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失落的边关大漠—宁夏古长城徒步记
宁夏作为中国的长城博物馆,在其境内几乎可以找到各朝各代、技术风格迥异的长城遗迹,但因缺乏关注与保护,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正因如此,遂有了此次徒步。 第1阶段为4天: 从中宁市石空镇开始,经过明长城起点(兰州军区No. 122界碑)、芦沟湖、四眼井、炮兵哨岗、采沙场、风电场,至银川三关口,全长约120公里。 第2阶段为5天: 从银川过黄河后,经过红山堡、清水营、毛不城、兴武营、安丁不台、红城,共计7座兵营,最后抵达盐池。全长约140公里。清水营、兴武营是这段长城(亦称 “河东墙”)上最有名的2个大营。去中宁徒步长城完全是无知,但是却发现了一段无名的长城。 头天夜里火车12点半到中宁,意外得知原来中宁火车站就是原计划的徒步起点 - 石空镇。第二天一早,出火车站小旅馆,一路打听长城的方位,问10个人有5个人不知道,剩下5个人表示“听说过”,其中只有2个人能说的比较详细,但也没去过。 向北,过小河、铁路,爬上大土坡向东北方远眺,基本沿一根高压电线走,过一变电站后,就没人了,这时候就靠眼睛,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个烽火台! 慢慢走近,当十分确信是烽火台时,兴奋地大叫了一声 “Oh, yes”。一个人在戈壁里,feel great! 爬上石块垒制的烽火台,从出发到发现这第一个烽火台,费时约2.5小时,不算太糟。 山地长城走了2个小时,却又渐渐不见了。一路上有很多洞,也许是野兔的家。。。 下午,天边遥不可及的山上陆续出现第二、第三个烽火台,想想应该不是一个朝代的,否则不可能距离差那么远,于是决定遵循 “尽量贴近所见烽火台走平地” 的原则。埋头苦走4个多小时后终于看见黄土高墙了!!!兰州军区场界No. 122碑:长城应该就从这里走出了之前的一片山脉,一马平川伸向前方的辽阔平原!(若干天后,在买的宁夏地图上看到很清楚的标识:明长城从石空镇东北方约25公里左右开始,向北一直延伸至三关口。) 终于找到了明长城,比想象中顺利,想到接下去,沿长城线路应该清晰,心中大喜,不管前面还有100多公里的大漠戈壁要走,眼前长城脚下有片平地,小草似乎还泛着一点绿,决定扎营! 长城,气贯山河!(The Great Wall - Spirit a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9天徒步长城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在那四望无垠的戈壁上,沿着一道残缺的土墙,无尽地行走,这种感觉会留在心中很久。 长城的长,不应该用相机记录,而是卫星。 路上有走累的时候,但是想想,古人用一砖一瓦砌起这万里长城,现在只是要你走走,又有什么好累的呢? 如果说渺小的人类能有什么和自然稍作一抗衡的话,那就是长城。地震可以震毁一座城市,但震不倒这万里的城墙。 明长城在宁夏多为黄土长城,延伸在半沙漠、半戈壁的土地上,一路相伴的有苍耳、壁虎、坟墓。 黄土长城,无尽的魅力,无法用文字尽述。虽然长时间徒步使得看到长城有些麻木,但是每次停下来,对着黄土城墙凝视注目,历史的厚重感又油然而生。 这一段长城修的十分凌厉,沿着险峻的山势,似乎原则是 “哪儿难走就往哪儿修”,一点不含糊,走在长城上似乎体会出暴君之 “气质”。。。不过不知道这长城是不是真是秦始皇所为。 这是徒步至第二天首次见到人的地方。荒芜的戈壁里有一间孤单的白房子。走近后一条烈犬狂叫不已,我在坡上大叫了几声:“有没有人呐?”。。。从梯 子上探出一个脑袋,示意我下去。 进了房间,我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来走长城的”。。。小伙子只轻轻 “嗯” 了一声,我心里暗想:“是见过世面的人!”。。。 简短交谈后,自己倒是被震精了:这年轻人31岁,365天 X 24小时守候于此已六年。六年?!一个人待在这方圆十多公里无人的一间房里,无可想象那是怎样一种体验! 附近是兰州军区某炮兵部队,定期送水和食物过来。房间里有手机信号,使用风力发电,一台电视机、一台收音机,此外就是炉子、炕头。 走长城的人都要从他门口经过,每年大概 5-6 个,今年我是第一个。 询问 “孤不孤独?” 