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系列探测器(1/8)科普下
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该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探测器全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将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中文名 嫦娥五号探测器 外文名 Chang'e 5 lunar probe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制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目前状态 研制中 起飞质量 8t 发射火箭 长征五号 发射地点 海南文昌发射场 组成 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 性质 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研制 历史 2009年,中国在探月二期工程实施的同时,为衔接探月工程一、二期,兼顾中国未来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发展,中国正式启动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方案论证和预先研究。三期工程于2011年立项,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工程规划了2 次正式任务和1 次飞行试验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和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其中,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 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绕月和落月任务已圆满完成。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预计于2017年12月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嫦娥五号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 2014年10月24日2时,嫦娥五号T1试验器成功发射。用于验证飞行器能否从月球轨道顺利返回,并降落在预定的位置。这是2017年实现探月无人采样返回的最重要的试验。 2014年嫦娥五号T1试验器的任务,就是将轨道器和返回器的组合体送入月球轨道,再让组合体返回地球。叶培建介绍,组合体在距离地球几千公里的太空中会分离,返回器会按照嫦娥五号将要走的路,回到地球,而轨道器就“不要了”,变为太空垃圾。将组合体送入太空的工作在西昌完成。 2014年发射的试验器,是2017年以前探月工程最后一个太空试验,因为这项试验风险太大,且没法在地面进行模拟。而其余例如在月球表面取样,在月面上起飞等,都通过在地面上做模拟试验的方法来验证可靠性。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标志着中国探月告别“单程票”时代,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5年3月,叶培建院士表示嫦娥五号正在进行研制,进展良好,将按计划于2017年在海南发射。 201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 科技 工业局宣布,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9月2日完成对嫦娥五号预定采样区遥感成像飞行任务。 2015年11月23日,嫦娥五号、长征五号在海南合练。 2016年8月15日,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公司六院801所组织完成了嫦娥五号上升器正样全系统热试车。 2016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推进子系统正样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嫦娥五号着陆器推进子系统热试车完美收官。这也是嫦娥五号研制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2017年6月6日开幕的2017全球航天 探索 大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首次透露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地点为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同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吕姆克山脉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 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布局结构 嫦娥五号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它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根据日前的设计方案,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其中着陆器将进行月面软着陆,并自动进行月面采样、样品封装等操作,将样品由着陆器的上升段携带升空进入月球轨道,与环月轨道上的轨道器对接,将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内部,最后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点火机动,从环月轨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将在再入大气层前分离,最后降落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上。 从这个轨道器、着陆器以及环月轨道对接的复杂设计方案看,嫦娥五号完全就是无人版的阿波罗登月,当前同样计划使用类似设计的深空探测器方案,是美国尚未立项的火星取样返回探测器(MSR),不过MSR最早也要2024以后发射,而我国的嫦娥五号预计2018年左右就要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嫦娥五号取样返回的复杂性和先进性在已有和正在研制中的深空探测器里是空前的。当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的变推力发动机、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研制都在紧密锣鼓的进行中,着陆器上升段和轨道器所使用的3000牛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圆满成功,已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嫦娥五号可以携带约2千克样本返回地球,这是使用复杂的月球轨道对接设计的结果,之前的苏联Luna 16探测器整体落月,最终取回样品仅有100克。 按照我国航天的惯例,嫦娥五号肯定还有一个备份星,如果嫦娥五号任务顺利的话,它很可能赋予嫦娥六号的编号,增减部分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根据探月一期和二期的月球探测成果,选取探测价值更大区域如月球极区或是在月球背面取样返回。不过嫦娥六号还太过遥远,很难对此做出有效的预测。 嫦娥五号返回舱已经在研制之中,从奔月轨道上返回的航天器有着很大的速度,如果无法减速,那么就会“弹”出地球大气层,再入之后的返回舱速度将达到每小时4万公里左右,相当于32马赫左右,迄今为止中国设计的飞船没有达到如此高的再入速度,因此如何安全控制返回舱重返大气层是嫦娥5号能否成功的关键。 