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六八 124 0

艾利·舒哈基《喔!耶路撒冷》 电影带来的世界34

太太的才女同学LM推荐这部电影,马上找来看,真的好看。有故事,有历史,活脱脱一个现代版《出埃及记》。

《喔!耶路撒冷》(O Jerusalem ,另名Beyond Friendship,圣战之城,以色列独立战争)是法国导演艾利·舒哈基2006年执导的剧情片,约翰·约瑟夫·菲尔德和萨伊德·塔格马奥主演,片长128 分钟。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1张
海报

该片讲述了以色列建国前夕,一个犹太人和一个阿拉伯人之间的友谊故事。

一、电影故事

故事背景是二战结束后,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就巴勒斯坦分治问题以投票方式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英国于1948年8月1日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但是5个阿拉伯联盟国家不同意,在以色列建国次日就发动了对犹太人的战争。即第一次中东战争。

镜头先是带过纳粹柏林集中营中的犹太人被解放,然后锁定在庆祝二战胜利的纽约街头。美籍犹太裔军官鲍比·古尔德曼(Bobby Goldman)和雅可比(Jacob),还有犹太姑娘简(Jane),一位笃信基督教的美国人,正在试图启动破汽车收听关于耶路撒冷的新闻,没想到中间熄火,鲍比跑到大街上拦个汽车企图接着听,撞见在耶路撒冷长大的阿拉伯巴勒斯坦酋长王子萨伊德·夏因(Sayïd Chahine),竟然成了好朋友。萨伊德还成了简的男朋友。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2张
海报

雅可比是个极端犹太复国主义青年,一心要回耶路撒冷,并要求鲍比同去,在雨夜朋友们因这个话题不欢而散。结果1947年11月萨伊德也受到家族召唤拉上鲍比一起回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当时在英军的管辖之下,虽然五湖四海的犹太人乘船大量涌入,但耶路撒冷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只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惧。乘坐汽车从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路上就如此,同乘的有逃离二战集中营,后来的女战士,红衣犹太姑娘,还有女副总理老太太果尔达·梅厄(Golda Meir),因为犹太姑娘带枪被检查点的英军带走,老太太和雅可比也伴随下车。

鲍比和萨伊德回家,见到萨伊德家人,萨伊德叔叔是巴勒斯坦一个军事组织的头领,鲍比也被雅可比引见了犹太复国组织的所有人,头领是以色列建国名人dr. Abdel Khader和他女儿,还有Major Tell将军,Roni等人,1947年11月29日大家一起收听关于巴勒斯坦战后归属问题的联合国投票,英国投弃权票,美国等国都支持以色列建国,阿拉伯中东少数国家反对,最后通过决议,耶路撒冷和原巴勒斯坦地区被分割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犹太人立刻欢欣鼓舞,颠沛流离2000多年,终于再次回家。相反的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骚动,反对划分和驱逐,冲突愈演愈烈,雅可比在骚乱中被巴勒斯坦人打死。副总理果尔达·梅厄找到英军总督Sir Cunningham讨论镇压暴动问题,英国人因为夹在利益集团中间,拒绝表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迅速占领犹太区,切断耶路撒冷和其他地区的道路,犹太人在总理本-古里安(Ben Gurion) 的领导下对阿拉伯人开战,萨伊德的弟弟Amin Chahine被炸死,萨伊德跟随家族也参战了。同时鲍比也成为犹太人的军官,在一次据点攻击战中打死巴勒斯坦军领袖,萨伊德的叔叔,当翻看其身上的古兰经的时候被赶来的萨伊德撞见,萨伊德虽然极端悲痛但是还是放走了鲍比。鲍比后来也很迷茫曾经想回美国,但是爱上他的犹太红衣姑娘阻止了他,他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你看过可兰经么?Its beautiful! 犹太姑娘也向鲍比讲述了在纳粹集中营时期的不堪回首的往事,苏联解放军发现她和纳粹军官睡觉换取面包的事情同样歧视她,所以她一心要犹太复国。