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停了下来,陪他聊了3个小时。还借了一把剪羊毛的巨型剪刀,把右手的手指甲剪了。 临走时灌满了所有的水瓶,吃了一碗有些焦的土豆丝炒饭。感谢! 芦沟湖遗址,位于青铜峡市广武乡,徒步长城的时候经过,会看到一块文物碑。 网查:1991年秋天,青铜峡市文管所在芦沟湖发现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总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大部分暴露在地面。发现有大量的新石器文化堆积,采集到许多陶片和石器,有石斧、石臼、刮削器、尖锤器等。这些石器都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陶片属于尖沙陶,质地坚实细腻,有几何形纹饰,属罐、碗等器皿。据考证,这些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时代,也称“细石器文化”。 晕!早知道这样,当时应该仔细看看地面,好歹也拣块陶片,可是稀里糊涂就走过了。看来以后出行前还是要多做些攻略。 同样是后来得知:芦沟湖之后的四眼井是有岩画的,当时也没察觉。。。 沧桑的烽火台,像一位老人,述说着百年历史。 下午4点多走到采沙场,这里是长城一路上最大的缺口,整座山被挖断,一条小路向西通往阿拉善某小镇,往东据说就是青铜峡火车站。 走到路上的时候,一开货车的司机见我,主动停下来请我搭顺风车,我婉言谢绝了,感谢他的好意! 走到采沙工人住的民房,简短沟通,进屋给相机充电。充电花了我2个多小时,充好时天已快黑,纯朴的挖沙工人留我住了下来。 第一眼看到一位挖沙工人的时候印象深刻:满脸灰尘,如此之黑,以至于眼球显得白而明亮 -- 就像那些摄影作品中刚从煤矿出来的煤矿工人! 晚上,工人们屋内聊天,听不太懂他们的对话,只知道有说有笑,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烦恼,简单而快乐。。。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烧柴取暖,热的打起赤膊,衣服一脱,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感到和大家的距离近了许多。。。四、五个人在温暖的房间里安然而睡。 清晨,和挖沙工人一同起床,我继续赶路,他们则开始一天的劳动。这些工人从周边乡村而来,都自称 “过来打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是真正可爱的人。走远后,回望一眼借宿一晚的红砖房,心里默默感激。 出行第三天,终于遇到了一个好天气,黄土,蓝天,白云,长城和一个徒步的我。 天地间,芸芸众生仿佛都成了沧海一粟,唯有长城伴我左右。 走到中午时分,阳光愈发明媚,蓝天下白云浮动,照得大地上光影交错,壮丽的景色让人兴奋不已。 下午经过贺兰山风电场,风大到令人抓狂!!!短短数公里,停下3次,实在受不了,一边走一边在狂风里大骂,就这一段风直接吹残了我的膝盖,也让人明白,原来除了暴雨和极寒,风大起来也是很让人受不了的。 古老长城与现代文明似乎和谐共存着。但服务于人类的风力,千百年间却在不断的侵蚀着长城,就怕古老的文明和历史的灵魂终究有一天变成沙尘,消失在一阵风里。 由于心还是急了一些,过了风电场又走了数公里,直到日落。 扎营选了一块相对挡风的地方,免得半夜被这大风刮走,大地上只有石块和土。。。天一黑就开始刮风,呼呼的风声一刻不曾停歇。。。到了深夜陡变狂风,想想这恶劣的自然环境,用来测试装备倒是不错的。。。 大风刮得黄沙漫天,我的帐篷没有内帐,尘土直接在帐篷里横着飞!顾不了那么多,直接闷头躲在被子里睡去。 翌日起来查看,经测试,我这次DIY的short ridge tunnel帐,拉上风绳后,对付个 6、7级风问题应该是不大。 清晨起来,发现被子上盖了一层厚厚的黄土,囧!携带的4 瓶水也冻的硬邦邦的:估计昨晚这气温是要在在零下6、7度。。。 风沙 + 严寒+干燥的气候,应该算比较极限的环境,经此一晚,对装备的需求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夜的狂风大作,换来了这晴空万里。 天蓝,蓝死人不偿命。。。 