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呼吁民众对以发动全面起义(哈马斯要求停战了吗)

六八 121 0

(一)奥斯曼帝国到欧洲帝国时期

“马穆鲁克”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奴隶”,一些从高加索地区、黑海北部、南亚非穆斯林掳掠的基督教孩童、青少年,强制皈依伊斯兰教,接受军事训练,成为精英奴隶士兵阶层。在当时,这也是底层农民向上流动的一个不错途径。

马穆鲁克从1250年开始一直统治着以开罗为首都涵盖埃及、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地区。也就是说马穆鲁克人统治者阿拉伯人。

直到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了马穆鲁克王朝。至此,奥斯曼人开始对阿拉伯人长达4个世纪的统治。

奥斯曼人对阿拉伯人通过划分行省来管理。之后奥斯曼扶植了一批马穆鲁克贵族。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苏莱曼二世苏丹,他是奥斯曼帝国伟大的统治者,不仅完成了他父亲对阿拉伯世界的征服,而且还颁布了“宪法”,明确了总督和纳税人的关系,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了司法体系,各行省由中央政府派遣大法官领导伊斯兰法庭。

但奥斯曼帝国的权力中心依然在远离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坦布尔,通过派遣总督的方式来管理阿拉伯行省。最终也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马穆鲁克贵族发动了不少反抗斗争,但最终被镇压。穆罕穆德·阿里一个奥斯曼军官,他渴望成为国王,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他设了一个“鸿门宴”邀请所有马穆鲁克贝伊盛装参加他儿子的授衔仪式。结果在授衔仪式结束后,两头城门被关,所有的马穆鲁克全数被杀。至此,在开罗生存六个世纪的马穆鲁克再也无法死灰复燃,被消灭殆尽。事实上,穆罕穆德·阿里家族对埃及的世袭统治至1952年才被推翻。

需要提一句的是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印度次大陆的贸易霸权开展了七年的战争,法国战败。为了损害英国,拿破仑将埃及被视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最终埃及被法国占领三年。法国为埃及带来新思想和新技术,但因观念与宗教的冲突,埃及人始终没有向法国人投降。

19世界欧洲已成为世界主导,奥斯曼帝国无法对这一切熟视无睹,他们派出学者前往法国学习新知识来改造自己的国家。这些奥斯曼帝国所派出的学者也像当时清朝政府所派出的学者一样,对异国它邦充满了好奇,但也同样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了优越感。但与清政府不同的是,奥斯曼苏丹及开罗总督热衷于接受欧洲的新技术。他们也开始了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在1839年接受了欧洲的政治思想开启了奥斯曼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奥斯曼帝国向欧洲的学习也开启了欧洲列强对奥斯曼内政的干预与思想渗透。要知道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但也存在基督徒、犹太人。俄国要求奥斯曼为东正教徒提供保护、法国要求奥斯曼为天主教徒提供保护、英国代表了犹太人的利益。最终发生暴力冲突与战争,死伤惨重。奥斯曼不得不收回非穆斯林的自治管辖,并且颁布法律所有奥斯曼臣民无论信仰何种宗教一律平等。但这一法令的颁布直接激怒了虔诚的穆斯林,因为改革措施与《古兰经》违背。最终导致教派间冲突加剧发生了屠杀,基督教社群中的四分之一人丧生。

欧洲的银行对中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它们为中东提供贷款,但它们先是让突尼斯破产,接着让奥斯曼中央政府破产,接着是埃及破产。奥斯曼的经济这样债台高筑,深受欧洲控制,被冠了“欧洲病夫”的名号。奥斯曼被迫向欧洲交出财政权,埃及向英国政府交出了苏伊士运河股份。就这样欧洲进一步的控制了中东各国。

正如之前所述,阿拉伯各行省远离奥斯曼帝国行政权力中心,早在1830年法国就占领了阿尔及利亚并统治长达132年。欧洲在18世纪70年代开始上演轰轰烈烈的瓜分殖民活动。1881年法国占领了突尼斯,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1911年意大利占领了利比亚。直至整个北非都被欧洲所统治。