在1948年5月英军开始撤离巴勒斯坦地区,英军总督Sir Cunningham将圣殿钥匙交给犹太大拉比手中,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拉伯联军人数超过以色列军队百倍。但是阿拉伯联军内部不和睦,有的主张围困耶路撒冷而等待以色列政府主动投降,而萨伊德领导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则希望乘胜追击,同时犹太军队通过打通的地下密道,向耶路撒冷运进了粮饷弹药和支援人员,准备和耶路撒冷生死与共。萨伊德说服约旦国王,让围困耶路撒冷的王子率领约旦大军攻城,但是唯一条件是遵守7月中旬联合国停火文件,在战斗中鲍比和萨伊德再次遭遇,双方都负伤进入犹太医院,红衣犹太姑娘重伤危在旦夕,鲍比拉来在场的大拉比,要萨伊德做伴郎,宣布俩人结婚,红衣犹太姑娘在幸福的祝福中与世长辞。

二、耶路撒冷--沉重的历史

1.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就是“和平之城”。这里是影响全世界的三个一神教,即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地。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上帝在人间的住所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同属一个教系,他们都信奉上帝,竟然他们都信奉上帝,那么上帝在人间的住所——圣殿,自然就成了他们敬仰的圣地。这座圣殿便于公元前11世纪建在耶路撒冷。

(2)耶稣的受难地和葬身地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成为基督教的圣地,除了有上帝在人间的住所外,还因为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受难和埋葬于此。

(3)在伊斯兰教中,先知默罕默德唯一一次被神化的事迹是“夜行登宵”,传说大天使和他一起,骑着人面飞马,去了一个无名的“最遥远的至圣之所”。在那里登上了通往天堂的阶梯,并且见到了默罕默德的父辈“亚伯拉罕”,和默罕默德的兄弟们摩西、耶稣等先知。

而这个“最遥远的至圣之所”就是耶路撒冷。公元7世纪末,穆斯林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著名的建筑——岩石圆顶清真寺。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耶路撒冷便成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另两个是麦加与麦地那。

也正因为圣城的特殊,整个城市成为三教教徒心中的精神寄托。但是这座城市记录着的却是一部民族间宗教间的战争史,古埃及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古波斯人,古罗马人,土耳其人,英国人不断的占领圣城驱逐异己,甚至使圣经中记载的圣殿也数度被毁。

当一种冲突,或者说恩怨延续了几千年后,谁都说不出什么对错了,只有家仇国恨。那部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道尽圣城历史。

在1948年的联合国决议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为国际共管城市。所以以色列在建国时定都特拉维夫。1948-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西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

以色列建国之初,政府机构多设于特拉维夫。但是从1950年以来开始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的首都,之后该国的总统府、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均位于该市。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

而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市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在21世纪,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3张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

2.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29日,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又称“十月战争”,“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战争起源于埃及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戈兰高地。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战争延至当年9月。

巴以分治后几十年时间,打打停停,大小冲突不断。不论过程,只看结果,就是以色列地盘越打越大,巴勒斯坦反之,最后就剩下数次缩小版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点点蜂窝了。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4张
地图的变化

巴勒斯坦从一开始不接受分治决议,到后来数次要求回到分治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中去。然而时过境迁,日益强大的以色列已经不把这个当年的决议当回事,只喜欢用拳头说话了。

其它阿拉伯国家也没占到什么便宜,甚至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还被以色列抢走了。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5张
戈兰高地

3.《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0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该决议于1947年11月29日获得了联合国大会的通过。

该决议有偏袒犹太人的嫌疑而颇受争议。

犹太国以色列立刻接受,民众喜不自禁。反之,阿拉伯国巴勒斯坦拒不接受,且一打几十年。

直到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

这个形状颇似中国台湾岛,面积小了1/3的国家,注定成为中东的火药桶。

三、两个重要人物

在这部影片里出现了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本-古里安和果尔达·梅厄。

1.戴维·本-古里安

戴维·本-古里安(英语:David Ben-Gurion,1886年10月16日-1973年12月1日),以色列政治家、第一任总理(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以色列国父。

戴维·本-古里安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务实的精神,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犹太民族的领袖。他领导创建以色列国,是现代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

