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数据看实体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实体经济的数据

六八 90 0

从这些数据,看中国经济如何更好迈向高质量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从这些数据,看中国经济如何更好迈向高质量新华社记者高敬、戴小河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的2021年成绩单中,这些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报告的一系列新部署,也让人从中读出中国经济更重创新、更加绿色,更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让创新动力更足此时,全国人大代表、航天员王亚平正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出差”。她和同事翟志刚、叶光富已经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将近5个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委员为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点赞”,仅去年一年我国就进行了50多次发射,很多技术取得新突破。依靠创新,是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之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系列举措发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勾勒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路线图。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从1.02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占GDP比重从1.97%增长至2.44%。翻开预算报告,今年我国继续严控中央部门支出,但对教育、科技的投入不纳入压减范围。从全国看,今年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2%。当前优质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为一些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娟玲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她说,要逐步构建起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梯度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未来,中国制造“骨骼”将更加强健,产业创新能力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将动力更足。让发展成色更绿环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关系人民福祉和永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部署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等。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增加25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37亿元、增加20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安排170亿元、增幅达42.9%;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人们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能源在变“绿”。北京冬奥会上,3大赛区26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提升至25.5%。绿色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业产能规模,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未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形成,我们生活的家园将更绿更美。让市场活力更强1.5亿户市场主体,是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面对下行压力,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为企业减负纾困、更大激发市场活力的信号。——减税与退税并举,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等。“新政策聚焦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度更高,将释放多重政策红利。”浙江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代表说。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网络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成为工作生活新方式。去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经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约四分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催生了生机勃勃的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如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专门部署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未来,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为老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来源:新华社

银证保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市场化手段提振市场信心

10月中下旬以来,为了平抑市场波动,众多金融机构通过不同方式提振A股市场信心。从11月份以来的市场表现看,这些行为在增强市场韧性和强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银证保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上市公司感受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带来的便利。

在稳定市场层面,银证保等金融机构除了及时发声外,其业绩表现也能向市场传递温暖。从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来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显著提升。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观察:一是贷款投向更加精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普惠小微与绿色低碳贷款等成为银行放贷产品的主结构,实现了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领域的全覆盖。在具体行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投方向,比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二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4%,比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现稳中有降。

在间接融资实现质效提升的同时,直接融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观察: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券商IPO承销金额同比增长31.2%,股权融资承销金额同比增长6%,增速由负转正。直接融资的增速由此可见一斑。

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各领域中的佼佼者,在享受到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便利的同时,其不断增强的成长性也成为A股市场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金融机构使用市场化手段提振市场信心,拉近了机构、市场和投资者之间的距离。

10月中下旬以来,“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各路投资机构纷纷动用真金白银推出自购计划,获得市场各方“点赞”:这一方面显示了机构对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向投资者释放强烈的信号,将通过专业能力回报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是机构向市场各方表明一个态度,对A股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投资机构的自购计划,增强了机构、市场和投资者之间的黏性,在互信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三,金融机构紧跟改革趋势推出契合发展导向的权益类产品,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定向投资标的。

11月4日晚,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当日,14只养老目标持有期FOF集中获批。现在市场上养老目标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900亿元,其稳健的业绩表现符合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需求。

未来更多贴近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权益类产品将不断面世,在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也将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最新的一个动态是,首只跟踪中证碳中和60指数的ETF已经正式获批,成为投资者布局“碳中和”主题的投资工具。

在今年4月下旬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之后,各金融机构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维护市场稳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我们相信,未来金融机构将会用更多实际行动向市场注入稳定预期,以促进A股市场健康发展。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EXCEL簇状柱状图,3组数据A/B/C,每组数据都有大有小,怎么才能让三组数据都在叠加的时候都显示出来?