19世纪中叶黎巴嫩兴起了一场文学复兴,这场复兴运动对阿拉伯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不分教派与地区,阿拉伯人有共同语言、文化、历史。当时有160多家报纸期刊在埃及创办,但奥斯曼政府实行了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并使很多出版社被迫关门。

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需要共同的身份认同,民族主义运动也应势而生,学者们呼吁用伊斯兰的方式对抗欧洲帝国主义,恢复伊斯兰的往昔辉煌。

1914年奥斯曼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数量众多的阿拉伯青年征召入伍、各类自然灾害席卷着黎巴嫩和叙利亚地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1918年一战结束,奥斯曼战败,奥斯曼人撤出了阿拉伯世界。至此,阿拉伯人结束了奥斯曼人长达四个世纪的统治,但又开启了英法等战胜国对其领土的瓜分。

1921年英国扶植费萨尔成为伊拉克的国王,但另一方面签订一份长达20年的《英伊协议》通过高级专员干涉伊拉克的内政及国际事务。该协议的殖民目的昭然若揭,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伊拉克内部开展了一场反对起义活动,但最终被英国皇家空军轰炸镇压。

在一战后法国许诺黎巴嫩实现统治,但在选举上却频频干涉黎巴嫩,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阻止黎巴嫩独立,对其进行殖民统治。1919年叙利亚持续爆发反法起义。法国通过对叙利亚的人为分割,扶植建立多个微型国家,来破碎民族主义。声势浩大的起义在全国陆续上演,但遭到法国的残酷镇压。直到二战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法国才宣布黎巴嫩、叙利亚为独立国家,然而法国却心口不合,百般阻挠其独立进程,逮捕他们的总统、总理等重要政府官员,对街区狂轰滥炸,使无辜的平民丧生。

19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整整一百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举行了“百年庆典“,歌颂法国赋予阿尔及利亚的繁荣与文明,大批法国人也迁至阿尔及利亚居住几代人,但阿尔及利亚人始终得不到与法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利,事实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是二等公民,无法用本民族的文字接受教育,各种行政职位也与他们无缘,入法籍更是希望渺茫,最终公民权利运动爆发。法国从来不视阿尔及利亚为其殖民地,在130多年的占领中把它当作了自己的领土,100多万的法国移民居住于此,但其没想到的是1954年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战争还是爆发了!并且独立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最终在1962年获得了独立,居住几代的上百万法国人迁离阿尔及利亚。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条原则“尊重民族自决,英国此前也向阿拉伯政客承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但是当阿拉伯人出发去参加巴黎和会时却被拒绝了,他们不被承认为独立的国家,于是埃及、叙利亚爆发了民族主义革命,要求独立,脱离殖民统治。而此时,中国也正因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二)阿以冲突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后来犹太人征服了迦南,占领了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和以色列两个国家,随后又都为外族所灭。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在一战尚未结束的1916年10月,英法就秘密签订了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秘密协议,将巴勒斯坦设定为“国际共管”地区。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传播,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魏茨曼得到了英国支持,英国同意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地区重建家园,而当时巴勒斯坦穆斯林占总人口达85%。英国出卖了阿拉伯人。犹太复国主义引来了大批的犹太人移民潮及土地收购,激起了犹太复国主义与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剧烈冲突。为了镇压暴力,英国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进行了暴力镇压与酷刑,甚至把巴勒斯坦人当作人肉盾牌。英国的错误决定也导致了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居民与犹太民族之间的冲突直至今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联合国通过犹太建国与巴勒斯坦分治的方案,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原本只拥有7%土地),且犹太人分的土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平原,而阿拉伯人分的却是贫瘠的丘陵,而且土地被分为3段首尾不能相连。这项决议案对阿拉伯人极为不公平。