1886年,戴维·本-古里安出生在波兰普朗斯克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具有浓厚犹太复国主义的氛围中,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圣经》和希伯来语。14岁时,他组织周围的孩子讲希伯来语。

3年后,加入犹太复国主义政党锡安工人党,成为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

在纽约,本-古里安结识了年轻护士保拉。他向保拉求婚时提出,如果她同意嫁给他,那就得准备离开美国,去一块 “狭小而贫瘠的土地,那里没有电,没有煤气,也没有电车”。1917年12月5日,保拉匆匆离开手术室,来到纽约市政厅,和在那里等她的本-古里安一起步入婚姻登记处。随后新娘立即赶回医院,那里有一个紧急手术正等着她,而新郎则去参加锡安工人党执委会的一个会议。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

1918年,本-古里安加入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但军团还未参战,奥斯曼军队就已经溃败。本-古里安从犹太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的工作。

1921年夏,他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

在紧张的政治活动之余,他既不与朋友结交,也不理会自己的家庭,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长年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不到40岁就开始谢顶,40出头已头发花白,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会使他发高烧。

1933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第18次代表大会上,本-古里安当选为执委会委员。这次大会被视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的转折点。

1935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与日后担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两巨头,被称为“以色列建国之父”。

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本-古里安凭借自己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

但两年后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面对英国立场的转变,本-古里安决定发展犹太人的地下武装。二战爆发后,面对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压制,本-古里安权衡利弊,提出了贯穿二战的著名政策:“我们将帮助战争中的英国,就像没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将反对白皮书,就像没有战争一样。”

1940年夏天,本-古里安在伦敦度过。英国人在纳粹德国的狂轰滥炸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给他以强烈的震撼。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二战将摧毁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在战争结束时,西方世界的领导权将从英国转到美国,而犹太人也需要把美国变成自己新的庇护人。

1941年11月12日,本-古里安来到了纽约,得到美国犹太社团的广泛支持。

1942年5月,在纽约比尔特莫尔饭店召开的犹太人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通过了八点纲领,宣告“巴勒斯坦将作为一个犹太国而并入民主的新世界”。

二战结束了,但英国并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时的本-古里安已经预见到英国的撤离和犹太国的建立,并且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秘密反英军事行动,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直到清晨。但本-古里安在这一晚却异常冷静。他回忆说:“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喜悦中的犹太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有可能到来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果尔达·梅厄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他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在场的人纵情欢呼,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广播收听了独立仪式,无数人失声痛哭。本-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正式总理兼国防部长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6张
本-古里安

建国的兴奋无法掩盖以色列严重的生存危机。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在东、南两翼节节败退的以色列处于崩溃的边缘。是联合国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本-古里安利用停火的4周时间全力购置军火、招募新兵。当7月8日战争重开时,以色列已经掌握了主动,在10天的战斗中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古里安的军事战略是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里安曾于1953-1955年去职,但他实际上仍然掌控着以色列的大政方针,并于1955年再次当选总理。本-古里安一直奉行与西方结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东方阵营靠拢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追随西方。1956年,埃及实行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经过秘密磋商,本-古里安与英法结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进攻西奈,为英法出兵埃及制造借口。虽然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本-古里安不得不将西奈归还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败,但这场战争为以色列赢得了10年宝贵的和平。

1965年他与工党闹翻,此后他与摩西·达扬和希蒙·佩雷斯成立了一个新政党。本-古里安于1970年完全淡出政治。

1973年12月1日,在以色列刚经历了"十月战争"的急风暴雨后,87岁高龄的本-古里安辞别人世。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葬礼没有颂词,只有无声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2.果尔达·梅厄

果尔达·梅厄(梅厄夫人,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以色列建国元老,曾经担任劳工部长、外交部长及第四任以色列总理(1969年-1978年)。远在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之前,果尔达·梅厄就以不妥协,风格强硬而被外界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铁娘子,戴维·本-古里安也称她为“内阁中的唯一男士”。