下图的效果吗?请选中任一数据系列,右键打开“设置数据系列格式”窗口在“系列选项”中,向右调整“系列重叠”标尺即可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发展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战略性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判断,也是经济社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运行的根本特征。其体现的趋势背景包括: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率,从依赖增量转向调存优增,从传统模式转向创新模式。可概括为“中高速、讲质量、调结构、重创新”。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撑力量。在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格局中,金融业同样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增长模式,顺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适应新常态下的真实需求,理解新常态下的市场诉求。而“创新驱动”是顺应经济新常态,实现金融新常态的必由之路。   一、以金融模式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战略布局的统领下,经济各领域的深化改革步伐都将加速迈进。消费、投资、进出口的“三驾马车”都将步入“更新升级”阶段。这既包含了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优化和扬弃,更是对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创造和拓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改造与国民经济改革推进一脉相承,一些银行对于传统经济运行方式更为熟悉,甚至更为适应。通常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依靠规模扩张;二是盈利模式依靠重资本业务;三是市场拓展依靠价格竞争。   在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同步适应产业格局的调整和升级,跟进新常态的推进步伐,构建符合自身禀赋优势和市场定位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理性设定发展预期。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这是新常态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要求。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和盈利模式同样需要遵从宏观经济的总体规律和运行基调。单体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增长不应依赖于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应基于差别化竞争力形成的特色溢价;不应依靠过度承担风险抢占市场,而是具备准确定价能力科学实现风险溢价;不应集中于短期当期收益,而是通过前瞻性规划布局持续获得战略溢价。未来,单体金融机构对其发展速度的预期将必然进一步回归现实、理性。   二是科学把握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向质量型增长和创新型增长,企业优势专业化、商业运营平台化、盈利机会数据化、行业跨界合作化、客户行为互联网化等新型商业模式将有可能逐渐成为主流。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来源在利率市场化和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也面临挑战。原有的收益来源可能变为免费领域,但原有的服务空白也可能变为增值空间。金融机构需要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持续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的来源、形态和价格,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把握商业机遇,将直接的收息收费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收益模式。   三是创新构建竞争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商业银行既是市场中的竞争参与者,更是实体经济中的金融服务供给者。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代表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意愿和诉求。例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论述:在消费领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将呈现主流方向;在投资领域,服务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遇将件下新的服务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   二、以金融产品创新增强服务效力   产品和服务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直接对接点,也是检验金融服务有效性的最直观标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体现为产品服务供给的充分性、效率性和针对性。随着经济新常态和社会现代化变革的不断推进,金融服务的对象、需求和渠道都将产生深刻变化,其特征表现为:   一是新兴产业行业对金融产品的综合化提出要求。传统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其驱动能力正在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产业格局和企业优势也必将更多建立在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这种变革要求金融产品能够有效契合创新型行业、科技型行业、智力密集型行业的运行发展特点,既要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纵向提供适宜的服务支撑,又要善于把握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定位,横向形成跨界综合化的服务组合。以往单纯重有形资产、重抵质押物、重成熟企业的传统产品模式可能不完全适应我国新常态下产业革新的方向。   二是新兴企业形态对金融产品的精细化提出要求。从国家战略角度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在产业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更多源自市场中新价值的创造。除必要的传统基础性产品外,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客户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金融产品的创设、供给和服务模式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更加需要下沉服务重心,细化服务思维、适应小微特点。   三是客户行为习惯对金融产品的科技化提出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普及,企业居民的行为将更多依托信息渠道、技术渠道和网络渠道。金融机构也同样需要借助IT新技术的手段创新产品服务、提升管理效率、监测控制风险。这要求金融机构应更加善于理解科技、运用科技,促进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要准确把握社会互联网化对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与互联网经营模式融合和合作,使用新兴的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响应效率、扩大金融覆盖、节约金融成本。同时,要关注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新生风险,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应对和管控。   三、以金融监管创新增强市场活力   对创新实施有效监管必然要求监管创新。监管的目的是守住风险底线,维护金融稳定,为市场主体构建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面对金融业的深刻变革和创新追求,监管者也必须持续更新监管的方法和手段,主动适应金融创新的趋势性规律,实现“释放活力”和“管住风险”的动态平衡。   一是要完善优化制度法规体系。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要与深化改革的方向紧密衔接,对于方向性、趋势性的科学金融创新在法律上应给予探索的空间。在经济新常态的框架下,要立足于“中高速、讲质量、调结构、重创新”的基本特征,尊重市场主体的创新规律,使得法律法规体系能够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从银行业的发展角度看,产融结合、投贷联动、信息化展业、多元化的风险管控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也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改予以明确和规范,丰富商业银行服务功能和手段,使得银行和银行服务的对象在创新上有空间、有活力、有规则。   二是要完善改进监管方式。更加密切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之间的衔接联动,做好“银行全经营周期”监管的无缝对接。   三是更新监管工具。强化数据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监管手段,增强指标监测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四是科学分类监管。根据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银行战略经营路径,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释放差异化的发展活力,促进金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共生性。   五是加强监管协作。跨市场、跨界的金融行为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表现,增强不同金融领域监管者的相互协作,增进监管联动,及时提升监管标准的一致性是防范新生风险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形态,要坚持创新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的原则。监管标准的协调一致性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跨界套利预期,减少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所谓“创新”行为。真正将金融创新的动机引导到服务真实需求上来,降低“猫鼠博弈”的无谓成本,充分发挥科学金融创新的正向作用。   经济新常态将推动金融业步入新的改革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是金融适应新常态的根本动力和必由路径。商业银行需要在新常态中寻找机遇、降低转型风险、构建竞争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客户、同业、监管在经济改革进程中呈现的新要求、新变化、新规则,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健康发展。

中国实体经济现状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金融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此,央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实施降息及“普降+定向”降准的“双降”组合措施。至此,去年以来,央行已累计进行4次降息、降准。此时降准降息,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应答时间:2020-11-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cn/paim/iknow/index.html

如何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客观地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实体经济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国的根基所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在一个历史新起点上,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基础。问题在于,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重大结构性失衡,例如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消费需求向高品质升级,但主要的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制度变革尚未跟上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现有供给体系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未来几年,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需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释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终的成果需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

以激励创新为重点推动企业制度变革。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振兴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需要从企业制度变革入手,形成既有利于扩大民间投资,又有利于激励创新型企业的体制安排。这就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安排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议:适应企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扩大产权保护的范围,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形成规范化、法治化的产权保护制度;把发展创新型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注重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使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并为社会资本参与提供更大的体制空间;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家队伍为目标,营造良好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以打破垄断为重点建设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表明,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实现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化改革攻坚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关键要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议:重点破除服务业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垄断,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做大现代服务业“蛋糕”;以发展中小企业为重点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税制改革为重点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间接税比重。

以监管变革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过去5年,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在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因素增大的新形势,以监管变革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有利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建议:可考虑建立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导向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以及实现金融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型;推动以破除服务业领域行政垄断为重点的监管转型,建立行政垄断审查机制,完善服务业市场监管标准体系,实现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以适应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等。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