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六八 114 0

戴望舒,一个让人提到名字就感到忧郁和浪漫的诗人,很多人会将他和徐志摩对比。

同样的英年早逝,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他们一生经历了三次婚恋,然而最爱的初恋永远都得不到。

戴望舒去世之时只有45岁,说到他的婚恋,可以说一生总是在不合适的时机遇到不合适的人。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1张

他的一首《雨巷》被人们广为传诵,然而他为此付出了“心”的代价。

根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回忆,“丁香姑娘”的原型,就是戴望舒的初恋,那个叫做施绛年的女子。

戴望舒的两次婚姻,始终受到初恋的影响,施绛年不仅仅是他的白月光,也是时时让他自卑的阴影。

冷淡的“丁香姑娘”

很多涉及到《雨巷》的纪录片或者影视剧之中,几乎都有这样的场景:

细雨绵绵的江南小巷,青砖黛瓦为背景,一位穿着旗袍的苗条姑娘撑着雨伞缓缓走着。

她总是只有背影,就算是转身,也会将面部表情刻意模糊,仿佛只要看到她的面容,这个梦境就会破碎了。

戴咏素说,施绛年高挑美丽,和戴望舒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就和《雨巷》中幽怨的丁香姑娘相似。

才子配佳人,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而戴望舒本人可能和我们想象之中的民国文人不一样。

他很儒雅,但因小时候天花留下了后遗症,一脸都是麻点。他自己的朋友都说他长得像一个运动员似的,根本就没有那种诗人的气质。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2张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图|戴望舒

从小到大,很多人会拿这些麻点来笑话戴望舒,这对敏感的戴望舒来说还是很有影响的。只要他在生活上遇到了挫折,特别是爱情方面,他总是会觉得对方在意他的长相,看不起他。

就是这样自卑地戴望舒,偏偏遇到了注重外貌和物质条件的施绛年。

施绛年是戴望舒同学兼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早在1922年的时候,正在杭州宗文中学念书的戴望舒就已经是施蛰存的铁哥们,他们很其他同学一起联手创办了“兰社”,第二年,这对好兄弟一同考上了上海大学。

戴望舒和施蛰存的关系很好,而对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也仅仅停留在听说而已。

后来戴望舒受邀来到施家小住,第一次见到了施绛年。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春日,施绛年打着油纸伞,从杭州大塔儿巷穿过,笑吟吟来迎接哥哥。

那年戴望舒22岁,对施绛年一见钟情。施绛年只有17岁,正在上海读中学,性格活泼。

相遇的那天晚上,戴望舒满心欢喜,在灯下写下了《雨巷》。

几天后,戴望舒将这首诗送给了施绛年,而施绛年冷淡地退了回来。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3张

后来戴望舒短暂借住在施蛰存的家中,对施绛年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年轻漂亮的施绛年身边有不少英俊潇洒的男子追求,戴望舒在她那儿一次次碰钉子,又一次次鼓起勇气每天给她写信。

刚开始,施绛年是不会看戴望舒给她写的情书的,很多都被直接扔进了垃圾桶里面。时间长了,施绛年也会打开看一看,看了也不会回信。而给施绛年写情书已经成为了戴望舒的习惯,就算从来没有收到回信也不在乎。

当时戴望舒已经在文坛之上崭露头角,很多报刊杂志收到他的稿件之后,从不会改一个字就立刻发表。

偏偏有一天,戴望舒将写给施绛年的情书不小心寄给了《现代月刊》,《现代月刊》的编辑丝毫未加修改,直接将其发表出来。

这件事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施绛年和她的亲人们知道之后也有些不安。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4张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图|施绛年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之时,他曾经在扉页题字给施绛年,向她表白。

也许是年纪尚小,施绛年在这段感情之中的态度是犹豫而暧昧的。

她一直享受着诗人浪漫的追求,却绝不轻易将自己的终身轻易托付给他。她很聪明,她清楚自己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而“诗人”在她看来,意味着酸腐和不确定性。

而戴望舒还天真地认为,有他和施蛰存的兄弟情在,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8年付出换来背叛

在和施绛年一同散步之时,戴望舒突然跪下求婚。

面对初恋并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戴望舒,用一种痴情诗人的方式表白道:“你不嫁给我,我就要自杀了。”