真正的边塞人家。荒凉的大地上,顽强的生存着,抑或又是代代戍守长城的。陡然间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午2点多抵达三关口,这个2 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2年前,心里就暗下决心,以后要来走这里的长城,这一次算是完成了夙愿,心里感到圆满。回头望望 4 天走过的蜿蜒长城,在抵达三关口的那一刻,所有辛苦烟消云散,心里充满知足。 在银川旅游汽车站坐了个到 “中心区” 的车,过黄河后下车,看到路边有"银川——陶乐"的中巴,这车就经过横城。再次走入长城,全身上下很快又变回了 “土人”模样。 中午出发,下午5点多才到水洞沟,天气很阴,不想走了,灵机一动干脆在水洞沟的旅游公厕内搭个帐篷过夜,环境还不错,尿尿、打水都不用出房门~~嘿嘿。。。可惜没有存照。 参观红山堡,由于属于水洞沟景区,堡内不伦不类盖了个新的庙,藏兵洞要钱就没去。图上是红山堡的瓮城城门,看这样子应该翻修过了。 走在高处的时候,可看到东北方的毛乌素沙地,一片无尽的恐怖沙黄! 从红山堡出发,继续走,上午的戈壁竟然下起了一点毛毛雨,虽然没照可拍,但利于徒步。中途搭顺风车去芒哈图买了 10 个白馍,再横切到长城,继续向清水营进发。下午4点刚过,抵达清水营,大营四周只有几块石柱,上面写着 “文物”,此外并无保护,整个清水营的遗迹保存完好,只是不知这样的情况还能维持多久。 城门低于地面,这是由于城墙上的土坍塌、形成土坡所至。 走进空旷的营地,想象数百年前的士兵在这土地上操练习武,金戈铁马的时代早已过去,永久不变的是萧瑟的风,刮着地上的草,满地散落着破碎的陶片,还有几根白骨,四周一片寂静。。。晚上把帐篷扎在清水营的瓮城,和地下的远古士兵共度一夜。 清水营过后几小时,长城分成了 2 条,齐头并进!这就是 “头道边” 和 “二道边” 了。 第3天起身,清水大营往前有2个小营,里面搭了拍《刺陵》留下的场景(为了拍个电影就破坏文物),其实昨天把帐篷搭在这里也不错,有摄影棚的遮挡,门口还有水源。不过这水源看起来有点吓人:溪两岸的地面白花花一大片,水偏咸。 长城宛如一条巨龙。 经过一小庙,庙里放了好多瓶二锅头,偶缺水,不缺燃料,所以只拍照留念。庙里的观音被挪到露天,远处是毛不城的营墙一角。 过毛不城(图中远处)。。。 这里的地名叫高沙窝,地如其名,越走地上的沙子越多。走的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在漫天黄沙中猛然看见远处一片隐约的红砖平房,印象中只在《新龙门客栈》才有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地方也有人居住?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他们就是当年守卫长城的将士后代吧,世世代代不离开自己的土地。。。 下午 6 点半走到一户人家,讨水。主人请我入室,屋内瓷砖地板,干干净净,简直和外面恶劣的沙尘形成天壤之别。这是三代同堂的一家,爷爷奶奶是一家之主,儿子在外地打工,媳妇照料孙子。 尽管一再推却,一大碗单独煮好的面还是递到我手上。晚上,横睡double king size的炕头,盖自产厚羊毛被,发觉羊毛对温度的调控比羽绒还强,太奢侈了。。。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单独睡一间房,而我作为客人和他睡在一起,足见待客之道! “长城烽火台和树”。。。爷爷看了照片,说:“这就是俺们家那颗树”。。。 次日清晨,一大锅炒土豆丝,蓬松松的白米饭中掺了一些黄米,又是新做的,2 大碗饭下肚,饱到喉咙口。。。 所有这些,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第4天早上,和热情的边陲人家挥手告别,不久到了兴武营,营内有农民开垦。兴武营是大营,有西、南二个城门,均已倒塌,图为倒塌的兴武营西城门。 兴武营是一个分叉口,“头道边” 和 “二道边” 在这里分开,由于风沙,头道边已 “不堪保障”,顺着二道边走,接下去的一个营就是安丁不台。 长城在某些段几乎被黄沙掩埋,可惜可叹。。。 更有甚者,一些大的墩台被掏空,里面有房间还有储藏室,据我推断,应该是穷苦年代的时候人们没有住处,于是将长城掏空为家。 第4天晚上在一个村子附近露营,引起了村民的一些惊动。 第5天,天气晴好,赶路。经过安丁不台,长城在此折向南行。 向南沿长城继续徒步。中午时分看到公路,此后,长城沿公路而行,途中经过红城,城墙上有保护长城的标语。 走上公路,搭车,在车上对这最后一段 >10公里的长城行注目礼!车到盐池,结束了明长城宁夏段的徒步。 -End- psnake@酷动号:psnake 徒步爱好者,尤其喜欢solo徒步。超轻装备diy狂人,背包、帐篷、衣服都是自己缝制。喜欢写游记,文风朴实精炼不造作。年宝玉则徒步第一天之下文措到上文措
