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组合拳威力有多大? 房地产玩法

六八 42 0

“房住不炒”再出组合拳,这次有何不同

落实“房住不炒”,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又见新一轮凌厉组合拳。

近期,国务院和央行、住建部等多个部委,就房地产行业密集发声,包括土地、金融、市场秩序迎来全面监管,释放出房地产调控继续从严的强信号。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加速布局和发展。住建部还明确,对调控工作不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坚决予以问责。

就在7月29日,住建部副部长倪虹约谈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政府负责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履行城市主体责任,针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被放在重要位置,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和房贷管理“两道红线”相继落地,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而在强化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还着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将力争达到30%以上。

力度超预期,监管无死角

与中央政策几乎同步,各地接连发布楼市新政。

7月28日晚,湖北武汉发布通知称,在武汉市限购区域购买住房的意向购房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领到购房“房票”后可进行购房。有专家称,这一“房票”新政,有利于抑制投资投机,保障自住家庭、刚需买房人的利益。

今年以来,楼市新规不断、市场热度降低的上海,还在继续收紧调控,在7月23日连发两条新规。一则是加强住房赠与管理,转赠出去的房产,未来五年内仍将计入赠与人拥有的住房套数,避免腾挪房产,或创造高积分进行新房摇号;另一则是上调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将从现在的4.65%调整至5%,二套房贷利率从5.25%上调至5.7%,延缓购房者入市节奏,降低市场热度。

同日,浙江绍兴发布楼市新政,将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26日,江苏无锡也跟进了二手房参考价新政。

不完全统计显示,自今年2月份深圳提出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以来,包括成都、宁波、西安等在内,已先后有6个城市明确了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同时,上海、东莞等多个城市也对二手住房市场进行了重点规范和管控。

市场的热度,不只来自购房者的需求驱使,还有来自中介机构的炒作。7月23日,住建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提出力争3年内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杨科伟认为,值得留意的是,监管部门此次进一步扩容,在2019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扩容至八部门,新增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两部门。

协同监管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涵盖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和物业服务四大领域。在实际的监管执行层面,八部门均有明确的分工体制,并采取部省市纵向联动和部门横向协同监管,竭尽所能实现所有监管领域“无死角”。

广州近日发布新政,要求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进一步规范房源信息发布行为。此前,成都为落实二手房参考价机制,曾多次对挂牌价格超出参考价的中介进行处罚。

“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尤为引人关注。央行和住建部前述表态分别提到了“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及“下一步还将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

7月27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开17张罚单,罚没建设银行、上海外高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共计91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均涉及房地产。年内银保监系统针对消费类、经营类贷款违规流入楼市已经处罚超过30次。此前,银保监会还针对4家金融机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罕见地开出过近3亿元的巨额罚单。

在土地方面,住建部提出,着力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推广北京市的做法,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建立购地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和清退机制。

“作为从业者,我认为此次调控力度是超过预期的。超预期较大的政策一是‘三道红线’,二是对银行贷款的管理,三是多城对二手房价格实行限制。”一名华东地产行业营销人士对第一财经说。

部分城市或加码调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全国性房价上涨,到今年6月份,在一系列史上最严厉的政策组合拳调控下,房价涨幅才初步放缓。那么今年下半年,房价上涨势头能否彻底被遏制?

7月28日,上海市发改委主任华源在《关于上海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稳房价仍需持续用力,调控成效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抑制。但供求矛盾仍较突出,下阶段稳房价仍面临不少压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下半年新建住宅和二手房房价,一定会被调控政策影响,市场会更加平稳。

杨科伟发现,截至目前,央行融资管控整体执行效果较好,实施半年多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稳步降低。到2021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较去年末分别下降0.6个、0.2个百分点。

他预计,下半年房贷利率大概率将趋势性上移,国家将继续强化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严防经营贷、消费贷、信用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可以看到,目前厦门、泉州、盐城等热点城市房价还是有一定的上涨压力,下一阶段或将加码调控;而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在政策加码后,市场热度依然不减,未来也不排除进一步升级调控的可能性。”杨科伟表示。