果尔达·梅厄1898年5月3日生于俄罗斯帝国乌克兰,他们像大多数俄国的犹太人一样,忍受着贫穷、歧视和不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梅厄的父母省吃俭用地准备了3年,1906年全家迁往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谋生。  在美国,一家人获得了新生活,梅厄因此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但这对她的父母来说未必是好事,当梅厄小学毕业时,她便敢于反抗家庭,为了逃脱父母的为她订下的婚约,她离家出走,到丹佛市姐姐家借住。那时,姐姐家常常有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者讨论至深夜,这深深吸引了梅厄,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梅厄最早的“政治活动”恐怕要追溯到4年级的一次募捐。当时小学生上学免交学费,但要付一笔为数不小的教科书费,班里的许多孩子付不起,梅厄果决定为此举行一次募捐。  她召集了一群小姑娘画海报,宣布美国青年姊妹协会——一个杜撰的组织——将召开公众集会讨论教科书问题。梅厄自任协会主席,她向全区发出请柬。大会在一个星期六晚上举行,来了几十人,她发表了演讲,募捐到一笔可观的钱。  还有一次,梅厄想去教堂演讲,每当犹太新年、赎罪日等犹太节日时,教堂的人特别多。习俗不允许女人当众演讲,梅厄一怒之下自己找了一个大肥皂箱子作为讲台打算发表演讲。她的父亲知道之后说:“如果你非要去,我就跟着去,我会当众揪着你的辫子,把你拖回家。”但梅厄还是去了,演讲一帆风顺,当她晚上回家时,父亲已经睡着了。她的母亲告诉她,当天父亲也偷偷去听了她的演讲,他回家后问她母亲:“她这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当初是为了免受针对犹太人的迫害,梅厄全家才移民至美国,但她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在1921年,梅厄同样以“我是一个犹太人”的理由主动选择移居巴勒斯坦。那时犹太复国主义正在盛行,她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献身精神都倾注在尚未独立建国的以色列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果尔达·梅厄与英国委任统治当局进行谈判,成为犹太复国事业的发言人。1946年,许多犹太活动家在英国被逮捕,其中包括犹太代办处政治部主任,于是梅厄开始担任政治部代理主任,她为释放在押的同盟者与犹太难民四处奔走。以色列正式立国后,梅厄因政绩卓著成为当时犹太代办处的政治部主任。1948年5月14日这一天,常常被讥为“农妇打扮”的梅厄特意打扮了一番。这一天是以色列独立宣言签字的日子,她与其他24人一起在宣言上签字之后激动得哭了。“居无定所2000年的犹太人终于又有了自己的家园。”这一年,梅厄出任驻莫斯科公使。1949年,她入选议会成为议员,直至1974年。  以色列刚刚成立,基础设施近乎于无,在梅厄出任国家要职的头几年,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建设公路和民用住宅的事业上。同时,她认为此时限制境外犹太移民入境并非良策,她坚持认为应当打开国门,让所有想移民至以色列的犹太人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1956年,梅厄出任以色列外交部长,在总理本·古里安的领导下工作。她每天工作18个小时,总理对她坚韧不拔的精神非常佩服,称她为内阁中唯一的“男人”。他建议她出去度假好好休息一下,梅厄夫人反问道:“为什么?你认为我累了吗?”总理笑着说:“不,是我累了。”梅厄夫人立刻回答:“那么去度假的应该是你。”1969年,梅厄首次出任以色列总理,她以强硬的姿态要求政府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她为了这个时时都有可能遭遇风暴的国家东奔西走,她去罗马尼亚会见总统齐奥塞斯库,到梵蒂冈会见罗马教皇保罗六世,邀请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以色列。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曾有一次当着尼克松的面表示,果尔达·梅厄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女人”。尼克松加强了蓬皮杜的观点,他认为梅厄夫人是自己所见到的男人或女人中“个性最强的一个”。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7张
梅厄夫人