去年宝玉则的时候,那里还没有封,景区正在大规模扩建中,游客不断涌来,景区正大门处的仙女湖与妖女湖边游客不亚于内地著名景区,这里被誉为“天神的后花园”,六月是它最美的时候,九月,是它又一个美丽的季节。景区徒步穿越,那个时候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线路,全程需要翻越两座垭口,路经大大小小七八个美丽的措,用时一般三到四天,露营为主,也可借住那几户牧民的帐篷,条件很艰苦,风景却是美到极致。 景区穿越有两条线路,正穿和反穿,正穿是从景区正大门进,经仙女湖、妖女湖,翻越年宝玉则主峰垭口(海拔5369米),经上日干措和下日干措后来到第二个垭口,翻越后再经上文措和下文措出山;反穿的线路则是从下文措始,景区大门终;反穿时,通常选择上下文措之间的德莫措和上下干日措边为露营地。 我们一行人是在磨房上约的伴,属于责任自担类型,同行中有位老驴,全程重装,一路全靠他在把握节奏,绝对高原徒步的强者;也有第一次上高原便敢于挑战这条强度不算低的小白,一个北京来的小伙子,虽然第一天便高反的爬不起来,但年轻就是好,最后也顺利走出来了;也有相互结伴走过高原线路的又一次结伴,还有一位和我一样也是一个人出来行走的。 每一次不一样的旅伴都会有不一样缘分,相互包容的多、斤斤计较的不多,毕竟这样的徒步真那么自私的话,走不走得出来都是难说的事,所以说,反而越是辛苦的线路反而越能激发起大家的友谊,当然了,前提是大家都热爱高原徒步才会走到一起。现在,年宝玉则景区已经宣布封闭了,虽然没有明确象三江源那样属于永久性封闭,但,再开放的可能近乎于零,因为,走过,你才会知道那里的生态有多么脆弱,每一个随景区建设而来的伤害几乎都是无法再修复的,生态的破坏是眼见着的,那些草原和湿地上的水泥路,那些湖边的建筑,那些徒步路上的垃圾,那些走上游客快速致富路的牧民,从地理生态到民风生态,变化都是让人不忍的,政府及时封闭的政策虽然让美景再一次尘封,但还它一片净土已经到了必要的程度了。 说幸运呢,在它封闭前,我们有了这一次的徒步之旅;说影响呢,我们已经很在意垃圾随身带出景区,但,那些湖边的路、石间的印,我们还是留下的,总的来说还是不应该的。但,既然走过了,还是留下点文字吧,毕竟当时景区还是欢迎我们这些徒步者的,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算是不知者就没停止步吧。 行前有资料说,从久治到达日的主路左拐往下文措的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一路颠簸,现在不颠了,村村通的水泥路,虽然窄了些,路况是很好的,车子可以一直开到下文措湖边,湖边住着户牧民,两个牦牛帐篷外加环着帐篷的木栅栏,牛马是他们的主要财产,因为游客的到来,驮包成了他们又一项收入,且很丰厚。徒步路的群山之间还星点般有几户牧民,有游客需要驮包驮人的时候,各户按天负责,不关乎人多人少,包一天150元,人一天200元,整个徒步行程,越往后价格越高,看准了人越往后体力下降越厉害,越来越不在乎银子,我们最后一天出来时,从宿营地到景区门口,大包分两段收银子,一段150元;人也从200一天涨至从垭口到妖女湖400,如果再骑,从妖女湖到景区门口又是这个价格,离谱的很。 师傅帮着跟藏民沟通驮包的事,我们到下文措算是迟的,已经快中午,之前有一队已经过去了,马都驮那一队的大包了,好不容易弄的双方都清楚,人先走,把包留下,他们会负责的驮到我们扎营的地方。大家收拾利索自己徒步随身要带的东西,沿着湖边明显的进山路线开始走。