这着实让施绛年吓了一大跳,出于各种考虑,她最终还是同意了戴望舒的求婚。只不过她向戴望舒提出了一个要求:订婚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先去国外留学,有了学位赚了钱,才能给我生活上的保障。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施绛年的抗拒。对戴望舒的追求,她也许是真的感动过,但这种心动还没有达到“非你不可”的程度。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5张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当然是希望可以朝夕相处,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离开。这就好像当年徐志摩和原配妻子张幼仪结婚之后,也是马不停蹄地前往国外留学,就是不愿每天面对并不喜爱的妻子。

而戴望舒身在其中,只沉浸在了求婚成功的喜悦里,根本无法理性看待。

对戴望舒而言,这纸婚书已经定下了终身,他满怀欣喜地留学,开始计划着自己的未来;而对于施绛年而言,这纸婚书只是一个缓兵之计。

去法国一直是戴望舒的梦想,从前经济不宽裕,他一直犹犹豫豫,施绛年一句话让他彻底下定了决心。他用了一年存钱准备,1933年终于踏上了远航的轮船。

施绛年来到码头给未婚夫送行,她柔美的脸颊上挂着泪珠,看得戴望舒心疼不已。

戴望舒在法国过得并不好,因为钱不够,他不可能安安心心去上课学习,在巴黎一年,他几乎没有去听几节课。他一直在拜访名家、翻译诗文,没有一天放松过自己。

他要靠这点稿费来解决生计,也想要为施绛年存下一笔钱。

这直接的后果就是戴望舒在法国也没有获得学位,而是将自己磨砺成一名翻译家。

两年来,他翻译过四、五个国家的短篇小说集,诗歌更是数不胜数。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6张

图|戴望舒在法国

两年之后,戴望舒已经30岁了,他和施绛年的爱情长跑已经走了8年,他谈不上“学成”,却也算成功回国。

但让戴望舒没有想到的是,施绛年早就已经名花有主。原来他前脚刚刚出国,施绛年后脚就爱上了一名冰箱推销员。

留洋诗人、翻译家,竟然比不上一名冰箱推销员?

在当时,冰箱已经渐渐走进上海中产阶级的家中,是一种奢侈高档的家电。推销员也是新兴行业,相当体面。

施绛年很实际,她要的实实在在看得见的风光,而不是堆在纸片里的“风花雪月”。

而作为戴望舒最好的朋友施蛰存,大约是觉得丢不起这个脸,没有将妹妹在订婚后出轨的实情告诉戴望舒。

戴望舒已步入而立之年,家中兄弟和同学们都已经成家,孩子可能都十几岁了,而他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未婚妻和挚友的欺骗让戴望舒绝望了,斯文的诗人当着施绛年父母的面狠狠打了她一记耳光。

两人在报纸上刊登公告正式解除婚约。那个让他写出绝世篇章的“丁香姑娘”,让他卑微到了泥土里,带着复杂的感情铭记了一辈子。

带着初恋阴影的婚姻

也许是出于怜悯,也许是义愤填膺,小说家穆时英找到了戴望舒,对他说:“我也有一个妹妹,比施绛年好看多了。”

穆时英的妹妹叫穆丽娟,18岁,她是戴望舒一生之中唯一一个深爱过他的女人。

从外貌上来看,穆丽娟比施绛年更加貌美,穆时英绝对有信心可以把两人撮合到一起。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7张

图|穆丽娟

穆丽娟初中毕业,学历相对于戴望舒来说不算高,但因哥哥的影响一直很喜欢文学,喜欢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听说能见到戴望舒本人,穆丽娟非常兴奋,精心打扮一番和他见面。

戴望舒本来并没有对这次“相亲”抱有什么希望,没想到第一次见到穆丽娟很是惊艳,她性格温柔,长相甜美,比他预计之中要好很多。

在穆时英的安排之下,穆丽娟来到戴望舒身边,为他抄写手稿,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戴望舒和朋友聚会,会教大家打桥牌,那是他在法国时的玩法,有时候他也会和大家一起跳舞。这些都是穆丽娟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她每次见到戴望舒都很开心,觉得和诗人在一起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936年,两人相识一年后,在朋友和亲人的祝福下结婚了,婚礼在上海四川路新亚饭店举行,相当隆重。

这段婚姻几乎没有什么波折,但穆丽娟没有想到,真正的波折,是在他们婚后。

顺遂的婚姻,缺乏的就是激情的冲击力,来得容易的,往往都不懂得珍惜,在度过了新婚的热情之后,婚姻之中的琐碎马上就显现出来。

戴望舒需要保持创作的激情和状态,他沉浸于创作之中,每天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稿,很少说话,也很少过问小家庭的家务,更别提多么疼爱妻子。

