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小满”无“大满”? 小满大满是什么意思小满未满

六八 40 0

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什么不是“大满”,而是芒种

小满过后天气越来越火热,完全进入夏天。古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最明显的是,在心态和行为上古人均有调整:不取“大满”,而说“芒种”;流行“食苦”,开始“尝新”;忌“小满水”、强调“夏不坐木”……要说“小满”节气之后的古人生活,得先从“小满”这个节气说起。大家发现没有,二十四节气一般都有对应关系,如代表四季的,有“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四季轮回,一目了然。不同季节节气之间也会有回应现象,如“春分”与“秋分”互应,“夏至”对应“冬至”……具体到以“小”与“大”命名的节气,相邻对应关系更直接——有“小”必有“大”,即《易经·泰卦》中所说的“小往大来”。如“小暑”之后有“大暑”,“小寒”之后有“大寒”,但是在“小满”之后,却不是“大满”,而是“芒种”。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与“芒种”不只字面上对应不起来,就是字义也是所有节气中表达最不直接的。二十四个节气多以气候和环境之特征来命名,只有“小满”与“芒种”比较特殊,最不好理解。古人也已意识到这一点。宋马永卿《懒真子》记载了时人的疑惑:“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类》“小满芒种”条更直接地以时人口气提出了疑问:“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从事实上的对应关系来看,“芒种”就是想像中的“大满”,与“小满”形成节气上的对应关系。那么,为什么取“芒种”,而弃“大满”?古人有不同的解释。古《历书》称:“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对于“芒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给出的解释是:“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如此解释从字义上很好理解,就是到小满时节,麦子便快要成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熟;芒种到来时,有锋芒的谷物要栽种。但深究下去却是问题。从小满到芒种,麦子已成,稻子已插,其他农作物也已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并没有“稼种”现象。

今日是“小满” 为什么有 “小满 ”“大满” 之分

今日是“小满”。小满时,在长城以南,除了西南的高原和山区外,大部地区日均气温都在22℃以上。正是小麦“灌浆”时期,麦粒看起来好像饱满了,其实还只灌了个“半饱”还未成熟,故称“小满”,还没到开镰收获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是最好的解释。此时的小麦最怕干热风的袭击。小满期间我国南北的降水情况差异很大。淮河以北仍属少雨期,需要注意抗旱,长江以南则进入多雨季节,需要注意防涝!

有小满为何没有大满

古人认为“满招损”,“太满”有违天道,忌讳“大满”,还是有一点缺失的“小满”更好。

老子说,“大成若缺”,圆满原在缺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缺处即是圆处。人世间大成功大圆满的东西,天然都存在着相当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点缺失,才令我们更加完整,有缺憾才能有进步,所以人生不求太满,因为小满即是圆满。

小满的意思是“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的谷物,还有春天早发的植物,都积蓄了丰富的能量。天地间充盈着旺盛的阳气,但阳气又还没有达到顶点。阳气到了顶点也意味着将由盛而衰,所以这个时候的阳气是刚刚好的。

小满时节正是我们为振奋阳气助力的时刻,提醒大家,饮食方面切勿贪凉,少食生冷厚腻,以免伤及脾胃阳气,也不要过早地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24节气之中没有“大满”,不得不叹古人智慧之精妙,如小满一词,虽为节气,但用来比喻人生,也是非常巧妙。

二十四节气为何有小满没大满

因为大满不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也不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未满,方获上升空间;唯有小满,才有前进动力。

中国人非常注重把握事物的量度:“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旦达到极点,必然开始衰落。事情太过圆满就会向不好的方向转变,体现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传统历法,也是农耕时代的实用知识,经过数千年实践和不断调整,最终确立了先后顺序,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但小满之后却没有大满,而是芒种。

这样的安排,是古人洞察世间万事万物的聪明睿智,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深邃的大智慧,充满了人生哲理与思辨。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