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将投110亿美元建厂 本田将投110亿美元建厂了吗

六八 82 0

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投资是根据在最能满足需求的地方生产,这话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说的是本田的“在有需要的地方生产”的理念,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本田率先在美国投资建设生产线,取得巨大成功:本田基于“在有需要的地方生产”的理念,于1979年9月开始在美国生产摩托车。1982年,作为日本汽车企业,本田率先开始在美国当地生产汽车。此后,本田不断扩大在北美当地的生产规模,截至2006年6月,在北美的汽车产量累计超过1640万辆。此次计划实施后,本田在美国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领域在内的累计投资额将达80亿美元以上,在北美的累计投资额达90亿美元以上。在当时的美国,是鼓励外来企业的投资,众所周知,美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是很好的,制定的反倾销政策就是保护本土企业的,恰好当时本田率先在美国投资,受到美国政策的保护,而日产汽车就是那时被本田超越的。

日系粉必须背诵的故事:当初本田雅阁凭什么能横扫美利坚?

1959年,经过11年拼杀的本田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正对进军汽车领域蠢蠢欲动。但本田汽车计划刚刚启程,政府那边便传来噩耗。

1961年日本通产省提出了集中国内汽车企业资源组成三个大汽车集团的汽车产业振兴方案,希望以国家力量调控日本汽车产业避免内耗,具体方法为将当时8家汽车企业整合成大批量生产、微型车和特种车三个集团,同时禁止造车新势力出现。虽然成形的《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置法案》在1963年才提交国会审议,且经过三届国会讨论也没有被通过,但却直接促进了本田汽车的诞生。

因为竭力反对的同时,宗一郎也深知,反对光靠吼没用,必须要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汽车产品,因此全力投入汽车研发中。发力的本田一边从1963年开始逐步量产S、N、T系列民用车,一边通过竞逐F1来证明自己在汽车领域也是有地位的。

这就是本田的六十年代,F1领域的冠军成绩让这个汽车届的小学生名声大噪,但在民用车领域车型少、企业体量小、家底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相比之下,丰田和日产不仅有了丰富的产品线,更在50年代就已出海去美国试水。

1.美国的平行世界

而在太平洋的东侧,二战后美国正处于战后黄金时代,经济总量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世界上没有比这里更繁荣、富足的地方了。

名流政要和影星们开着凯迪拉克Eldorado、林肯Continental在大都会纸醉金迷,五米多长、两米多宽的车身堪称尺寸方面的穷奢极欲,亮晶晶的镀铬、只在乎美感的高耸尾翼、高调鲜亮的车身和内饰皮革颜色都在彰显财富和身份。

战后婴儿潮中长大了的年轻人开着福特Mustang、雪佛兰科迈罗、科尔维特、庞蒂克GTO用沥青上的轮胎印来释放青春的荷尔蒙。这些车很便宜,但轮拱上凸起的肌肉、机盖下强劲的V8引爆了年轻人的需求,马力、加速和轮胎下的青烟和歪歪扭扭的车屁股是年轻人关心的事情。

普通轿车也是尺寸豪放、动力夸张。雪佛兰BelAir、福特Galaxie、克莱斯勒300等全尺寸轿车是美利坚人民的日常,各个品牌提供有大量车型,车长五米三四起步,排量动辄7.0,双门、四门、敞篷、硬顶甚至旅行车等形式和配置给了美利坚人民极为丰富的选择。

中型车也有一些选择,比如福特Fairlane、别克Skylark、庞蒂克Tempest等。当然虽然美国厂商们自称中型车,但和今天中型车的概念完全不同,这些车依然有着车长5米左右的体型,动力依然以3升以上L6/V6和4-5升V8为主。

当然,身材紧凑的车型也不是一个都没有,用放大镜仔细找找还是能有的,比如雪佛兰Corvair、Nova和福特的Falcon。这三款车车长都在4.6米附近,和同期的第三代丰田皇冠相近,但是皇冠最大动力为2.25升直六,而这三者中最小动力也为2.4直六,后两者更是有4升以上V8。

所以,此时美国汽车没有节制一说,除了丰田Tiara、Corona、花冠、日产1000、410、大众甲壳虫、KarmanGhia等进口车型,美国本土车企不知小车为何物,也没有人在意油耗,人们一边喊着“MakeLove,notwar(要做爱,不要作战)”反越战,一边享受着黄金年代下的舒适生活。