严厉调控之下,近期地产行业爆雷的消息此起彼伏。对于房企而言,杨科伟认为,接下来,一批欠债逾期不还、延期交房等“问题房企”将被重点监管。他预期,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将持续发力,严控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倒逼房企降杠杆。全面约束房企拿地投资行为,将房企土储货值与销售业绩强制性匹配,并将更多优质的土地资源向头部房企倾斜,强化房地产行业新格局。

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只是稳住房价还不够。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依然突出。刚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受限于收入水平,在居住条件上往往不甚理想。

尽管此前各地就已在租赁住房方面推出了各种政策,但总体而言,长期以来,租赁市场无专门政策支持和用地保障,社会资本流入租赁市场的意愿也较为薄弱,租赁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7月22日,国务院会议提出,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的重点任务,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日,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曹金彪表示,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

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下称《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即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顶层设计。根据《意见》,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意见》出台后,地方积极推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上海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约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广州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31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比45%;北京市将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的租赁住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深圳市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抓紧起草关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印发了《意见》的实施办法以及《存量非住宅类房屋临时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

同时,根据《意见》,国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全行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与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等加强对接,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信贷支持力度。

而在税收优惠方面,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完善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从10月1日起,租赁企业向个人出租住房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5%征收率减按1.5%缴纳增值税;企事业单位等向个人、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出租住房,减按4%税率征收房产税。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认为,目前,住房租赁市场面临的职住不平衡问题突出,通过降低出租房屋的房产税,盘活企事业闲置房源,有利于解决职住平衡的问题。

“此外,由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通过政府金融、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的方式,引导市场化力量积极参与到租赁住房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中,而该类项目成本和租金相对较低,能够保障新市民、年轻人在城市中安居乐业。”黄卉说。

随着住房保障的顶层设计确立和各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中指研究院预计,在人口净流入较多、房价偏高的一线、新一线城市,下半年或将加快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各类群体都能够在城市中住有所居。

来自住建部的消息显示,40个城市计划2021年筹集建设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今年10月底前,城市人民政府应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半年出台新政近500次 “组合拳”促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降首付比例、调整限购政策、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2022年上半年,中央不断释放稳地产信号,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发布频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地方打出“组合拳”,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5月房地产市场数据扭转下跌态势,市场边际有所修复。多机构认为政策各方面仍有调整空间,预期下半年将继续发力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政策高频调整 支持合理购房需求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随后各地政策出台频率加快,力度也有所加码。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半年全国已有超180个省市出台近500次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政策类型来看,各地不断从需求端发力完善房地产政策。中央层面多次强调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多地利用调整限购、限贷政策等方式降低购房门槛,释放更多购房需求进入市场。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上半年36座城市放松限购,54座城市放松限贷。以郑州为例,3月郑州发布19条稳楼市措施,率先取消“认房又认贷”,并规定老年人投靠家庭可以新购一套住房,业内人士认为该规定实际上就是取消了限购;6月郑州航空港区进一步加大放松力度,宣布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20%,二套、贷款未结清最低首付比例30%。

亿翰智库分析认为,当前限贷政策的调整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保障居民合理购房需求释放,提高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这对于部分有购房需求,但是受制于政策因素而无法释放的消费者而言无疑释放了利好信号。

同时,上海、杭州、合肥等部分核心城市放宽了落户门槛,其中上海规定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中信建投研报认为这将持续支撑销售市场的边际修复;亿翰智库则认为核心城市放宽人才落户门槛主要目标在于吸纳人才,短期内也会增加市场购房基数。

58城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4.25% 房票制度重启

缓解消费者购房压力也是上半年楼市调控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

5月,央行宣布个人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调降20个基点,几天后又宣布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创历史单次最大降幅。多座城市抓紧落实房贷利率优惠政策,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苏州、郑州、济南、南京、温州等58座城市目前已执行首套4.25%、二套5.05%的房贷利率。