下文措——上文措——第一个垭口——下日干措——上日干措——第二个垭口(主峰,5369米)——妖女湖——仙女湖——景区正门 天气预报说有小雨,此刻云层虽厚,但没有落雨的迹象,云层间偶而还会透过来阳光,打在下文措湖面,虽然不够惊艳,但是清澈的泛着淡淡涟漪的湖面,路边蓝色的几乎有些妖艳的花儿,还未完全枯黄的草,正在行走的两行连绵山脉之间的这片山谷草原和其间的这两面湖水,还有悠然南山下的牦牛,远远隐约可见的经幡阵和白色帐蓬,新奇与期待,还有莽然就已经置身在了徒步起点地方的不真实感,不知道同伴们是什么感受,我自己,需要梳理一下,让身心都接受自己已经在山谷,真实的年宝玉则的腹地,真实的下文措与上文措。脚下延绵的谷地草原上这羊肠小径,间忽一条小溪拦路,几块石头尖尖上点跳而过,还有就是谷里穿着冲锋衣的同行人是这几天近乎无人区的相伴了,还有高原徒步的节奏。跟同行人说我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好行走的节奏,一个人,前后都拉开一段可调控距离,前望望远方不知何处是尽头的山谷深处,后望望自己身在两面美丽高原、美丽传说中神人的两颗眼泪的湖,抬头是美丽的雪山与冷峻的直耸入云的峰林般的石头,石头上围巾一样的云,低沉着。湖水清冽,冲刷着岸边黄金般的沙,沙棘草与矮灌木低低俯着。我穿过它们,我想走过浅浅的沙岸,我想掬一捧湖水,我想将湖水之上的光斑缠绕指尖,我想鳞鳞的细纹濯我手,我愿意自己天地间,此刻是撞然而来的不速之客外,似乎真的原来就属于这里,这里的山,这里的石,这里的草原,这里的蓝色花一朵,不知身在何样时空。好多好多年前,在云南,遇到来自重庆的同伴,至今我们还有联系,枯燥的旅程中介绍她正迷醉的小娟的如水一样那首《山谷里的居民》:“山谷里有风,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树,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远那么蓝,山谷里的居民居住了许多年,许多年。”此刻,坐在电脑前,用文字再一次奢侈的将自己置于那片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的脚步会在的那一片山谷时,重新找到这首歌,简单、清新、质朴,传递着山谷里的声音,将播放背景也换成了那时拍的我的山谷,一个人,静静的走在这片山谷,这片人迹罕至的山谷,歌里有的,这里有;歌里没有的,此刻,我正在其间,不想说话,不想思维,就这样,此刻,我只是山谷里原本就存在的一朵花,一棵草,或者一滴水,一块石,仿佛自己只是暂时的一个幻化,我只是回到了我原来存在的地方。 我听到了歌里努力想表达的山谷里的空灵与丰盈却总是在哪一个点始终不能够到达,我明白了如果没有真实的到达过这样的山谷,如何的表达都似乎那一个真实的存在总有一些不真实,原来,真实的我在这里和真实的我似乎真的是这里的一石一草一花,有着真实的感受的的差异,品味着这样的差异,遗憾着自己也无法将自己的感受真实的文字表达,我和小娟一样,她用她的歌,我用我的文字,努力想将那样的心灵的感觉再一次用文字媒介留存下来,也明知心灵的感觉永远都只能是心灵的感觉,任何的人为的媒介都无法企及,我只能用世俗的方式表达我世俗的愿望,将那一刻的心身相和的瞬间可以表达个大概,或者说用这样世俗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记忆,就满足了。起始的路段并不难走,路迹明显,云层虽厚,阳光也偶而能够穿透,坐在大石头上将徒步的第一顿路餐就着眼前的湖水吃完,两块面包,一小杯热水,一个小小的鸡腿,适应着徒步的节奏,适应着高海拔的呼吸,适应着肩上的重量,适应着眼前的美好的感受,草地上吃草牦牛的节奏和它一直的认真的状态都影响着我们这一群前一天还在繁华尘世追逐的人,我们的节奏渐渐靠向牦牛,我想,我们这些人,来到这里,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空气稀薄,脑里的世事也渐渐稀少了。路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丛中延伸,伴以灌木丛,现在大多红叶正艳,点缀于灰白花岗岩石间,遍撒于坡上,坡的顶端是年宝玉则特有的寸土没有、寸草不生的冷峻的丛林般的石头,直插向天,挺直的腰板何时何地都那么的坚定与酷酷的深沉但也不乏温情的模样,就象此刻,云在它的肩头,云间那一抹蓝恰恰的在顶上,石缝间偶而的白雪残留点缀着,似乎如果我能站在那里,就可以沉醉千年般。地上的几朵蓝花儿,与天上的几朵白云儿,蓝的醉人,蓝调般的优雅与纯净云间的天,只是因为想要在一起,便一个在天上,一个在谷中,遥遥相伴,遥遥相望。