技术难点 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五号大约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任务是采样返回。其中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 月面采样有难度。苏联当年做了好几次只成功了三次,共取回300多克月壤。嫦娥五号计划采样2公斤,要钻进去2米获取原原本本的月壤,还必须封装好拿回来。此外,嫦娥五号有着陆器、返回器,要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难度比较大。再者,采样结束后月面起飞和高速返回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第一关是“分离面多”。相较于神舟飞船和“嫦娥三号”均只有两个部分需要分离,即两个分离面,“嫦娥五号”有5个分离面,分别是轨道器和着陆器组合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轨道器和支撑舱及轨道器与对接支架。这些分离面都必须“一次性成功”。 第二关是“模式复杂”。彭涛说,探测器需要经历多个飞行阶段,还需要完成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着陆等关键环节,并且设计约束多。 其中,上升器与轨道器需要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轨道上完成对接,在这里无法借助卫星导航的帮助,需要依靠探测器自身实现交会对接。 第三关是“细节严酷”。为获取月壤样品,“嫦娥五号”无人采样器将通过采样钻头深入月球内部和采样机械臂月球表面采样两种方法,再把样品转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与轨道器对接,最终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 第四关是“温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温度约零上180摄氏度,夜间零下150摄氏度,昼夜温差约330摄氏度。另外上升器发动机点火瞬间达到上千摄氏度,如何避免烧毁上升器和着陆器,对研制团队提出挑战。 第五关是“瘦身压力”。彭涛说,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有严格的约束,一方面要尽可能对分系统进行“瘦身”,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产品较少,必须确保质量可靠。 预期成果 嫦娥五号将完成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务。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 通过嫦娥五号的研制和实施,中国将突破月表自动采样、样品的封装与保存、月面动力上升、采样返回轨道设计、地球大气高速再入、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多目标高精度测控通信、月球样品储存和地面实验室分析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具备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能力,首次实现中国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实现航天技术的重大跨越;完善中国的月球探测航天工程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为后续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工程服务。通过实施嫦娥五号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将更进一步,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返回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实验室研究,分析着陆点月表物质的结构、成分、物理特性,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 历史 的研究。 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2019年年底左右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研制进展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正处于初样研制关键阶段。 刘继忠表示,将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和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发射场的合练,预计于2 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为确保嫦娥五号奔月、月球采样、返回地球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于2014年10月24日发射了由返回器和服务舱两部分组成的嫦娥五号“探路者”——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2014年11月1日,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随后返回器顺利着陆,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服务舱拉升轨道,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先后完成了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和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嫦娥五号调相机动模拟试验等任务。 目前服务舱正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7日刚刚完成第三阶段拓展试验——模拟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之前的飞行控制过程。实验验证了嫦娥五号上升器远程导引控制策略、天地协同控制时序、轨道测量与飞行控制精度等相关技术,获取试验数据和经验,评估轨道设计和交会方案,为后续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刘继忠表示,服务舱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好,实现了一次发射、三次奔月、两次借助月球引力飞行,完成了三个阶段的拓展试验。在第二和第三阶段试验中,服务舱分别扮演了嫦娥五号任务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两个角色,先后模拟了这两个飞行目标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之前的相对运动过程和飞行控制过程。 “通过再入返回试验和服务舱的拓展试验,我们验证了嫦娥五号任务的高速再入返回、月球轨道上升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三项关键技术,为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刘继忠说。 对于服务舱后续工作,刘继忠说,目前服务舱状态良好,接下来还将进行嫦娥五号采样区成像等第四阶段试验。之后,工程方面将根据服务舱状态,择机开展月球重力场反演等科学试验项目。我国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嫦娥五号,它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四器”组成。 根据计划安排,2020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执行3次发射任务。