国旗只有11.3克对吗

六八 32 0

玄武岩形成的奇特地貌有哪些?

1943年2月,人们亲眼看见墨西哥的帕里库廷火山,在短短的一周内,在一片玉米地上堆起了100多米高的山峰,这是多么难得、多么壮丽的火山景象啊!

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喷出岩。它颜色暗黑,有时呈紫或带绿的颜色,常常有气孔。如果气孔中充填有玛瑙和方解石等浅色矿物,宛如杏仁,称为杏仁状构造。玄武岩的比重为3,比一般岩石要重一些,这是由于在化学成分中含铁质较多的缘故。其矿物结晶比较细小,要在偏光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来。它由斜长石、辉石、橄榄石和少量的磁铁矿组成。从化学成分来说,含二氧化硅(SiO2)45%~52%的岩石属于基性岩类。此外,玄武岩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铝(Al2O3)、二氧化二铁(Fe2O3)、氧化铁(FeO)、氧化镁(MgO),以及较少的氧化钙(CaO)、氧化纳(Na2O)、氧化钾(K2O)等化合物。

玄武岩这个名字的来历有种种说法。一是说,“玄武”一词是从日文引入的。日本兵库县但马地方有个玄武洞,因由玄武岩组成而得名;一是说西语玄武岩来源于埃塞俄比亚语,为黑色大理岩的意思。我国古代的“玄武”一词是指神龟,即“玄武者古之神龟也”。原来乌龟的龟壳上有13块六角形的块组成。而玄武岩在岩浆冷凝时,由于体积收缩,往往在垂直方向上成六方柱状裂开,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在平面上看,很像乌龟壳的形状,因此,把这种岩石称为玄武岩。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玄武岩引起地质学家浓厚兴趣,其原因在于:

第一,玄武岩分布十分广泛,在陆地上的分布面积可超过一个欧洲大国——法国,它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的堪察加、日本、印尼、新西兰和阿拉斯加,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海南岛的雷虎岭、安徽省明光市的女山、四川的峨眉山、云贵高原和河北省张家口附近的汉诺坝等地。在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底部,几乎全由玄武岩组成。海底的玄武岩来自大洋中脊大裂谷,几十万千米长的裂谷中不断喷出玄武岩,新喷出的玄武岩把先前的玄武岩向裂谷两侧推移,这种推陈出新的喷出,使得主张板块构造学说的学者特别感兴趣。

第二,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与玄武岩有关。例如自然铜、冰洲石、大型铁矿和黄铁矿型的铜矿都与海底喷发的玄武岩(细碧岩)有关。玄武岩本身就是很好的铸石材料,把玄武岩重熔之后,倒在模具里,铸成各种产品,它具有耐酸、抗腐蚀等性能。用玄武岩抽成丝编织成布,比普通玻璃丝耐火度高,抗碱性好。

第三,玄武岩浆来自300千米以下的上地幔,沿途还把上地幔的二辉橄榄岩夹带到地壳上来,这就是地质学所说的“玄武岩筒包裹物”。因此,对玄武岩及其包裹物的研究,可以了解上地幔的物质成分。从1959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掀起了研究玄武岩筒中的包裹物的热潮。

第四,玄武岩具有一种绝妙的景色。那就是柱状节理和枕状构造所造成的地貌景观。柱状节理是玄武岩浆冷凝时体积收缩产生的一种裂开,这种裂开常常垂直岩层面,呈六边形、正方形、菱形,柱高可达数米或十多米,景色蔚为壮观。苏格兰的神仙台阶就是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景观,它位于北爱尔兰北部海岸边的一个大峡谷内,离水面约100米高处,有很多呈灰色、古铜色的奇怪而整齐的多角石柱,堆砌成一个个小山。

海底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形成一个一个的枕头状的岩块,叠堆起来形成另一种地貌景观,地质学上称作枕状构造。

张家口附近的汉诺坝和贵州梵净山的玄武岩都有很好的枕状构造。

关于奥尔梅克文化有哪些疑团?

