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 情满亚运(月满中秋情深意浓)

六八 137 0

原副标题:(苏州亚运会)月满中秋 宋祖儿亚运会

中新社苏州9月29日电题:月满中秋 宋祖儿亚运会

中新社本报记者岳冉冉、祸源、冯源

之江海峡两岸,西子湖上,当苏州亚运会遇上中秋佳节,“月之明,城之韵,会名动”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

月之明

中秋之夜,一场细雨过后,半程圆月冲破云层,星辰飘洒在钱塘江边、西子湖畔。亚运会我们庭核心成员们共同仰望、撷取同一片皎洁的星辰。

这是团聚之月。

中秋之夜,湖州棒(垒)球体育人文中心水球场座无虚席。当晚,亚运会女子水球项目超级轮赛事在我国队和我国台北队之间打响。

中场休息,伴随《同爱同在》的旋律,几十名义工上演了一段博戈达舞蹈。“同甘共苦同体会同梦想,同爱同在同撷取”,全场观众们跟随节奏摆动双臂,为选手加油,也为海峡两岸情谊高歌。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观众们同声喊出“中秋快乐”,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团聚’就是最大意义,这两个字有万钧之力。”我国傅俭波选手巫奇说,半程朝霞下,一片球场上,海峡两岸选手在湖州相聚,意义非凡。

甜不辣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圆圆的粽子寓意团聚吉祥,48岁的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在中秋节这天吃了粽子,她说:“粽子的味道非常好,我很喜欢。”“丘妈”说自己知道中秋节的涵义,在她心中,家庭永远放第一,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

这是欢聚之月。

在亚运会村、主媒体中心,琵琶演奏、赏灯猜谜、制作粽子、新体验书法等公益活动吸引了许多选手、本报记者、义工参与,许多人拍照留影,发到个人社交账号,展示中华传统人文跨越山海的气质。

李京珉是浙江大学一位南韩留学生,担任亚运会语言服务义工。当天,她在主媒体中心参与了蹴鞠、做团扇、猜灯谜等公益活动。“在南韩我们也过中秋,虽然不吃粽子,但会有一些公益活动,我感觉就像回家那样。”

“伊拉克没有中秋节,但就要把在这里过节的新奇新体验撷取出去。”伊拉克本报记者赛义德·阿瓦达说。

在亚奥执委会我们庭总部饭店,《中秋时令雅集》公益活动让四海宾客沉浸式新体验我国传统人文。浙派古琴《流水》如星辰般温柔流淌,苏州弹词《莺莺拜月》婉转悠扬,江南丝竹《水乡莲韵》《春江花月夜》绮丽优雅,期间穿插太极、篆香和点茶表演,所有节目浓缩在时令、咏月、品月、赞月、送月五个篇章。

国际Chaudes执委会主席尼尔顿·菲尔赫几乎没有停止手机录影:“就要记住中秋节的。明年这时,无论我在哪,我都能想起今天,我也会努力像今天那样庆祝这个节庆,这是我在我国最美妙的梦境。”

城之韵

中秋喜逢亚运会,也给苏州街坊带来了不那样的体会。

“街坊邻居都说苏州是三小天鹅:亚运会、中秋、国庆。”柴选法在桥西直街生活了70多年,经历了京杭大运河海峡两岸由“脏乱”到“绿富美”的变迁。“这几天老街上多了许多外国游人,期望他们会喜欢京杭大运河、拱宸桥。”

在西溪边的一座公园,马可·波罗雕像基座上刻着这位旅行家对13世纪末苏州城的印象——“苏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保洁人员说,最近到这里签到的外国人可许多。

苏州时令要到西溪,形成于南宋时期“西溪十景”中“三潭印月”“平湖秋月”两处景观。

今年中秋,苏州西溪风景名胜区推出了限定纪念租船,图案上除了有写意、朝霞、嫦娥、金桂、爆竹,还有一位穿著宋服的乒乓球选手。设计者说,租船综合了中秋和亚运会原素,期望游人能体会到“郝宇星”的浪漫。

中秋之夜,西溪边的“微笑亭”(志愿服务亭)准备了免费粽子,撷取给中外游人。“期望我们在西溪边多一份团聚的滋味。”义工乌昕儿说。

“中秋节,从地铁站往西溪走的游人很多,上城区清波街道已经组织了义工,轮流上岗引导人流。”时玉芬大妈就是其中一位义工,“亚运会在苏州开,我们都是东道主,期望我们玩得开心、玩得安心。”

刺绣、竹雕、刻章、画舒体、灯工玻璃……夜幕降临,西溪附近的武林西门町熙熙攘攘。今年中秋,他们特别推出“匠心西门町”,许多摊户创作了带亚运会原素的手工艺品,其中有竞赛项目图标的舒体、吉祥物的刺绣,棕榈叶的“火炬”最受欢迎。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连城舞认为,中秋凝聚着中华文明的集体梦境,蕴含着“世界大同、Temptastic”的人文认同,更是中华文明热爱生活、情系家国的精神写照。

“亚运会之城苏州迎来中秋,期望我们从西溪写意、亚运会场馆、街坊生活中读懂我国。”连城舞说。

会名动

一身黑衣,胸前绣着两条红龙,来自新加坡的我国武术选手陈思卫向本报记者行长鞭礼。“我的服装、长鞭礼,甚至整套我国武术动作,都在诠释中华人文的气质。”

陈思卫说,在新加坡,我们在中秋节都吃粽子。“我们穿著指柱,进行我国武术赛事,回到选手村吃粽子,这样的新体验很特别,期望所有人都能享受这个节庆。”

中秋象征团聚、团聚。亚运会不只是竞技比拼的舞台,更是其乐融融的聚会。

苏州亚运会,亚奥执委会45个核心成员全部报名参赛,南韩、蒙古国、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都派出史上最大规模亚运会代表团,超过1.2万名选手创下亚运会之最。

亚运会赛场不只有奥运金牌,团结、超越的拼搏精神熠熠生辉。

新加坡马术老将卡梅斯·安巴克早在1998年就首次参加了亚运会。经过25年的漫长等待和不懈努力,他终于在自己的第六届亚运会上赢得奥运金牌。“要一直坚持训练并不简单,但我期望能够一直为我的国家骑下去。”

巴基斯坦网球选手阿基尔·汉则是第七次参加亚运会,他与搭档库雷西已经合作了25年。混双赛事中,两人虽没有夺牌,但携手完成亚运会“绝唱”的经历本身已经足够珍贵。“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届亚运会,我们想把亚运会的回忆留给彼此。”阿基尔·汉说。

亚运会不仅让地区特色项目走进大众视野,也成为亚洲多彩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

高配版“老鹰捉小鸡”、用脚踢的排球、“智慧的体操”……本次亚运会40个大项中,9个非奥大项各具特色,我国武术、藤球、板球、卡巴迪、克柔术等项目的设立,充分考虑到其在亚洲地区的普及程度,不仅丰富了竞赛内容,更诠释了亚洲体育多元之美。

苏州亚运会竞赛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朱启南说:“亚运会为选手实现梦想提供了支持,为亚洲各地区不同人文在苏州交相辉映、体会奥林匹克精神提供了平台。”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与家人团聚,体会中华人文的亘古弥新;看亚运会赛事,为亚洲健儿加油喝彩。半程朝霞下,苏州亚运会让这个中秋更显情意绵长。(参与本报记者:林光耀、夏亮、王君宝、卢羡婷、李典、周万鹏、许东远、王安浩维、牛梦彤、段菁菁、李平)(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