在长征五号B首飞后,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将发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还将迎来第五次发射,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上月球,实现对月球表面的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探测器嫦娥六号探测器,是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 2017年1月报道,按国家航天局对未来月球探测的规划,中国设想未来五年、十年开展两次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的探测。归纳起来,就是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中文名 嫦娥六号探测器 外文名 ChangE 6 satellites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状态 正在研发 目的 探测和地质布景勘测 地位 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 发射时间 2020年左右 发射地点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简要概况 2013年1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表现非常完美。任务为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探测器研制并择机发射。嫦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务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来执行。三期的任务难度更大,将突破包括月面的起飞技术、月面的采样封装技术、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以及返回地球的高速再入返回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2018年10月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中国愿意与各国开展航天合作,将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的载荷。 主要任务 嫦娥六号的第一个科学方针是展开着陆点区的描摹探测和地质布景勘测,获得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阐发数据,创建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阐发数据之间的联系。重要包含: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探测:采样点四周描摹与布局机关特性;撞击坑的描摹、巨细与散布等。物资成份探测:采样点的物资成份特性;月壤物理特征与布局;月壳浅层的温度梯度探测等。第二个科学方针是对返回高空的月球样品进行体系、持久的实行室研究,阐发月壤与月岩的物理特征与布局机关、矿物与化学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构成、月球岩石构成与演变进程的同位素春秋测定、宇宙辐射与太阳风离子与月球的互相感化、太空风化进程与环境演变进程等,深入月球成因和演变汗青的研究。 第二个科学目标是对返回地面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与月岩的物理特性与结构构造、矿物与化学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组成、月球岩石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宇宙辐射与太阳风离子与月球的相互作用、太空风化过程与环境演化过程等,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 历史 的研究。 嫦娥五号和六号将共同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它们将带着“四件套”升空,分别是月球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器、月面上升器和轨道返回器。 要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如样品采集技术、月面上升起飞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等,因为是高速返回,还需要突破载录技术等。 据了解,采样方面,不仅要采获月球表面的月土,还要打孔,从2米底下的月球土层中取出不同深度的材料,拿回地球,因此嫦娥五号上还将携带钻机。 最新进展 8台科学仪器5台已开工 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昨天表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各携带4台科学仪器,用于在月亮上观天、看地和测月。 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在嫦娥三号降落过程中已开展工作,从距离月面3公里左右到降落月面过程中在不同高度拍摄照片。12月16日9点半左右,月基光学望远镜开机,图像清晰。8台载荷中已有5台陆续开机工作。邹永廖介绍,“我们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巡天观测,对一些有价值的天体进行长时间观测,以对天文学最基础的在强磁场和强引力场下的物理过程技术进行研究,这是在科学上未来要开展的。” 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与巡视器全景相机相互合作完成了两器互拍,并从月球传回了五星红旗的生动画面。巡视器测月雷达15日晚打开,获取月壤层30米和月表浅层100米的精细结构。 邹永廖表示,接下来,巡视器上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将进行巡视区月表红外光谱分析和成像探测。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将对月表物质主量元素含量进行现场分析。它们共同对巡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研究。着陆器上的极紫外相机将在30.4纳米波段观测地球等离子体层。 科学成果 嫦娥部分科学数据世界共享 邹永廖表示,探月工程实施以来,港澳台科学家积极参与。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团队参与了嫦娥三号地形地貌相机指向机构的研制。国防科工局制定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科学数据的发布政策,把科学数据分A、B、C三类进行管理。A类数据由直接参与研制的单位及相关人员获取;B类科学家应用委员会成员获取;C类全世界的科学家用户和科学爱好者共享。在数据研究期间,作为承担工程地面应用系统任务的国家天文台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应用和研究,向这些科学家发布了超过50个TB的数据,有300多个用户和研究团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已经向全世界公布了,任何人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数据。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在谈到探月工程国际合作问题时也表示,嫦娥一号、二号所获得的科学探测数据是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的。在一期工程中中国与欧空局开展测控合作,相互交换了智慧一号和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数据;在二期工程中与欧空局测控合作方面,欧空局提供了一个飞控中心、三座测控站来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在三期工程中国际合作会更加广泛。 