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称俘虏以色列少将 照片曝光(以色列国防军精准摧毁哈马斯军事大楼!)

六八 123 0

各位看看下面这篇新闻吧!

以色列士兵被哈马斯绑架5年获释(图)

2011年10月30日05:00 新京报

此新闻最初由北京报纸《新京报》发布,它的电子版 我则是从“新浪”网新闻频道中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复制、得到的:

http://news.sina.com.cn/w/p/2011-10-30/050023384417.shtml

摘要:今年10月11日,在多国斡旋下,巴以双方达成换俘协议。最终协议数字定在1:1024。巴勒斯坦释放沙利特,以色列释放1024名巴勒斯坦囚犯,是为“千人换一人”。
哈马斯称俘虏以色列少将 照片曝光(以色列国防军精准摧毁哈马斯军事大楼!) 第1张
10月18日,被哈马斯囚禁5年多的沙利特获得了自由,乘坐直升机来到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的泰尔·诺夫空军基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左二)和沙利特的家人在那里等候。
哈马斯称俘虏以色列少将 照片曝光(以色列国防军精准摧毁哈马斯军事大楼!) 第2张
沙利特与父亲抱在一起。

  沙利特是以色列国防军装甲兵团的一名普通下士,5年前,19岁的他被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绑架。

以色列军方知道后,毅然决定组织救援行动。从最开始的“主和”计划到“夏雨”军事行动,再到黎以冲突,从厉兵秣马到兵戎相见到穷兵黩武,耗时5年的营救大幕拉开。敌方危险重重,在漫长的营救过程中,死神的气息一次次接近这片土地,死亡分分钟都在发生。

  为了沙利特的生命,两场战争,多国介入,5年斡旋。希望曾无限接近,也逐渐远离。没有人问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毕竟,“这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与政治无关”。

  绑架发生

  2006年6月25日凌晨时分,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分子通过一条地道,对以色列边防军哨所实施了打击行动。

  沙利特所在的军队负责驻守,部署有一辆坦克和一辆装甲车。凌晨5点13分,3个哈马斯武装分子绕到巡逻岗哨身后,对坦克和装甲车反向袭击。当时,沙利特和3名战友在坦克里执勤。

  坦克起火后,通风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憋闷异常。两名战友哈南·巴拉克和帕维尔·斯特鲁科尔先后跳到舱外,被武装分子射杀。

  武装分子认定坦克里还有人,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受轻伤的沙利特钻了出来,随即被俘。

  整个袭击的过程迅雷不及掩耳,仅6分钟后,武装分子就带着沙利特从地道撤退回了加沙地带。过了好一会儿,惊慌失措的年轻士兵们才意识到沙利特“失踪了”。

  谁也没想到,这个普通以色列士兵,将在今后5年,成为影响中东政局走向的棋子。

  以军总参谋长哈鲁茨将军凌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他指出,沙利特在服役期间被绑架,以色列政府有责任将其拯救。

  哈鲁茨将拟好的“主和”计划,交给了时任总理的奥尔默特。他建议,“给哈马斯250名囚犯。否则,他们可能将沙利特绑架3年,并索要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奥尔默特认为,对恐怖分子应该狠狠还以颜色。他将哈鲁茨的建议扔到一边,并在27日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对巴勒斯坦展开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行动。

  耗时5年营救沙利特的大幕,终于徐徐拉开。

  两场战争

  “夏雨”行动声势浩大,打击的目标除了加沙地带的一些极端主义武装组织外,还将战火烧到了巴勒斯坦统治的中心区——约旦河西岸。以军占领了加沙地带主要的交通枢纽拉法国际机场,炸毁了加沙唯一 一座电厂、还逮捕巴政府副总理、80多名内阁部长和议员。

  7月12日,战事出现变化。黎巴嫩真主党仿效哈马斯的做法,又绑架了两名以军士兵,奥尔默特压力骤增。以军又开辟了黎巴嫩战场。“夏雨”行动转变为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一场更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沙利特一时间被国际社会暂时遗忘。