但事情在慢慢起变化。

2.本田登上汽车舞台

成功不一定总是苦苦追寻,而往往是做好自己的同时等待机会。本田就是这样。

美国联邦政府1965年制定了汽车污染防治法,本田发动机性能负责人八木静夫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一来收紧的汽车排放标准会影响到未来本田的出口车型,二来日本本土的排放政策也会跟进。于是本田成立了10人规模的大气污染研究小组,开始收集信息。

1966年日本运输部提出了汽车有害废气的排放标准,1967年8月开始实行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开始实行大气污染防治法。这样的背景下,本田内部终于成立了大气污染对策研究所。

1970美国年通过了令所有汽车厂商震惊的《汽车公害对策法案》,即著名的“马斯基法案”。法案规定1975年起销售的汽车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要下降到当下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标准的严格到所有厂商都觉得不可能实现。而本田宗一郎看来,新的规则把所有厂商拉到同一起跑线上,这对弱小的本田来说是个机会,于是本田紧锣密鼓的开始研制低排放的发动机,也就是后来著名的CVCC发动机。

控制排放、降低污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但囿于当时的发动机控制技术,这几无可能。污染物的产生源于汽缸内汽油恶劣的燃烧情况,理想的燃烧情况是汽油和空气按照1:14.7的比例混合均匀,这样刚好汽油烧完、空气用尽,但实际做不到这样精准。同时,混合的空气和汽油在汽缸内分布并不均匀,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传播也有复杂的微观过程,至今我们仍然在不停地优化汽缸内混合气的燃烧过程,比如耳熟能详的创驰蓝天X、可变压缩比VCT、高滚流比高速燃烧等等。

但在当时,由于ECU控制的电子喷射技术还没兴起(博世D-jetronic刚起步),发动机供油方式仍以化油器为主(极少数机械燃油喷射),因此空燃比无法精确控制,排放污染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汽车厂家都在尾气后处理即用催化器转化方向上下功夫,而本田认为催化器在振动、高温等状态下耐久性是个问题,便探索其他方向。

受到柴油机的启发,本田找到了主副燃烧室的方法,即高浓度在混合器在副燃室先燃烧,再在主燃室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这样一来充分的燃烧就从源头降低了污染物,本田称此技术为CVCC(复合涡流调速燃烧)。1972年,CVCC发动机正式发布,并通过美国EPA的检测,本田第一个研发出了满足马斯基法案的发动机。

3.?初代雅阁一炮走红

CVCC的成功是本田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结果。CVCC发动机刚获成功,本田崛起的机会就来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欧美不仅油价大涨,石油短缺让很多加油站无油可卖。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热爱的全尺寸V8汽车是如此的费油,而有一辆省油的汽车是多么重要。

于是,原本对如何打动美国消费者思前想后的本田简直躺赢,装备了CVCC发动机的思域在1975年登陆美国后销量上涨非常快。但是本田也深知,本田需要比思域更高阶的产品,于是671项目(即雅阁)在1972年就已经开展。

为了适应欧美车速较高的市场特点,雅阁的一个核心开发目标是在以130km/h的速度巡航时,车厢噪音不超过70分贝。这个标准比思域高了不少,因为思域在100km/h时噪音就达到了70分贝。同时,被1300/145车型拖累的本田财务状况也不允许雅阁通过过高的成本来实现更高舒适性、豪华性,因此雅阁要尽可能多的与思域共享零部件。

1976年,第一代雅阁诞生了。因为美国市场调查表明2.0以下排量小车中两厢车也是很受欢迎的,所以首先上市的是三门掀背版车型,外形和思域有些相似,但是车头换成了美国法规允许的4个5.74英寸圆灯,车头没有本田H标,而是黑色的中网上镶嵌着CVCC几个耀眼的字母。车身尺寸增大不少,长宽分别从思域的3731/1505mm增大到4115/1620mm,轴距由2200mm增大到2380mm。

第二年,三厢版的雅阁也开始在美国销售。三厢版尽管与两厢版轴距相同,不过车身明显增大,长和宽分别增大到4450和1620mm。虽然后排腿部空间未增加,但是横向空间更宽敞,巨大的后备箱非常实用,长长的后悬倒是颇有美国全尺寸轿车的味道。动力为1.6升和1.8升4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68马力和80马力。