绿色岩石面具1862年(一说1860年),在墨西哥沿墨西哥湾的韦拉克鲁斯州南端的特雷斯萨波特斯,一个工人在开发荒地时偶然发现一个坟墓状的土堆,意外地掘出一巨型石质人头雕像,它高达1.50米以上,重达8.9吨。此像面部表情冷漠,双目凝视,平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世人的注意,特别是考古学家的兴趣,于是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四周,人们开始了发掘工作。其后又挖出巨型头像15个。在卡伐达发现的为最大,高达3.35米,这些均以玄武岩雕成。这些人头像尽管脸相有所不同,但都具有脸短、鼻宽、唇厚等共同特征,这与现代中美洲土著人的脸型十分相似。因此人们通常以巨型头雕为奥尔梅克艺术的标志。

对奥尔梅克文化真正下功夫进行挖掘和研究的是美国考古学家马修·斯特林。他是史密森学会的成员,于1938年怀着极大的兴趣赴特雷斯萨波特斯一带,试挖了50来个土墩。不久后,在国家资助下,他率领一个考察队,勘探了墨西哥湾沿岸及内陆地带。经过16年考古研究,发现了一批奥文化遗址,挖掘出55个人头雕像以及其他文物。斯特林还画出了有关地质地图。他确认奥文化流行的范围应是从墨西哥中部向东一直延伸到千余里外的萨尔瓦多。在时间方面,他的推测远远早于其他考古学。到了50年代后期,考古学家用新发明的放射性碳做了测试,证明斯特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奥文化也就得以确认,斯特林被尊称为“奥尔梅克文化考古之父”。奥尔梅克人为后世的玛雅人和阿兹台克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因此,在考古学上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20年后又有两位美国考古学家,利用3个旱季,在墨西哥湾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他们发现奥尔梅克人生活和组织方式循序前进的轨迹,由小村落发展成宗教、政治和文化的城市。他们认为圣洛伦索是奥文化的发祥地,它繁荣于公元前1200~公元前900年。他们发现地下纪念物井井有条地排成长列。奇怪的是所有石头雕像和宝座之类无一不做一定的破坏而埋入地下的。对此有两种推测,一是认为由于有外来侵略而破损的,一是认为这是一种宗教文化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年有两个新的重大发现。在墨西哥南郊一座古老山麓曼蒂旁的泉水里,有个农民因挖鱼塘而偶然发现几件珍贵的文物,一把磨得精光锃亮的石斧;一只橡胶球,还有一座巨大的木雕半身人像,上面只有红黑二色,而过去只发现石雕像。更有意思的是沉入水底3000余年的橡胶球,至今仍未失去橡胶气味。另外,在一块石板浮雕上刻着玩这种球的图像。另一新发现在“中心地带”南边的阿苏苏尔山,也是在农民用大砍刀清除野草时偶然发现的。除一般石雕像外,还发现3座玄武岩雕刻的全身雕像。其中,两座是相同的人形雕像,盘膝而坐,栩栩如生;身子略为前倾,胸前雕有矩形饰物,目光前视,似乎虔诚地面对另一座高达1.20米的美洲虎雕像。在农村里,人们让孩子们身上涂泥画纹,装扮成美洲虎,跳舞祈雨。

迄今为止,发掘最丰富的还是数拉本塔。在它附近挖出一个建于2600年前、深达7米、状似庭院的大坑,坑底以坚硬的焦油为地面,四周围以土。在此之上,覆盖着一层又一层具有不同颜色的泥土。1943年,斯特林挖出好几吨橡胶,还有好多用马赛克镶拼的图案。这里还有高不盈尺的小型雕像,都是用珍贵的绿玉雕就,从一系列较密集的房屋地基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城市或一片圣地,有庭院、作坊、石制工具,以及各种食物,包括稻谷、玉米、豆类等粮食和荤食鱼肉。

上面的人形显示战争导致肢残后的极度痛苦人们发现,大凡巨石雕像的所在地并不产那种石头,例如圣洛伦索众多玄武岩头像,其原料却产于距离较远的特克斯特拉火山。那些重达20吨的巨石,不论是石块或石像要搬家,肯定有艰难的运输问题。据估计,在陆上可用木橇拖曳,或将巨石搁在成排的木棍上滚动前行;在水上则用木筏运载。大多圣地或城市都在依山傍水的地点,大概奥尔梅克人认为风水好或生活方便。

在拉本塔以西480余公里的铁渥潘坦夸尼特兰发现一座独石碑,上面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人面浮雕,一对睁得大大的椭圆形眼睛,嘴角下沉的大嘴,据说这是奥尔梅克人的谷神。更重要的是不久前在接近拉莫那拉的河里发现4块2.50米见方的石板,上面刻有465个字,可以推算出的是两个纪录年代,一为公元前143年5月21日;一为156年7月13日。这些文字尚无法译释。