穆丽娟刚开始很难接受,特别是生下孩子之后,刚刚20岁的她要独自带孩子,后来她也明白了,这就是作家的常态和本性。

穆丽娟说,戴望舒永远都是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把妻儿放在了第二位,她在家就像是空气一样。

穆丽娟还觉得,戴望舒也从没有当她是地位平等的妻子,家中很多事情,大到搬家,小到买东西,他都从不和穆丽娟商量,自己做主就行了。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8张

图|戴望舒和穆丽娟的婚礼

他在朋友面前非常健谈,但在家中大多时间是沉默无言的,单调乏味。

本来以为这段婚姻就这样在隐忍和平淡之中过去了,但矛盾积累多了,总是会有爆发的一天。

抗战爆发后,穆时英被日伪收买,留在了上海做官。而戴望舒则带着妻女前往香港,来到香港后,戴望舒很快成为了香港文坛的核心人物,他要比在上海更加忙碌。

穆时英做汉奸这事,戴望舒不能接受,他也就对妻子有了不满。平时他基本上不和妻子交流,出门不会和妻子打招呼,妻子去干什么她也不想管。

后来,穆时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到了香港,戴望舒不让妻子去上海奔丧。

在妻子伤心流泪之时,他还训斥了她:“你是汉奸妹妹,哭什么劲。”

如果说戴望舒此举是想要和汉奸划清界限,勉强还能让人理解;但让人寒心的是,后来穆丽娟的母亲病逝,戴望舒扣下了从上海寄来的报丧电报,没有告诉穆丽娟。

不知道噩耗的穆丽娟还穿着红色的衣服带着女儿上街去玩,还是朋友见到她和她说了这件事。

穆丽娟非常生气,急急忙忙卖掉了母亲留给她的珠宝,带着女儿坐船前往上海。而母亲的葬礼早就已经结束了,穆丽娟没有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

她对戴望舒失望透顶,23岁的她实在没有办法维持这段婚姻,便已经有了离婚的想法。

戴望舒没想到这件事会如此严重,收到穆丽娟离婚信的那一刻,他还不愿相信。

戴望舒赶到上海去挽回妻子,穆丽娟不肯。

其实穆丽娟当时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有一名姓朱的大学生爱慕她,对她不懈追求,根本不在乎她结过婚、有孩子。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9张

年轻的穆丽娟这才感受到真正的“恋爱”,她收到了鲜花和情书,被人仔细照顾,她更不想回到以前那种枯燥的生活之中。

她无法接受自己付出了一切,而戴望舒还对施绛年念念不忘,把她当作可有可无的人,这让穆丽娟耿耿于怀。

1936年5月,就在他们结婚这一年,戴望舒写下了小诗《小曲》:

老去的花一瓣瓣委尘土,香的小灵魂在何处流连……有什么东西在调和氤氲,在他的心的永恒的宇宙。

这首诗中的“心”其实就是指施绛年的心。

这年10月,戴望舒又写了一首想念施绛年的诗:

我唏曝于你的眼睛的,苍茫朦胧的微光中,并在你上面,在你的太空的镜子鉴照我自己的透明而畏寒的,火的影子,死去或冰冻的火的影子。

还有就是戴望舒为《初恋女》写的词:

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我却在别的梦中忘记你,心在就是我每天在灌溉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

这首歌一炮而红,每次听到有人传唱之时,穆丽娟心中又酸楚又嫉恨。她一直认为所谓的“幽兰”说的就是施绛年,而蔷薇指的就是自己。

蔷薇是带刺的,穆丽娟觉得戴望舒是在讽刺她。

一直到了晚年,穆丽娟提起戴望舒的时候还在抱怨:“他对我没有感情,他的感情完全给了施绛年去了。”

戴望舒从和穆丽娟交往开始,就是为了能忘记施绛年。

他对施绛年付出了整整8年的情感,用了他整个人生的六分之一,去等了一个负心的女人,几乎耗尽了一个男人对爱情全部的幻想和激情,恨意也好,爱意也罢,他是不可能将施绛年从心中完全抹除的。他会在事业辉煌的时候想起他,也会在人生失意的时候想起她。