巴勒斯坦内战不断,犹太军队对手无寸铁的阿拉伯人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最终导致阿拉伯人的大逃亡,较为有名的是代尔亚辛大屠杀,犹太军队为了给犹太国家建立创造条件,摧毁了巴勒斯坦的城市和村庄,二三十万的巴勒斯坦人被驱逐出了家园。194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犹太人宣布建国,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以色列。1948年5月15日阿以战争爆发。在60-70年代也引发了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策划的一系列的劫机案。

1987年加沙人在以色列的占领下度过了20年,但作为一个民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尊严,12月一场大起义在加沙和约旦河西爆发。与穆兄会有关的伊斯兰主义者创建了“哈马斯”。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像是寸铁的示威者开火,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哈马斯希望推翻以色列。巴解组织承认分而治之,想要打到一个建国几十年,并且军事实力强大的以色列很难,承认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国。

沙特国王曾经这样说:"我们同情犹太人,可是他们建国要在我们的土地上割让领土?历史上谁在迫害犹太人?穆斯林吗?既然德国人杀害犹太人就在德国划出一块土地给他们好了,为什么要损害与犹太人的苦难毫无干系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

1948年5月,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并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西岸。1988年7月,侯赛因国王宣布中断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法律和行政联系"。1994年10月,约旦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1995年2月9日,约旦收回被以占领的约340平方公里失地。

1967年埃及的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强行占领。1967年5月22日埃及宣布禁止一切以色列船只通过蒂朗海峡,并且联合约旦、叙利亚攻打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但却遭到以色列的突袭,军事基地被摧毁,三线受挫伤亡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埃及领导人选择蒙骗民众宣称大胜以色列,但终究纸包不住火。对民众的欺骗也引发了对政治信任危机。他们毫无根据到坚信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才能大获全胜。面对阿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美国也转而支持了以色列。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部分领土。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非法侵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吞并。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不退出非法侵占的土地。

1982年以色列向黎巴嫩发动战争,希望吞并约旦河西的巴勒斯坦地区,并把巴勒斯坦人赶出西岸,让他们去约旦来实现民族梦想。之后黎巴嫩首都被围攻,持续11小时的空袭使得首都满目疮痍,以军横扫黎巴嫩边界,导致1.7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黎巴嫩半壁江山被以色列非法占领。以色列的入侵,将伊斯兰主义运动带到了黎巴嫩。

20世纪80年代什叶派伊斯兰运动真主党诞生。他们坚定不移的遵守伊斯兰教旨,以公元680年因反抗暴政而殉难的先知穆罕默德之孙伊玛目侯赛因为榜样,逐渐在真主党内部形成了一种“殉难文化”。他们大量使用自杀式炸弹袭击者。他们希望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伊斯兰国。这种自杀式袭击迫使美军、法军、以军撤离黎巴嫩。1982年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到最后,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千米宽的狭长地带。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不退出非法侵占的土地。

直到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90%的领土处于外国控制,以色列控制着黎巴嫩南部,叙利亚控制着余下。整整一代人在战争中长大,无法正常谋生,更是没有受过教育。由于议员人数缺少使黎巴嫩无法选出总统。穆斯林与基督徒都希望获得政权,黎巴嫩,由于没有总统黎巴嫩的政权一分为二,而各方都有境外势力的庇护。最终在沙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三方斡旋之下,签订了《塔伊夫协定》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基督徒与穆斯林的矛盾。

哈桑·版纳在1928年创立了穆兄会,呼吁净化伊斯兰教抵抗西方价值观的侵蚀,但其组织遭到埃及的镇压。但镇压下的反抗也很强烈。之后穆兄会就出现了更激进的思想。在60年代一个新的领导人出现了,赛义德·库特卜,他曾在美国多所大学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但他却觉得美国是道德堕落的国度。之后他变成一个狂热的伊斯兰主义者。他希望消灭埃及自由军政权,建立伊斯兰国。伊斯兰主义从埃及蔓延至叙利亚。叙利亚复兴党执政,要求宗教和政治分离,这种世俗化的政治激怒了叙利亚穆兄会。叙利亚政府镇压了穆兄会,结果穆兄会对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袭击,始终穆兄会与政府军全面战争爆发。政府军清洗了支持穆兄会的村庄,对手无寸铁的囚犯进行屠杀。穆兄会也以牙还牙,在城镇对平民进行杀戮。在埃及和叙利亚穆兄会遭到政府军对灭绝。1983年伊斯兰“圣战”组织转向了黎巴嫩,通过自杀式爆炸使得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单日死亡300多人,其实大部分为美国士兵、法国士兵。