还有多座城市调整了公积金相关政策。6月,福建省宣布职工家庭第二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房首付比例降至30%;按照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予以适当提高。浙江省则加大对三孩家庭的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包括提高贷款额度、提取额度以及优先发放贷款等。杭州市、山西省等多地均规定受新冠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人,可申请不作逾期处理。

房票也在上半年“重出江湖”,据亿翰智库统计,截至2022年6月下旬,已有包括郑州、丽水、绍兴、海宁、鄂州等19座城市出台“房票”制度。其中郑州规定棚改房屋被征收人选择房票安置的,可获得安置补偿权益金额8%的奖励,同时以现金方式奖励被征收人3个月的过渡费。 “政府通过鼓励安置群体的房票安置,可起到托底市场的功能,有利于市场去库存,提振整体房地产市场信心。”中指研究院河南公司总梁波涛分析称。

此外,部分城市也采取了发放购房补贴、调整限售、减免房地产税费等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释放,从供应端则采取调整土拍规则和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等方面,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预期下半年持续调整

随着各地政策持续出台以及疫情影响逐渐弱化,房地产市场呈现企稳态势。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较4月分别收窄7.2和8.9个百分点,市场边际有所修复;重点100城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持续收窄,5月环比转增,6月环比继续增长。

不过政策效果仍待进一步加强。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在4.29政治局会议后,地方放松政策频率及力度加码,但实际收效仍乏善可陈;核心原因在于政策力度较弱,并缺少系统性政策。

对于下半年行业政策走向,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市场真正回稳仍需政策组合拳助力,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将全面取消限购、限售及限价,房企端则有望落地必要的纾困政策措施。

多家机构也预测下半年政策将继续优化调整。中指研究院表示,目前部分城市调控政策力度仍保持相对克制,在市场销售继续下行的情况下,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短期来看,各地因城施策频次或将维持在较快节奏,供需两端政策均仍有空间。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则认为,本轮政策虽然覆盖城市较广,调控频次也较为频繁,但从力度上看,均是从之前严控的基础上进行小幅的松绑,政策门槛仍处于较为严苛的阶段。当前居民对住房品质要求提升,改善性需求增加,而二套房以上的购房门槛当前仍处于高位,该机构预计未来相关政策仍有放松空间。

房产洗盘是什么

是房产术语。房产洗盘是指在市场调查的时候去做的一个售楼处问清况,, 一切关于这个项目的情况。例如售价,户型面积,配套设施,入住时间,谁建的,谁监理。一个区域内的N个售楼处去问清楚,看看人家的样板间。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看有什么以借鉴的。在中央强调“房住不炒”理念以及各地房地产调控组合拳下,多个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与此同时,在个别城市也出现了一些热门楼盘开发商对于购房者“挑肥拣瘦”的问题,比如全款客户优先、关系户优先,一些楼盘还曲线收取号头费,捆绑销售等乱象屡禁不止,亟待加强治理。对于一些热点城市的销售乱象,尤其是部分开发商提高购房门槛“洗盘”等问题,调控需要进一步深化,精准监管和治理。对于一些热点城市的销售乱象,主要原因是一些热点城市楼市供小于求,特别是被限价的预售房源,供需关系十分紧张。其次,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告急,所以通过“洗盘”等方式提高资金回笼效率。扩展资料:对于洗盘的管控手段福州市发布《关于加强精准调控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明确实施片区调控,按照“总体有目标、片区有控价、调控有手段”的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的房价控制体系,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明确加强片区住房价格监管,防变相涨价。以“同地段、同区域、同品质”楼盘近半年成交均价为基准,按照片区控价目标,合理确定年度、月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将车位车库价格、精装修费用纳入价格调控范围,以防变相涨价。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严格执行预售价格备案要求,销售价格超过备案价格的,房地产主管部门不予网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记者调查房地产销售乱象:多地开发商"浑水摸鱼"

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那些?