  出生于劳动者家庭的果尔达·梅厄从小就是一个善于劳动的女人,即使她被人讥讽为农妇也并不因此恼怒。她从8岁起就帮着妈妈照料小店的生意,在集体农庄的时候,她种地、养鸡、植树、照看孩子,什么活都干。她后来自豪地说:“是集体农庄把我造就成了养鸡专家。”  梅厄并不拥有美丽的外表,她身上留下了过度体力劳动的痕迹,脸上的表情时刻显露出她思虑过重。她的政坛对手攻击她,说她是个丑女人,但更多人的人认为她是个“母狮子”。而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梅厄更像是严密保护自己小鸡仔的“老母鸡”。  即使在年满七旬的梅厄成为以色列第四任总理后,她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任何文件未经她亲自过目,她都不签署。她亲自去机场迎接一批又一批移民,经常是一见到他们就高兴得流下热泪。  梅厄是个女人,但她把这点忽略了,她衣着朴素,从不化妆打扮。当她的内阁成员们围在她厨房的桌子旁边,或者炉子附近来回走动时,她一边为他们烧汤和煮咖啡,一边和他们讨论着国家大事。作为政治家,梅厄总是很公正,她决不支持那些鼓吹憎恨男人,反对母亲角色的妇女运动:“我一生都与男士一起工作、生活,然而作为一位女性,我并不觉得性别对我是一种障碍。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生不由己或自卑,也从没有以为男性比较优越,又或以为女性生孩子是一件糟透的事情。”同时,她同样反对对女性的歧视,她说:“女人们要求承担男士所承担的工作,包括铺路、耕作、建屋或站岗,她们不愿意别人对她们有成见和习惯性地把她们归为应该是在厨房的一类人。”

除了本片,梅厄夫人似乎在斯皮尔伯格2005年的影片《慕尼黑》中也有出现。另外就是,艾伦·吉布森1982年导演的《一个叫果尔达的女人》(A Woman Called Golda),一直想看这部由英格丽·褒曼饰演梅厄夫人的传记电影,但是找不到。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8张"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34" data-rawheight="1500" data-original-token="v2-39409b7d6b67b0243d54067074a958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03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39409b7d6b67b0243d54067074a95869_r.jpg?source=1940ef5c" data-actualsrc="https://picx.zhimg.com/50/v2-39409b7d6b67b0243d54067074a95869_720w.jpg?source=1940ef5c">
《一个叫果尔达的女人》

四、导演和主演

导演艾利·舒哈基(Élie Chouraqui),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其代表作品为《喔!耶路撒冷》、《我的最爱》、《说谎者》等。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8张"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165" data-rawheight="200" data-original-token="v2-9d8374347268c8664830f99e8740271f" class="content_image lazy" width="165" data-actualsrc="https://pica.zhimg.com/50/v2-9d8374347268c8664830f99e8740271f_720w.jpg?source=1940ef5c">
艾利·舒哈基

艾利导演的作品还有:

《我的初恋》(1978)

莫里哀》(1978)

爱情的一页》(1980)

大卫为何跑路》(1982)

对话与音乐》(1985)

怒火救援》(1987)

心动的感觉》(1988)

密苏里州小姐》(1990)

雪山情怀》(1993)

说谎者》(1996)

危机密布》(2000)

《十》(2001)

哈里逊之花》(2001)

喔!耶路撒冷》(2006)

我的最爱》(2009)

饰演鲍比·古尔德曼的演员是约翰·约瑟夫·菲尔德 (JJ Feild ),1978年04月01日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8张"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594" data-original-token="v2-7e78230b099be76b908a1b8e2c824ad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4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e78230b099be76b908a1b8e2c824adf_r.jpg?source=1940ef5c" data-actual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e78230b099be76b908a1b8e2c824adf_720w.jpg?source=1940ef5c">
约翰·约瑟夫·菲尔德

饰演萨伊德·夏因的演员是萨伊德·塔格马奥(Saïd Taghmaoui),1973年7月19日出生于法国。

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最新资讯) 第8张"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196" data-original-token="v2-14164a6d846d52bfa29fb31a2bbdaeaf" class="content_image lazy" width="270" data-actual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4164a6d846d52bfa29fb31a2bbdaeaf_720w.jpg?source=1940ef5c">
萨伊德·塔格马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