热点回应 探月意在带动技术发展 国内一些网友认为,我国探月工程是花架子,花了很多钱但没有太多实际用处。同时,国际上也有人认为,中国探月是想称霸太空。 对此,吴志坚表示,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是遵循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宗旨,在具备开展航天活动基本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目的是要从科学角度了解月球,同时发展我国的航天技术,带动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探月工程在航天工程技术方面要逐步突破环绕月球探测技术、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技术、自动采样返回技术,通过这些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探月科学和工程体系;同时,为未来开展深空探测逐步积累技术基础。 吴志坚表示,探月工程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深空探测和通信技术、遥科学技术、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于我国 社会 发展、 科技 进步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未来行动 2017年前后从月球采样返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共三次任务。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包括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两次任务,已于2011年立项。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介绍,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对于嫦娥四号,吴志坚解释称,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考虑对它进行适应性改造,对它的工程和科学目标进行优化,使它能够为嫦娥五号的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嫦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务是要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它的任务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来执行。 据了解,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难度更大,突破的关键技术很多,包括探测器月面起飞、月面采样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返回地球的高速再入返回等技术,吴志坚称,这些对于我国来讲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 他同时表示,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完成也不会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探月工程三期之后的规划还在研究中。此外,我国的深空探测经过多年讨论研究论证已经有了共识,科学界已有初步设想,相关方案正在研究中。” 在国外建深空探测站势在必行 周建亮透露,嫦娥二号探测器已成为围绕太阳飞行的小行星,它距地球的距离已经超过了6400万公里,这个探测器仍然处在深空站的监控下。深空探测真正能够延伸到多远的距离,是由探测器和地面设备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现在的两个深空站,再加上未来的深空探测器的配合,后续的深空测控能力要比现在已经达到的6400万公里远得多,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将不断增强。 周建亮还透露,中国已经建成两个深空站,一个是佳木斯深空站,一个是喀什深空站,充分利用了中国国土的东西纵深,即使这样,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也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每天也会有8-10个小时跟踪的盲区。为弥补测控盲区,做到全天候的跟踪覆盖,中国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实现对未来深空探测的全天候的测控跟踪,这样的建设势在必行。 嫦娥七号嫦娥七号,是中国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任务的探测器。 2020年8月27日,中国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 简要概况 2019年1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会上表示,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国内专家对后续规划进行论证,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一是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根据嫦娥五号的采样情况来确定月背还是正面;二是嫦娥七号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探测任务;三是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1] 最新进展 2020年8月27日,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任务将实现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嫦娥七号17台载荷拟开展竞争择优。嫦娥八号 嫦娥八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四个实施无人取样的返回航天器。未来,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实验。 中文名 嫦娥八号探测器 外文名 ChangE 8 satellites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制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目前状态 研制中 发射火箭 长征五号 发射时间 待定 发射地点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组 成 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 性 质 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2019年1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会上表示。“未来,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实验。” 吴艳华称,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国内专家对后续规划进行论证,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一是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根据嫦娥五号的采样情况来确定月背还是正面;二是嫦娥七号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探测任务;三是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 PS。 回顾篇嫦娥六号计划于 2024 年上半年发射,此举具有哪些意义?你对此有什么期待?