我国历史上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共有五次 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1)1993年至1996年:我国首次对房地产进行调控 1993年,我国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投资迅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此时经济出现了严重过热和通货膨胀。 1993年,国务出台了“国十六条”,在1994年又出台了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房地产投资速度明显放缓,房价迅速回落。此时经济也又热转冷,通胀下降,经过3年的努力,经济成功的软着陆,房价得到有效控制。 这次调控使地产业受到重创,“国16条”出来后,大量开发商捐款逃离,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远元气大伤,地产业陷入了几年的低谷期。 (2)1998年至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随之进入低潮。为了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明确提出“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3号文件强调在“逐步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建立以“经济适用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1999年开始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随着新的住房制度的落实,巨大的市场需求激活了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发展新时期。这一时期存在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为房地产再次出现泡沫埋下了隐患。 (3)2003年至2004年:确认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0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提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18号文件确立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1998年23号文件确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升级。并且将23号文件中确立的“经济适用房是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改变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重新定性,意味着政府不再为70%以上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大多数家庭不得不购买或者租赁商品房。1998年出台的23号文件和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定性明显不同,说明了政府的态度由害怕住房投资和住房价格上升过快转变为希望地产业的高增长带动整个经济的高增长。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控制房价和投资过热的措施。 (4)2005年至2007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要诉求 2005年,房价快速上涨,房价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央政府打出了地产调控组合拳。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房价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4月,为了进一步细化和延伸“国八条”,国务院又颁布了“新国八条”,随着又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2006年颁布“国六条”和对其进行细化的“九部委十五条”;2007年,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降温的措施密集出台,从土地管理、房地产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是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出击。 虽然投资开始平稳增长,住房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房价越调控越上涨。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房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房价依然不断上扬。 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将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人群一起推向市场,这意味着至2003年以来,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势必推动房价上涨。 (5)2008年至2010年:房地产调控先扬后抑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上半年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改为“从紧”,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货币政策开始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2008年,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投资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渐,房价也有所下降。然而在房价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出现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2009年,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出现松动——银行推行优惠利率、降低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率等。2009年年初,房地产行业“试探性抄底”,到年中“放量大涨”,再到年底预期政策出现改变而“恐慌性抢购”。2009年,许多行业深受金融危机打击,但地产业在政策的刺激下逐渐复苏,并且引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2009年12月以来,中央连续释放房地产调控信号,取消了2008年年底出台的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期限由2年恢复到5年,以遏制炒房现象。同年年底,中央出台了“国四条”结束地产刺激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结束宽松的土地政策等。从09年末开始,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加强。 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但由于各部门落实问题和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国十条”的威力并无完全释放。加上前几次调控政府摇摆不定,购房者对政策调控信心不足,导致市场经过4个多月的僵持观望之后又出现大幅度上涨。 看着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再看看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感觉国家发展的真快,相信房地产会越来越好。

房价提升有哪些利处

1、房价高,利润就高,会吸引大量投资进入房地产市场,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的速度就会加快,以前城市只占版图的很小部分,现在会慢慢变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便利现代化的条件。2、房价高,会产生税收,税收反过来就可以修路、修桥修学校,给房地产创造好的配套条件,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房产税还被用于修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以市场化的方式来限制房价。3、房价高,农民征地的要价也高,富裕了农民。

房地产得潜力到底有多大

我个人认为:第一、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不可或缺的。从实际情况看,住房市场的需求将会长期存在。第二、从近几年的各种“富豪排行榜”的情况来看,位居前几位的大多属于两个行业 :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是互联网科技。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第三、如果您想从事房地产开发,或者通过购房投资,都是可行的。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情况能为您带来大量的利润。第四、综上,我的答复是:房地产行业的潜力很大,能够满足房地产开发和购房投资的获利需要。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