山脚下出现了几顶白色的帐蓬,远远的,点缀的象几朵白色的花儿,用镜头将它们拉近,帐蓬旁的太阳能板和几片经幡清晰可见,山谷里的居民也真实的在山谷里,我一个几千公里外的俗人,此刻也真实的在这不真实的山谷中。低头走路,抬头看石看云看蓝天,初初徒步的感觉在新鲜之后渐渐的品味,不知何时,满天乌云浓重,细丝儿雨滴若有若无的飘落,轻雾一般,走至上文措湖时,已经是小雨纷纷,湖水因为缺少了阳光而暗淡下来,沉沉的,牦牛依然淡定的低头吃草,长长的毛渐渐的湿了,湖边饮水的马甩甩头,同伴们有的张开了雨伞,有的已经把雨衣穿上,我自己潜意识里抵触着这雨滴,祈望着它能够一会儿就能停了,只是把冲锋衣的帽子拉上来,可是,沙土地还是渐渐的也湿了,雨滴也大了些,而且还起风了,看样子这雨只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了,将包搁在路边石头上,掏出雨衣穿上,却忘了将罩包的扣子打开,造成一路顾前顾不了后的。又走了一段,雨越来越大,又停下,从包里将雨靴与雪套武装上,雨衣、冲锋衣和本来戴着的一共三层的帽子和脚下土已成泥且已夹杂大大小小水坑,让行走变得有些难了,传说中的许多人甚至整个徒步的过程都是雨雪,似乎为了给我们展现她常有的一面,终于在这一个下午,我们徒步的开始,又是风又是雨的,后来还下了一阵冰雹,砸在脸上,疼了脸,迷了眼,其时,我们正在过一条横亘的较阔的溪,或者说是河,河中有大大小小的石头,踩着石头从这边才能到那边,我仗着脚下的雨靴,从水中直接走了过去,队伍中至少有三个人脚底打滑,防水靴也证明有时候并不是传说的那般可以在水中肆无忌惮,一个小时后,因为这几双湿鞋和一个人完全湿了的裤子和高反,以及渐渐寒冷的天气与越来越大的雨,我们提前宿营了,宿营在了牧民的帐蓬里,虽然状况频出,其实也才走了7公里,时间也才下午四点多钟。跟两家牧民谈好,十个人分两拔,我们几个在东边这一家,坑洼不平的草地,帐蓬中间一个简易的炉子,简易的生活用品和直接搁在地上的一撂毛毯被子,帐蓬的东北角还有一个供着佛像佛品的简易台子,还放着诵经声的小音响。白色帐蓬只有一层,四角用石块固定着,温度全靠烧着小树枝与牛粪巴巴的火炉。帐蓬里以炉为界,东边归我们,西边是男女主人和一个可爱的才一岁多的娃娃,从我们进帐蓬起就没见过娃娃哭闹,始终笑眯眯的,安静极了,乖巧极了。把帐蓬口的柴草尽量拔弄到边,把主人家的被子毛毯弄到那一边去,铺上地席,铺上冲气垫,把睡袋弄出来拍拍松软,把外层湿了的大包小包与袜子搁在炉子边上烤着,一群人,加上帐蓬主人家,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天,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手机信号,两个小姑娘无聊的望着虚空,我们呢,这一会儿也真的跟个帐蓬主人家样,添几根柴棍,拔一拔炉口的灰,大烧水壶提起来倒上一口热热的水,也尝上一块说不出来怎么做的小小的油炸果子样的小点心,它们在平盘里,盘子就在平顶擦的亮亮干净的锅盖上,锅呢,就在那简易的炉子上。 主人家热情的又给倒上酥油茶,还没喝完呢,又作势再倒,谢过了,眼里含着笑,嘴角微翘,眉眼之间,意思是懂的,只是难交流,山谷里的居民,汉语很有限,显然的他们也没上过学,细细儿的偷偷瞧,女主人其实长得很好看,年龄也不大,男人呢,倒是不怎么样,看样子也大女子许多,同样宽大与沾满了尘土与草屑的袍子松垮垮的拖在身上,人也跟袍子一样的懒散状,也细细品尝着同伴背过来的葡萄,因为住在深山,对于他们,葡萄应该属于难得的物品,后来我们干脆都送给了他们。就这样,你一粒馃子,他一颗葡萄,有一搭无一搭连蒙带猜的交流,同伴们调试气罐,不停的在各自包里掏啊掏,结果,肥肠出来了,腊味出来了,各样调料出来了,我也拿出了脱水蔬菜,煮了面,几个人吸溜吸溜,暖暖的,冰冷的小雨雪和冰雹之后,那种慰藉和舒服是那样真切的关于享受的注解。从铺下各自的地铺开始便是这样边吃边聊边望向虚空模式,主人家也是这样,从我们进帐蓬到睡下,一连好几个小时都是这样,随意,散漫,似有若无,轻如烟,淡如菊的,似乎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似乎时间就是用来这样歪躺在简陋的地铺上,就是这样依偎在火炉边,就是这样语言不通的交流着,偶而相视一笑,偶而出了神在火苗前,看湿的包包轻轻袅袅雾气升起,摸一把,温温的,盘腿席地而坐了这么久,还没有觉得腿酸痛,真是一件惊奇的事。