(三)冷战及石油的意义

19世纪的“英治和平“将整个波斯湾纳入了英国控制之中,海湾的酋长国们交出自己的外交权,以求得英国保护其免受奥斯曼帝国的威胁。20世纪随着石油战略价值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波斯湾的重要性。

1913年有一个阿拉伯国家在波斯湾崛起了,那就是”沙特家族“,沙特阿拉伯的创始人是”伊本·沙特“,在阿拉伯语中”沙特“的意思为”幸福“,”阿拉伯“的意思为”沙漠“,因此,沙特阿拉伯的是意思就为”幸福的沙漠“。伊本·沙特骁勇善战,最终英国承认了沙特的主权与独立。但这也基于英国人的错误判断,早在20世纪初西方便在中东对石油进行火热的勘探,他们不相信沙特阿拉伯领土内有石油。1932年9月23日,沙特宣布建立以其家族的名字命名的沙特阿拉伯王国。1938年3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发现的石油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其储量和产能居世界第一。

此时,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决定撤出波斯湾的军事基地,节省开支。1968年1月,英国宣布撤军,2月,巴林、卡塔尔、阿布扎比、沙迦、迪拜、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九国埃米尔在迪拜举行会议,同意建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后因种种原因,巴林和卡塔尔先后退出。

由于石油公司和产油国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沙特石油大臣提议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卡特尔组织,1960年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1969年9月1日卡扎菲推翻了利比亚王室,在利比亚建立其自己的军政府政权,石油也让利比亚这个贫穷的国家变得繁荣。卡扎菲上台后他决心打破西方石油公司对阿拉伯产油国的剥削,提高油价实行减产,最后他成功了,供应的短缺导致油价的上涨。此后,该种成功在其他产油国纷纷效仿。至此,开启了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时代。但最终这颗苦果也由阿拉伯人自己咽下。他们通过减产60%来对西方施压,减产也意味着本国收入的减少,对经济造成的损害是持久的。

1973年埃及、叙利亚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打击以希夺回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同时,阿拉伯国家使用了“石油武器”抬高了油价,严重干扰了西方经济,美国被迫回到谈判桌,同意以色列撤出所占领的阿拉伯土地,面对阿拉伯领导质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什么之前不这么做?”基辛格回答道,弱国是没有谈判资格的。石油让阿拉伯国家有了与西方谈判的能力。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英、法的衰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在冷战期间阿拉伯世界被迫站队摩洛哥、沙特、黎巴嫩、约旦、突尼斯站在西方阵营;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也门、利比亚站在苏联阵营。

在埃及法鲁克国王被推翻,军政府上台,纳赛尔成为统治者。埃及面临两个紧要的问题,第一是确保英国完全撤军,第二是来自以色列的威胁。为了能对抗以色列,埃及必须要有足够的军事物资,但是埃及是个农业国,人民就业都成困难。埃及向美国求助,确实美国国务卿到访了埃及,但美国方面又带着另一目的希望在中东孤立“苏联”,他希望埃及能加入反苏联盟,但遭到纳赛尔的拒绝。纳赛尔转而寻求法国的帮助,但由于纳赛尔支持北非民族运动,法国决定袖手旁观。面对西方拒绝,埃及投向了共产主义阵营。