当他看见妻子站在别的男人身边,露出幸福的微笑,他仿佛又回到被冰箱推销员比下去的那一刻。

戴望舒落寞地回到了香港,他再一次陷入了负面情绪之中,甚至比和施绛年决裂之时更加痛苦。

他在一天深夜写下了绝命书后自杀,幸而被朋友及时发现救了下来。

而身在上海的穆丽娟在听说戴望舒自杀的消息时,没有悲痛,而是通知了戴望舒的姐姐,她不希望戴望舒的死牵扯到自己身上,让她后半生不得安宁。

被小21岁的娇妻再次抛弃

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戴望舒被日本人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由于酷刑的折磨,他患上了严重的哮喘。

在生死边缘徘徊过的戴望舒,终于决定放手,他向穆丽娟寄出了亲笔签字的离婚协议,双方约定女儿由戴望舒抚养。

后来,戴望舒认识了香港姑娘杨静。

杨静娇小美丽,姿容比穆丽娟还要高三分。

功成名就的戴望舒身边不缺女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反而更加怀念起施绛年,见到杨静的那一刻,觉得她比施绛年和穆丽娟更漂亮,就交往起来。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10张

图|戴望舒和杨静

在颠沛流离的战乱背景之下,38岁的戴望舒和17岁的杨静结婚。

此时的戴望舒对爱情和婚姻已经麻木了,繁华落尽,提不上爱不爱,只希望有个人陪在身边。而杨静情窦初开,还是个对婚姻充满美好幻想的少女,这种结合注定会成为悲剧。

婚后,戴望舒幼稚地将结婚照寄给穆丽娟。

穆丽娟此时已经和前《宇宙风》主编周黎庵结婚,周黎庵当时有名有财,寻找到“真爱”的穆丽娟连他自杀都无动于衷,更何况一张相片呢?

杨静18岁这年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小女儿。

其实她自己也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年轻貌美,尤其喜爱交际。生下孩子之后,烦闷的生活让她厌倦,她开始频频出门和朋友参加舞会。

每次看见年轻的妻子穿着时髦的裙子走出家门,当年被施绛年抛弃的痛苦和耻辱又涌上了心头。

是不是他永远都比不上那些油头粉面的青年人?是不是他写了再多的情诗,都抵不过那些男人不过脑子的甜言蜜语?敏感多疑的戴望舒开始阻止杨静出门,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杨静想要气戴望舒,故意外出跳舞,深夜不归,几次下来,戴望舒自然觉得杨静是在胡来,对她恶言相加。为此两人常常在半夜吵架,甚至于互相撕扯打了起来。

雨巷戴望舒原文(雨巷(戴望舒)) 第11张

图|戴望舒、杨静和三个女儿

因为家庭矛盾,戴望舒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没有了精力去创作,生活也就更加贫困。

17岁的杨静之所以会和戴望舒结婚,看中的就是他的名利,现在生活质量下降,还有两个女儿要照顾,杨静当然受不了,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

她爱上了住在他们家隔壁的一个姓蔡的青年,和戴望舒提出了离婚。

戴望舒做出种种努力,想要挽回这段婚姻,他坚决不同意签字,然而没有任何作用。最终,他只得点头同意,他和杨静的两个女儿他们一人各带一个。

离婚后,戴望舒的大女儿也来到了他身边,他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生活更急艰难。

“丁香姑娘”也是世俗女人

1950年,戴望舒在哮喘发作之时痛不欲生,服用了过量的药物自杀。

这一次没有人来救他,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戴望舒都没有在爱情和婚姻上找到满足感。

有人说戴望舒作,也有人说他神经质自食其果,其实他的人生经历也注定了自己不会在婚姻中得到幸福。

因为少年时期常常因外貌被人嘲笑,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自卑而内向。面对心仪自己的姑娘也不懂得如何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施绛年对感情的处理方式也是极为不妥,8年来一直给予他渺茫的希望,造成了他对自我的极度怀疑和全盘否定。

戴望舒的性格之中也有简单而粗暴的一面,自从走出校门后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留学期间也因国弱和相貌饱受嘲讽和欺凌,加上抗战之后经受了牢狱之灾,身体每况愈下,因此性格也变得暴躁多疑……

戴望舒的诗作之中总是让人感觉到悲伤,他喜欢用“心”、“青色”、“梦”这些字词,前期的创作大多是为爱情而累,后期也反应出应付婚姻的憔悴。

一个浪漫的诗人,竟然在爱情上是个弱者。他强求过不爱自己的人,冷落过爱自己的人,娶过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人,兜兜转转,他的心永远都在那个得不到的人身上,从没有走出过心中的雨巷。

都说民国的文人才子们都有着“丁香姑娘”的情结,而所谓的“丁香姑娘”只能活在他们心中,一旦走出来沾染红尘,依旧是世俗的女人。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