雨一直在下,滴落在帐蓬上,落布有声,不知什么时候,忽然的,蓬布灿烂了,同伴惊喜的叫着,走出帐蓬,原来雨住了,天晴了,落日被雨水洗过样的更加明亮了,大朵大朵的绵绵的云团依偎着丛林般的山峰,或掩去了一角,或只是悬悬的注足于山尖尖儿上,真真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如带的云则将群峰缠绕,连绵成一体,形象的注解了什么叫绕指柔。天蓝的要让人心碎,云隙之间、如笋峰林之上,触手可及般,似乎踮起脚尖便可以挽起三缕两缕的云,打个结,挂在蓝色上,随手披于肩,掂起一根峰,再来一张摆拍,那感觉,超绝了吧。此刻,渐渐的落日象一个魔术球,它随意的调配着山谷里的光线、色彩、暗影,连一棵小草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立体的存在,它的影子与它一起在雨后的阳光里不断变幻,叶尖儿上还挂着一颗晶莹欲舞的小小的水珠。那匹褐色的骏马静静的立于斜阳中,长长的影子凹凸在雨后湿润的草地上,它沉思的模样似乎一瞬间便是天荒地老般,雨后洁净的身体在阳光里光滑如丝,富贵脱俗,它自己似乎也沉浸在了这雨后的山谷,以它为前景拍了许多的片子后,它似乎依然是刚出帐蓬见到的姿态与优雅。草地上,大大小小的土包与水凹,还有青草与野花,此刻于光影中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光影,立体,雕刻般清晰的线条,柔美的此起彼伏而去,轻波荡漾般的,下一刻,波纹更加的绵长优美了,我想,如果此刻我亦俯于了大地,也愿意与它们一起静静的欣赏光影赋予自己的舞蹈吧。雪山下的这条河流连接了大大小小谷里的几个湖,身边的这一段从德莫措延续到上文措,此刻,它宽阔激荡,在山脚下划出一个拐弯,将草地成了自己的岸,落差大的地方象一堵微缩的断崖。河水清澈透底,虽然水流湍急,水流下的卵石依然清晰可辩,且更是活的一般跳跃着激情,与水嬉戏,与浪激舞。这里的水不象明永冰川下河流那般土蓝色的浑浊,也不似米堆冰川下的那样土黄色的浑浊,它清的透明而洁净,没有一丝尘埃,跟这与世隔绝的山谷一样,世俗的侵袭带来的只是世俗的尘埃与无奈。轻搭于山肩的云,偶而的一朵不经意间抻成了一束,柔的没有一丝分量,阳光让它透明,也让它开始变幻,从洁白如烟到灿亮,然后成了现在的金黄,再然后会在阳光的魔力消失后,它们渐渐灰白,渐渐暗黑,最后消失于夜,就这样,它们在雨后,从浓重的雨云中涅槃而来,又悄然隐于了暗夜的寂静。最是峻峭嶙峋的树林般直刺向天的峰丛,因为云,因为光影,因为落日,它们温柔的多了,刚才雨中的森冷与压抑,还有似鞭般抽打雨雪冰雹而下的无情悄然换颜,温暖的光线将它们照亮,无情的深灰有了清晰的线条,将石雕刻,也因为这明暗的移动,石头也似乎在想要做些什么,渐渐的,一块石,一丛峰,一片山,然后,整个山谷,都隐于了无光无色无暖的灰色夜衣里。 只有西天最接近天边的角落,那一片将南北围成山谷的群峰合围的云,将落日掩在身后,云的薄厚一目了然,厚的浓重黑沉,薄的灿烂透明,金色的奢华无比,云隙之间,光芒四射,穿透力极强的在冲击,零落的璀璨的云丝云朵云片云带四散相绕,深蓝的天空似乎也要被点亮了,蓝的清透,随着落日光亮的暗淡而渐渐浮上淡淡的灰,夕阳的暖暖又给它叠加了若有若无的暖黄,天际深处反而愈是灿暖的心暖暖,天际之下,山都成了影子,下文措湖成了深暗的一条线,深蓝深蓝的一线,将山影与大地划开,天与地于是有了分割,帐蓬里火炉的烟从伸出白蓬顶的铁皮烟囱袅娜而飘,最后的夕阳里也成透明了,随着山顶最后一缕光线的滑落,夜,降临了。回到帐蓬,太阳能灯泡淡白的光里,歪躺着的还在歪躺着,同行的与主人家有一搭无一搭的间断式交流还在继续,嘴里一忽儿塞点这个一忽儿塞点那个也还在继续,高反的那位早钻到睡袋里了,煞白的脸在炉火映照下舒缓多了,两个小姑娘窝在睡袋里无聊的玩着手机里的小 游戏 ,主人家把铺盖也抖搂开了,于是,帐蓬里除了火炉与西北角几个储物容器就都是各式各样的睡袋与毛毯了,还有男男女女的一群人。钻进睡袋,困意袭上来,其实也才晚8点来钟,在他们若有若无的声音里似是而非的睡着,不知道啥时睡着了,半夜沉重的落雨声中醒了会,弱弱祈祷明天的天气一定要好啊。韶关到丽江什么交通工具最省钱省事省时间。。。求解