考古学家原来一直认为奥文化盛行于墨西哥湾沿岸一带,以拉本塔和圣洛伦索为中心,但是随着发掘范围的开拓,人们在太平洋沿岸也陆续发掘出大量遗址。因此,有人认为“墨西哥湾中心论”是站不住脚的。而发掘的范围应自墨西哥中部起,向东延伸到萨尔瓦多,不但要沿墨西哥湾,而且更要沿太平洋海岸进行勘察,这就是说,比“中心地区”要大20倍。

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必要的。人们在离墨西哥城西北14公里的特拉铁尔科遗址里发现具有奥尔梅克艺术风格的陶器。在墨城南部莫雷洛斯州的贸易中心有30座较大的石雕像。人们通过这里,运送物资往返于墨西哥中部和海湾地区,物资中包括软玉。这里有石刻浅浮雕,在一座山壁上刻写着大篇似文字的符号。

在从墨西哥到太平洋沿岸中途的铁渥潘坦夸尼特兰,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的河谷中,自1983年以来,墨西哥考古学家瓜达卢佩·唐璜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奥文化遗址。他证明,这一遗址最迟建于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说,比原先估计的公元前1200年还要早200年。这等于向原来以为墨西哥湾为奥文化发祥地之说提出了挑战。他发现一个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物,四周的围墙上雕刻着同样的美洲虎头像。

此外,从墨西哥恰帕斯州到萨尔瓦多,沿太平洋湾短而窄的地带竟发现10余个奥尔梅克遗址,它们有些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这更使考古学家们大吃一惊。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考古学家约翰·格雷厄姆在阿巴吉·塔卡尔克发现的遗址规模较大。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考古学家诺曼·哈蒙备认为,可能是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墨西哥海湾沿岸是奥文化的发祥地,或者两者是姐妹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或者至少两者是并无联系但是同时代的产物。

有人在思索:为什么奥尔梅克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在中美洲流传如此广泛,相距达千余里之遥呢?他们认为,或是由于各地的贸易往来,或者是由于宗教传播,或者是由于彼此的军事征战,使文化得以交流而传播。至今,人们对于奥文化仍存在不少疑问。例如,究竟哪里是发祥地;且有些地方进行再埋藏;奥尔梅克人是用什么工具雕刻出翡翠的斧子(上面还刻有石头人像);他们的生活是怎么过的,等等。人们相信,随着发掘的不断进行,谜底终究会被逐步揭开。

绿色岩石面具

世界最深的湖泊?最大的沙漠?最大的湖泊?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垩和玄武岩构成,或岩石裸露或仅为一薄层岩石碎屑。如廷埃尔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亚石漠等,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  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如提贝斯提砾漠、卡兰舒砾漠、盖图塞砾漠等。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2500万年以前,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活动,形成了一条狭长深陷的谷盆,两侧陡峻的断壁悬崖高达一二千米,世界最深之湖——贝加尔湖就这样诞生了。它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一样,都是典型的裂谷性湖泊。贝加尔湖从动向西南延伸达636公里,但宽度只有25—79.5公里,略呈新月形;湖面海拔456米,平均深度730米,而在湖中央奥利霍岛以东的最深处达1620米,为世界湖泊的最深纪录。贝加尔湖的面积约为315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八位,但由于深度大,蓄水量达23000立方公里,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淡水湖总蓄水量的五分之一,称的上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体。它的面积为37.18万平方千米,比德国大,接近日本的面积,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的1.5倍.里海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在伊朗境内。其余部分在俄国境内。这个巨大的湖泊(实际上不是海)全长1225千米。  名叫卡拉博加兹戈尔的大海湾在里海主体之外,低长的沙嘴几乎上把海湾与里海隔离。冲入海湾的水迅速蒸发。海湾水深均不足10米,含盐度为35%,相比之下里海主体的含盐度是11.3%,世界大洋为3.5%。

一面国旗在地面为500克到太空失重状况下为多少克?

因为500g是质量,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地球上是500g的东西在太空中一样还是500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准重量

没有这样的说法吧,只有具体的形状和图案规定,再有,具体的生产单位也是有规定和有关政府机关确定的。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