雅阁上市后销量非常好,两厢掀背版的雅阁在1976年发布后的半年里就卖出了1.8万辆,第二年三厢版上市后销量猛增到7.6万辆,而后销量逐年上涨,从1978年到1981年销量分别为12.1、15.8、18.6和17.3万辆,这表明初出茅庐的雅阁立刻受到了美利坚人民的欢迎。

4.准确而巧妙的市场空当

雅阁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恰当而巧妙的定位,粗暴点说就是利用自己的产品优势插入了竞品们的产品空当。

雅阁的省油性是最大的竞争力,其EPA综合工况油耗可达42mpg。与省油相辅相成的是雅阁的机械素质。为了提升性能,雅阁前后桥均为麦弗逊独立悬架并采用了子午线轮胎而非斜交轮胎,在减小滚阻和提升操控方面更进一步,比很多采用整体桥式后轴的车型舒适性更好,高配车型还有液压助力转向。

配置方面,雅阁非常慷慨。初代雅阁喊出了“Wemakeitsimple”的口号,而它也确实做到了。雅阁越级的标配了绒布座椅、车载收音机、转速表、间歇式雨刷、后窗雨刷和电加热除雾,尤其是设置了车内的后备箱开启开关,极大的方便了后备箱取放物品。

除了省油、实用的产品素质,雅阁还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非常少的区间。日本同乡中,达特桑蓝鸟610和丰田Corona是比较接近雅阁的对手,但二者都是上市三年的旧车型,外观和实用设计上都不够新潮,更重要的是这两台车虽然轴距比雅阁长,但是更短的车身长度和纵置后驱的布局让前置前驱的雅阁依然不落下风。

美国制造商方面,虽然70年代石油危机后出现了一批“克制”些许的小型车,但是似乎技能树点得都有些偏。比如雪佛兰Vega、Monza、Chevette,AMCPacer、Hornet、Gremlin或是福特Pinto,虽然身材都短于4.6米,有的甚至接近4米,但是仍以前置后驱的双门掀背版为主,动力仍有大排量“封建残余”,加之缺乏小型车的经验,这些车在油耗、便利性和故障率方面都不可与雅阁相提并论。

因此,自身优秀的素质加准确的定位,让雅阁在美国迅速打开了局面。

5.最早扎根美国的日本车

转眼到了1981年,雅阁该换代了。第二代雅阁依然有三门两厢和四门三厢两种车身形式,车身尺寸上与第一代相仿,但是轴距增加到了2450mm,造型更为硬朗,头灯改为四个6.5x3.9英寸的矩形灯,定速巡航、可变助力转向、ElectroGyrocator导航系统、4速自动变速箱等新技术开始装车。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_——第二代雅阁最重要的点是扎下了美国制造的根。

1971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元防卫政策,日元开始逐渐升值,这对海外市场销售额占6成、尤其非常依赖对美国出口的本田来说是个打击。时任副社长藤泽武夫就表态说“如果不以新的想法考虑今后的生活方式,今后也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受到反复打击。引进技术、大量生产、合理化的出口剧增这一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新颖的做法。”

1973年的石油危机也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因此“让生产更为分散、更国际化,让产品在需要的地方生产”的理念开始在本田内部流行。具体到美国而言,在美国生产能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减少美日两国贸易逆差,进而减少美国政府和市场的阻力。于是1974年本田便着手研究在美国建厂投产的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在于成本控制和品质一致性。

为了为美国工厂项目让路,本田甚至在思域产能紧张的局面下停止了灵鹿工厂第二生产线的建设,就是为了从长计议、一心出海耕耘美国。时任社长河岛这样说“现在思域的销路确实很好,本田的汽车事业终于要在思域上发芽了,但在国内,无论销量还是资金我们都没有信心和先发制人的机会来获胜。比起这种无用的竞争,我想在现在这个时期,我们更应该在最大的市场美国决胜负,应该在日本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出现的美国,建立一个摩托车工场甚至汽车工厂。”

经过周密拜访了很多经销商、政府官员,参观了福特等车企的工厂设施并调研了厂址、配套等可行性,本田终于在1977年于俄亥俄州建立了产能为6万辆的摩托车工厂。

1979年6月,在OPEC大会上基准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这又促进了本田在美投产汽车。1980年1月,本田在摩托车工厂旁开建汽车工厂,投资2.5亿美元,产能为年产15万台,1986年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总产能达到了30万台。于是从1983年开始,雅阁开始有了“美国户口”,这也是处于贸易摩擦中美日双方政府都喜闻乐见的。