你好:火车是最省钱的,如果你又要省钱又要省时间,建议你先买长沙到昆明的折扣机票,再从昆明坐火车到丽江,云南丽江这边的气候特点是早晚温差较大,早晨和晚上的温度是10——16度左右,中午的温度可以达到26度左右。白天太阳出来紫外线较强。丽江的海拔是2416米,会稍微有点高原反应,过来这边可以买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物,防晒霜必备,带一件厚点的衣服,景区的温度还是有点低。 从出发到丽江这边游玩,你可以这样安排路线。坐飞机的话,到丽江直飞的比较少,可以通过昆明,成都,重庆中转丽江。提前订好折扣机票这样会节省很多。坐火车的话,先飞昆明,然后从昆明坐火车到丽江 昆明到丽江的火车班次: K9610 昆明 丽江东 10:17 17:56 07:39 昆明 丽江东 快速 只有座位票90元 K9606 昆明 丽江东 22:00 06:23 08:23 昆明 丽江东 快速 上卧142 下卧153 K9602 昆明 丽江东 22:31 07:15 08:44 昆明 丽江东 快速 上卧142 下卧153 到达丽江以后,您可以在古城里面找一加客栈住下,感受当地的纳西风情院落也很方便你到周边景点去玩。 第一天到丽江,住古城客栈,吃吃特色小吃,腊排骨啊,黑山药火腿鸡啦,然后去逛古城,晚上的古城灯火辉煌,酒吧一条街气氛特HIGH。第二天可以去拉市海茶马古道骑马划船+束河古镇.第三天可以选择去玉龙雪山第四天可以徒步虎跳峡1天。 第五天可以去香格里拉. 剩下的时间觉得累的话,可以在丽江休息,泡吧 ,晒晒太阳,和五湖四海的朋友聊天,感受丽江的这种惬意悠闲的生活。 想去其他景点的话,还可以去泸沽湖玩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楼主如果有兴趣住古城客栈的话,也可以看看我们客栈,点击我的百度空间。 我们客栈提供温馨住宿、线路预定,旅游咨询。尽最大努力让客人有个非常愉快的丽江之行.徒步19公里
前几天一时兴起,打算去森林公园徒步,查了一下路线,16公里。 还以为是环山公路这种路线,觉得6个小时还行。 一大早起来,吃完肠粉。 直走三公里多到凤凰山森林公园。 没想到还挺偏僻的,没啥人,发现山脚有个水库,山风阵阵,层峦叠嶂。 一个广播一直循环播放,“喂 喂 禁止钓鱼 游泳”。 吹了一会儿风,继续按照导航沿着水库走路线,走了半个小时,也没见什么人,有点害怕了,枯草丛生,寒风瑟瑟。有点想回去了,但是想到来都来了,还是看看吧。 乱走了一个小时,感觉路线偏了,只能又回头回到山脚入口,看了好久,才发现原来路线是爬山阶梯那种。 惆怅,爬山太累人了。坐了一会,决定不爬十六公里了,只爬到山顶看看就行了吧。 原来这个“火凤线”是越野路线,好多健身爱好者经常来跑的。 爬了几步,就累死了,不断流汗,山风凛冽,后脑勺夜湿答答的,晕菜唉。 地图显示1.2公里需要16分钟,但是爬山一个小时才到。 途中没见到几个人,心惊。感觉下次不敢自己一个人爬山了。 终于到了山顶,阴天,风景一般般吧,山顶也就一块石头,没啥东西看。未开发的森林公园,实话一群人来徒步爬山吧,一个人的话不推荐,附近连厕所都没有。 附近几公里内都没有公共厕所。 一下子运动量过大,走了19公里,步伐沉重,上午9.30开始,下午4点回来,徒步了7小时左右。 第二天早上,发现小腿太痛了。 第三,四天,还是很酸痛。徒步50公里
俞敏洪先生,经常带新东方人到周边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徒步50公里。 他说,一般人走到25公里时就不想走了,这时有三个选择,第一是走回起点,是25公里;第二是坐在那里不走了,方圆25公里都没有人烟,不是饿死就是渴死,或者迷茫而死,第三是可以选择走向终点,也是25公里,还有香喷喷的烤全羊等着你。 我们之中很少有人一次走50公里,这距离超乎想象,颠覆常识。 “独行快,众行远。” 能够一起走这么远的路,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艰难的考验,体力与意志。 这是个体力活儿,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太疲惫,走的时间长了,脚步会越发沉重。 我们的体力,我们身体蕴涵的能力,都是有一个临界点的,犹如饥饿、犯困,挺过了这个点,就不那么难受了。 运动员们的训练,是为了保持体能,也为了突破身体的临界点,更上一层楼。 当一个人有了这次徒步50公里的跋涉后,就会形成终生难忘的记忆,重新认识了自己。 有些平常的事情,如跑步、散步等,在数量上增加后,就成为了对身体与心灵的一次历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