1957年黎巴嫩投入美国阵营,但在美国支持下的公然贿选,引发了国内紧张的局势。黎巴嫩的教派政体,按照各教派(基督徒、穆斯林、东正教等)的比例来分配议会席位,重要职位由各教派重要领袖分别担任。但由于黎巴嫩收留了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导致穆斯林的数量大于其他们群体。民族运动联盟的领导人希望建立世俗政权,一人一票,使黎巴嫩在中东不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终结基督徒在黎巴嫩的特权地位。之后黎巴嫩内战爆发,发生了教派之间的相互杀戮。但一旁虎视眈眈的叙利亚却想将黎巴嫩纳入自己的版图,最终叙利亚进驻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1958年埃及、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强大国家。但是联合政府的运转并非想象中的美好,一切的美好幻想都将在现实的困难面前褪色。1961年埃及与叙利亚宣告解体。之后埃及开展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政策,私有企业国有化,重新分配土地,制定五年计划扩大经济产量。

(四)美国与伊朗、伊拉克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由于美国曾支持伊朗国家,当美国允许病入膏肓的前国王去美国接受治疗,一群美国学生劫持了52名美国外交官,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冻结了伊朗的资产,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人质被扣押444天直到里根总统上台才被释放,从那以后美国就想方设法孤立伊朗。两伊战争的爆发,加剧了美国与伊朗的对立。美国公开支持伊拉克,为萨达姆·侯赛因提供武器情报经济援助打击伊朗。

但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并非总是这么好。伊拉克作为产油大国,但在与伊朗的战争中石油设施遭到破坏,经济困难,人员死亡到达50万人之多。而其邻国科威特,一个海湾的小酋长国,将石油卖给西方并与西方公司合作,在欧洲开设加油站不遵守欧佩克的配额,不遵欧佩克的指导方针,石油价格下降。伊拉克把其国内的经济困难归责于科威特,并要求其免除在伊朗战争中贷款给伊朗克的140亿。伊拉克希望吞并科威克来振兴国内经济。

1990年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并把其改为伊拉克第十九个省。科威特请求美国的帮助。并且沙特担心,伊拉克还想占领沙特的油田。沙特选择了请求美国的保护。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撤退,但伊拉克对此无动于衷。让伊拉克意想不到的是苏联竟然选择与美国合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彻底的将阿拉伯世界分为了两个不可调和的阵营。美国出于石油利益在1991年1月16日向伊拉克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伊拉克面对被逐出科威特的风险,400万桶油倒入了波斯湾,对海湾生态环境造成致命打击,同时又将科威特700口油井炸毁。

9·11事件是一个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分水岭,随着美国进行全球的恐怖主义打击,使阿拉伯国家进退两难。自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由两极制衡变为由美国为超级大国主导的单极主导。随着美国的不断扩大的军事势力使得阿拉伯世界陷入矛盾之中,若不支持美国的反恐,则会遭到美国的制裁,若支持美国的反恐则会成为“圣战”组织的攻击目标。

9·11袭击之后美国于2001年10月7日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战争目的是阿富汗本拉登及塔利班组织。800多名战俘被美国关押至关塔那摩监狱。

2003年3月20日美国入侵伊拉克,布什政府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与本拉登基地组织存在联系。布什政府认为能将民主带给伊拉克,2005年1月伊拉克公民投票选举国民议会。

但却引发了派别冲突与暴力,占人口总数60%的什叶派穆斯林是新民主制度的受益人,其次是非阿拉伯民族的库尔德人,而逊尼派穆斯林则抵制了选举。而统治伊拉克几个世纪的逊尼派穆斯林由于人口少数而无法通过投票来获得权力。最终使伊拉克陷入了教派冲突,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每日都在伊拉克发动屠杀。在美国入侵前伊拉克是最大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之一,有助于遏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但自民主选举之后,伊拉克有什叶派掌权,并且把伊朗视为盟友。最终也破坏了阿拉伯世界的稳定,也证明布什政府所倡议的民主无法在阿拉伯世界获得成功。

微信请关注:林在承的时空旅行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