  但在以色列国内,由于以色列国民已有十多年没有在国土上被恐怖分子绑架,全国怒潮涌动,要求政府解救沙利特回国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7年初,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承认,以方正在和哈马斯秘密谈判,以期沙利特早日回国。

  哈马斯被以色列视为恐怖分子,这是奥尔默特拒绝与其讨论换俘条件的理由之一。但是随着军事行动无法奏效,以方的态度开始缓和。

  另一方面,在中东威望甚高的穆巴拉克也答应作为中间人,帮以色列“捞人”。

  当年4月,以色列收到埃及递交过来的名单,上面列出了1400多人的名字,都是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囚犯。哈马斯通过埃及传话:你们释放他们,我们释放沙利特。

  双方在边打边谈中讨价还价。但以方最终拒绝了这个协议,理由是,这1400多人里几乎都是恐怖袭击的罪魁祸首。右翼势力强调,不能轻易释放哈马斯囚犯,否则“以色列将永无宁日”。

  沙利特的父亲诺姆知道这一消息后,带着一个名为“释放沙利特”的非政府组织成员来到总理府外抗议。

  在总理府外,诺姆声情并茂地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给路人听。“他很害羞,但是数学物理成绩特别好,小时候就被人称作神童。”“他还是个小坏蛋。经常半夜爬起来观看NBA比赛。”

  穆巴拉克也感到不满。他隐晦地批评道:“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有人讲太多条件。”

  多国介入

  2007年6月,巴勒斯坦局势突然生变。哈马斯政权被法塔赫武装分子推翻,哈马斯内阁逃到加沙地带。换俘一事再度搁置。

  2008年后,巴内部局势稍微平静,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将一封沙利特的手书信件,转交给了以色列当局。沙利特说,哈马斯对他不错,希望政府尽快答应条件,让自己回国。

  然而,几个月后,以色列和哈马斯停火协议到期,果然战端再起。加沙冲突爆发了。哈马斯方面扬言要杀掉沙利特。

  穆巴拉克开始了新一轮斡旋,但2009年3月,谈判以失败告终。此后德国、卡塔尔等国以各种形式加入到了“斡旋联盟”中,然而由于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立场差异太大,谈判始终僵持。

  2008年9月,以色列政局也出现变动。奥尔默特下台,右翼的内塔尼亚胡组阁。人们对右翼解救沙利特并不看好,因为他们立场更强硬。但恰恰是他们,最终将沙利特安全带回。

  内塔尼亚胡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与哈马斯的接触,并缓和国内的不满。内塔尼亚胡对诺姆许诺,“一定在任内,将我们的孩子救回来。”

  协议达成

社会的压力让内塔尼亚胡政府不得不加快谈判的步伐。他“另辟蹊径”,找到了土耳其。

  据媒体说法,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虽然不喜欢内塔尼亚胡,但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与以色列的政治无关。”安卡拉一时间云集了为换俘一事奔走的以色列、哈马斯、埃及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代表。

  随着营救过程的推进,时机逐渐到来。以色列和哈马斯都希望找到一个“外交亮点”来凝聚民心和提振形象,换俘成了最好的切入点。

今年10月11日,在多国斡旋下,巴以双方达成换俘协议。最终协议数字定在1:1024。巴勒斯坦释放沙利特,以色列释放1024名巴勒斯坦囚犯,是为“千人换一人”。

  沙利特的父亲诺姆不敢相信消息的真实。“儿子要回来了?”他和同在“沙利特帐篷”里的妻子阿维娃拥抱在一起。“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来欢迎他?”

  阿维娃喜极而泣:“我会给他准备最喜欢吃的面包和菜汤。”

  10月18日当瘦弱的沙利特穿着T恤衫、戴着棒球帽,在埃及军人的护卫下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的时候,以色列举国欢腾。一场历时5年,用1000多囚犯,交换一名小兵的行动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时候人们也许会想起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面那句台词。

  “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会觉得拯救小兵沙利特是我们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完成的一件杰作。”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张乐

哈马斯称俘虏以色列少将 照片曝光(以色列国防军精准摧毁哈马斯军事大楼!) 第3张
时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左二)和沙利特的父亲诺姆(右一)到军用机场迎接沙利特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