嫦娥六号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发射,其使命意义深远,我们翘首以盼。 这次任务的主角安-124和运-20已经抵达海南美兰机场,紧接着将通过陆路奔赴文昌发射场,每一步都牵动着全球航天爱好者的心。嫦娥系列的每次新旅程,都承载着科技探索的新高度。嫦娥五号的成功让我们惊艳,但嫦娥六号这次的突破在于前所未有的月背智能采样返回。以往的十次月球采样,无一例外地落在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吕姆克山,而嫦娥六号将目光投向了神秘的南极-艾特肯盆地(SPA),那里是月球上最深、最古老且富含科学价值的撞击区。这次的目标是挖掘2000克月壤,这将揭示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差异,或许能揭示不同地质年代的秘密,深化我们对月球历史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号的着陆点与嫦娥四号仅一步之遥,但意义重大。此次任务不仅延续了月背探测的开创性,还借助了“鹊桥”中继卫星,实现了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信号中继,通信技术的升级将为月背探索提供关键支持。此外,为了强化月背通信,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的发射计划紧随其后。
此次嫦娥六号的国际合作亮点多多,欧洲伙伴的身影尤为瞩目。与中国航天的深度合作不仅体现在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还有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以及巴基斯坦立方星的科学探测。这些国际载荷的加入,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开放姿态,也预示着未来在太空科研领域的广泛合作可能。
尽管去年欧空局曾面临一些外交挑战,但中国航天的态度始终明确,那就是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期待与全球伙伴共享科学发现。嫦娥七号瞄准南极,潜在的水资源将为科研站选址带来新视角,而后续的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等任务,更是展示了中国航天的长远规划和进取精神。
总的来说,嫦娥六号的发射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国际合作的新里程碑。我们期待着这次月背探索的成果,相信它将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为航天探索的未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实践是什么?
作者:王民生1、自然 2、人物; 3、事物,...... 自然产生物,也产生人物,人物与物产生事物,...... 自然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和表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物质”这一事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是自然人的存在,也是社会人的存在,...... 事物是人们的感觉、思维与行为的“根据”的总称。学问就在于这一根据的具体条件不同,人们对现实作出的反映和反应的情况就存在选择性,有可能看成是:科学、经济、艺术、宗教、伦理、......等领域的活动,当人们认识到自己对现实作出的反映和反应符合某一领域的要求时,就确认为真理;而当人们认识到自己对现实作出的反映和反应不符合某一领域的要求时,就确认为谬论,...... 比如说: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是科学工程技术,而嫦娥奔月是美丽的神话传说,也是艺术等例证,......是人们的感觉、思维与行为的结果和过程,即人们对现实作出的反映和反应的结果和过程,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学无止境的,...... 为了让人们比较容易理解这一认识,我把人们的感觉、思维与行为的结果和过程相对分开来论述,把人们的感觉、思维与行为的阶段性的结果称为认识,即已知信息,也称确定性的信息,把人们的感觉、思维与行为的过程称为有待认识,即未知信息,也称不确定性的信息,...... 在以往的常识上,人们通常在习惯上把自己提出的看法的口述或者写成的文本确认为“理论”,把按实用目标所做的事情确认为“实践”,......不能把人的思想行为,与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努力追求的实现阶段性理想目标的行为孤立起来,因为人的思想行为是人的行为的一部分,......然而,人的“理论和实践”是在有人的行为,即人在面对某一具体的现实情况选择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存在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的,...... 那么问题在于:人的现实生活需要除了“现实”,不包括“梦想”么?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现实的感受,既有相似的可以产生共鸣的看法——人人都需要幸福的生活,也存在不同层次的理解——想法,......,梦想不论是否是有意识的、潜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其实就是一种思维的行为——“实践”,也称思想实验、思维实验、想象实验等,不然,很可能就是在否定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部分,...... 思想实验、思维实验、想象实验都是人的行为——“实践”的一部分,没有思想的行为就没有思想的成果,比如: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先大胆猜想和假设,然后经过科学实验认真求证——证实或者证谬,爱因斯坦想象自己能“超光速”观察,发现了《相对论》,后经科学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比如说: 梦想在高考命题作文得高分——有意识的; 梦想能成为“意识流”作家——潜意识的; 梦想能超时空飞行有新发现——无意识的,......