从1981至1985,第二代雅阁在4年的生命周期中销量继续上扬,1985年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26.8万辆,是最热销的日系轿车。看到雅阁成功的丰田心急不已,把老旧的后驱Corona车系停掉,对标雅阁的凯美瑞车系在1983年上市,1985销量为12.8万辆;日产Maxima在1982年上市,1985年销量仅为9.9万辆。显然,这两位已经落后了雅阁多个身位。

6.问鼎美国轿车市场销

1985年,第三代雅阁诞生。经过前两代的成功,第三代雅阁更为得心应手。美国市场上,第三代雅阁完全以四门三厢为主,还在四门轿车基础上衍生出了双门Coupe车型并返销日本本土。第三代雅阁尺寸明显加大,轴距增加到2600mm,长宽分别增加到4565和1694mm,空间更为宽敞,外观和内饰布局更为简洁,动力增加了2.0升发动机。底盘也大幅改进,前后悬架均从麦弗逊式改为双叉臂式,完全为了提升驾驶动态而来。

前两代的用户和口碑基础加上大幅提升的产品素质,第三代雅阁销量继续上涨,从1986年的32.5万辆一直涨到1989年的36.3万辆。就在这一年,雅阁销量超过雪佛兰Cavalier、Celebrity和福特Escort这三位美国本土的热门车型,成了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轿车。

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因为经过近10年的迷茫,美国厂商也开始慢慢回过神来,推出了多款前置前驱、尺寸紧凑、空间和油耗表现都不错的车型来和雅阁、思域、卡罗拉等车型正面竞争,这些车还有价格和经销商数量方面的巨大优势。

以1986年价格为例,福特Escort的价格为6700美金到9100美金,EPA综合油耗为23mpg;雪佛兰Cavalier价格为7000美金到1.1万美金,EPA综合油耗为22mpg;车长4.8米、排量2.5升的雪佛兰Celebrity价格为1.1至1.2万美金,本田雅阁的价格为1.1至1.5万美金,EPA综合油耗为24mpg。

显然,在油耗优势不是十分明显但价格明显高的情况下,雅阁仍然成为了销量冠军,这表明本田雅阁的销量成绩含金量非常高,也表明经过十余年的耕耘,雅阁在美国市场上已经深入人心。

自此,雅阁一直保持着年销量30万辆以上的成绩,一直处在美国轿车销量的最前列直到如今。而雅阁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下,占领美国市场后,雅阁自第四代开始把目光瞄向了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

文|mon-mon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广州本田建厂时间

公司概况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州本田)于1998年7月1日成立,它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简称广汽集团)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本田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合作年限为30年。广州本田两个工厂占地面积为16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总数约为5100多人。广州本田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雅阁系列轿车、奥德赛多功能系列轿车、飞度系列轿车和思迪系列轿车。  2000年6月,广州本田正式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2001年10月,广州本田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5年1月,广州本田通过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生产规模  在国内轿车项目中,广州本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道路,经过年产3万辆、6万辆、12万辆、24万辆生产能力阶段的工程改造,已经于2004年年初建立了年产24万辆的生产体制,并实现了日产1000台的目标。  广州本田于2004年11月在增城市建立第二工厂,首期投资22亿元人民币,首期生产规模为年产12万辆,计划于2006年下半年正式投产。通过建立第二工厂,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及广大顾客的需求。  经营情况  广州本田成立以来,产销量实现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到2005年,广州本田顺利实现23万辆的产销目标,比2004年增长13.9%;在国产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7.4%;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比2004年增长9.1%。  广州本田2006年的产销目标是计划26万辆。七年多来,广州本田已向顾客提供了70多万辆用户满意的汽车产品。  社会评价  2002年9月,在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全国轿车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中,广州本田位居第一。在全部测评品牌中,用户对广州本田的评价最高,其用户满意度指数得分达到77.49分,高于进口轿车的用户满意度指数得分。  2005年3月,汽车调查机构J.D. Power Asia Pacific 公司公布了2004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IQS)报告,广州本田雅阁、广州本田奥德赛和广州本田飞度三款车型分别获各细分市场车型新车质量第一。  2005年4月,广州本田被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2005年10月,广州本田被全国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05年1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授予广州本田“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  2006年4月,广州本田再次被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本田摩托车要在中国独资建厂吗?

暂时没听到消息,但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加上本田在中国的商业行为看。目前来中国投资建厂的可能性相当小,因为他们己经有好几个合资厂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