实践的三个层次:人的行为人的思想是人的行为的一部分;有些人说人发明创造的汽车不是自然就有的等等说法,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仅从现象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比如说,不论人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是存在的,这在每个人的“思想”行为——思想实验室中已能达到——梦想、梦幻、理想等,还是要把梦想、梦幻、理想变成一种以实现实用价值为目标的行为也是存在的,也不论成功与否,都是在自然规律支持的条件下得以存在的——物理通心理,然后才可能对“常识”所说的不属于自然的事物——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有比较真实的认识,....世界是能够被人们不断认识的,这已经被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历史所证明,而且按当代科学的水平仅仅发现世界的一部分奥秘,这是以往的人类社会还未发展到达的水平,然而还有许多奥秘正有待人们的发现,.......可见,实践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五个层次: 按照已知的科学方法的行为; 按照文明的道德方法的行为; 按照想象的艺术方法的行为; 按照信仰的宗教方法的行为; 按照未来的发现方法的行为...... 本文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的不断追求的思考,仅供人们参考! 思考题:神舟七号的技术特点
1,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 2,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 3,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 神舟七号将使用长征2F火箭进入太空。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它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比人体含水量还大。水通常占人体的60%到70%。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神舟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古罗马人使用两匹马拉的车,车轮在石板路上磨出两道沟。由于车轮宽窄不一样,路上留下了不同宽窄的沟。后来他们想把轮距统一起来,就把两匹并排的马屁股当成标准,即1.435米,后来英国人修铁路也把铁轨轨距定为1.435米,并被各国沿用。按照这个轨距修建的铁路,能够运输的货物最宽为3.72米,去掉车厢外壳,只剩下3.35米。因此,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我们通常说的“十里长街”,是指北京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6.7公里。每秒7.5公里的速度,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经初步测量总重量约为多少克?
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经初步测量总重量约为1731克。
嫦娥五号的基本介绍:
嫦娥五号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与前几次探月任务相比,嫦娥五号任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具体的工程目标是三个方面:一是突破跟采样返回相关的新的一些关键技术。二是实现地外天体的自动采样返回。三是进一步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嫦娥带回来的月球土壤多少克
1. 前言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成功登月,全世界为之惊叹。自此,联合国宣布将每年的7月20日定为“国际太空探索日”,以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从那时起,人们对于登月、太空探索的兴趣便日益高涨。直到21世纪含明纤,人类几乎完成了对地球的探索,太空探索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嫦娥带回的月球土壤,更是让人们对于月球的探索产生了更多的兴趣。那么,嫦娥带回了多少克的月球土壤呢?2. 嫦娥带回的月球土壤重量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次年10月1日,该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一号成功着陆月球后,展开月球车进行巡视,在返回过程中,嫦娥一号取得了一些月球表面的样品。根据公开资料的统计,嫦娥一号总共带回了1831克的月球土壤。3. 嫦娥带回的月球土壤意义嫦娥一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是世界首批在月球取得的样品。这对于人类了解月球的成分、构造、演化,解决月球远海区洋丘形成机理、月壳与表层岩石的物质和热流动、月球表面的矿物、气体与粒子环境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 嫦娥带回的月球土壤分析嫦娥带回的月球土壤经过多个实验室的检测和分析,有了更多的发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是,在嫦娥一号着陆区所获得的月球土样品中,发现了含水量较高的结构水、羟基和吸附水,槐仿为推测月球幔源岩石的水分及其起源提供了新证据,这将对于人类未来的月球探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5. 后续的月球探索计划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的不断升温,人们对于未来的月球探索充满了期待。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计划发起未来的月球探索。中国也在计划2024年前,完成探月3号、4号任务,并实现岩石和样品归还。这将进一步丰富人类的月球探索成果。6. 结谈仿语人们探索太空,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更好地保护地球。嫦娥带回的月球土壤,对于人类了解月球,探索宇宙,拓展人类文明的想象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人类的不断努力之下,对于月球、对于宇宙的了解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