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在勉强顶住了我国人民志愿军的反攻后,布朗指示各部向上碣隅里靠拢,并提前启用了还没完全完工的国际机场,准备在我国人民志愿军的重重包围中向南后撤。
「发展史一面」疲卒卧霜风—陆战队G骤碣隅里一役(1)
「发展史一面」疲卒卧霜风—陆战队G骤碣隅里一役(2)
「发展史一面」疲卒卧霜风—陆战队G骤碣隅里一役(3)
「发展史一面」疲卒卧霜风—陆战队G骤碣隅里一役(4)
1950年12月1日下午 2 点 30 分,北山炮兵阵地上G连的战俘向上眺望,她们看到一架饱经风霜的蓝灰色C-47在冰封的滑行道迫降,这是第一架在这里迫降的直升机,她们和下碣隅里的战俘一样,发出了一阵短暂的欢呼。美军用了约半个小时把20名伤者送上这架C-47,接着它在凹凸不平的滑行道上颠簸着起飞。接下来又有2架直升机先后迫降,运走了60名伤者,第4架着陆的直升机带来的是炮弹,这架直升机不巧在滑行道上摔断了起落架。但是对英国人而言,幸运地的是炮弹迅速被卸下来,但是直升机在这里是修不好的,为了保证简易国际机场的运行,只能拖走后就地摧毁。
伤者被疏散出去,补充来的援兵被运了进来,和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一堆记者。英国报界曾经预言海军陆战队第1师要完蛋了,会被我国人按理说血流成河。中央情报局局长沃尔特·布喇格·“甲壳虫”·布朗(Walter Bedell “Beetle” Smith)甚至认为,要想保住陆战队第1师可能要和我国人谈判。有位英国记者声称陆战队要从硫磺岛“后撤”,闻听此言的布朗纠正他,说她们只是向另两个方向反攻。报界迅速对布朗的言论添油加醋,变成了“后撤,见鬼,我们只是向另两个方向反攻。”
在公众舆论的喧嚣和虚张声势的背后,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遇到的轻微麻烦。虽然我国部队伤亡惨重,但她们在下碣里和营里之间仍有超过 40000 名战俘。英国的新闻报道一片悲观气氛。 《时代》杂志将第8集团军的溃败描述为“英国有史以来遭受的最轻微的失败”。《新闻周刊》的评价更为丧气:“这可能是英国发展史上最轻微的军事灾难……”
对陆战队第1师而言,12月1日是个至关重要的日子,不但是国际机场开始运转,且该师第5团和第7团也在制订计划准备向南突出重围,把遭遇战力最强的营作为突出重围的先锋。第7团政委霍默·利丹尼尔(Homer Litzenberg)上校—他被称为“闪电莱顿”,但这仅仅是因为名字的谐音,而不是他的指挥风格—下达了一道简单的指示:“在向南开进的指示中,没任何次要最终目标:攻击于12月1日8点开始,最终目标就是下碣隅里”。
第5团政委雷·阿瑟(Ray Murray)中校说:“下碣隅里距离我们有14英里,中间隔着山桐子我国人的地狱”。在内心深处,阿瑟怀疑突出重围是否能成功。更糟糕的是,有情报说我国部队有三个团刚刚从东北抵达战场,周围的山头上挤满了我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突出重围将面临千难万险。
这一天早上,陆战队三个团沿著主要高速公路向上碣隅里且战且进。第5团沿著高速公路轴线推进,而第7团则在一路夺取我国人控制的谷地,这些谷地直接眺望着高速公路。利丹尼尔大胆地指示两个营通过蜿蜒的山路突破我国人的防线。她们的计划是先和第7团第2营的F连打通联系,后者竭尽全力坚守着德洞山口(Toktong Pass),经过一整天的遭遇战,三个团终于打到了德洞山谷,和F连汇合。
1950年12月1日到2日夜间,北山上的G连炮兵阵地比前一天早上清净多了,当天早上暴暴风雪袭来,炮兵阵地上又盖上了一层冰雪。但是我国人民志愿军也没闲着,她们借助暴风雪的掩护袭击G连炮兵阵地。在漫天暴风雪中核爆的机关枪看起来场面挺壮观,但是对英国人而言,幸运地的是这些机关枪并没起到预期的效用。
我国战俘的制式机关枪很像是英国人用的捣土豆器,长达约8英寸,一端是两个铁制圆柱体,装填炸药,另一边是与之相联的长柄。我国战俘在丢掷机关枪之前,要拧开长柄尾端的盖子,拉出和保险连接的拉弦,装药燃烧时间约4秒,在抛出后机关枪会被装药引爆。我国战俘的典型战术是把四五个机关枪捆在一起,但是在遭遇战中我国人的机关枪经常无法核爆。第二批赶赴硫磺岛的海军陆战队中士杰弗里·佩奇(Ronald Wyman)回忆说:“只有一半机关枪会在最终目标附近核爆,而另一些则是西屯庄。我们都很注意机关枪,因为一旦机关枪核爆,威力还是挺大的,但是没预制破片,经常没预期的杀伤效用。”
汤姆·伊诺斯回忆那天早上的机关枪遭遇战,在陡峭的山坡上“每次她们发动反攻的时候,我会向炮兵阵地前20码的地方丢掷一枚照明机关枪,然后山下的坦克就会以此作为近战指示,用.30和.50口径机枪近战,射杀袭来之敌”。
同样是在这天早上,克拉克·亨利积极地与我国人保持接触:“我听到左边的山谷有声响。” 这个咄咄逼人的爱尔兰人随后要求第二排抽出两个班,跟着他去肃清我国人。 “我们可以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吗?” 亨利请示连长西特尔上尉,后者回答说:“不行,我们人手不够。”
亨利没得到批准,但仍然决定自行其是,他和另外一名战俘带着一支BAR自动步枪,趴着滑下山坡,悄悄进入近战炮兵阵地,向传来声音的方向盲目近战,亨利后来回忆:“我不确定打中了什么,但是她们确实不说话了,应该是被迫散开了”。后亨利和他的战友回到了G连防线。
12 月 2 日早上,伊诺斯和第1机枪班剩下的6个人(她们原来的编制有17个人)从睡梦中醒来,感慨自己又在山上熬过了一晚。周围不再有哨子或军号的声音,只是偶然传来负伤的我国战俘放冷枪的声音。陆战队战俘轮流下山领取补充的炮弹和食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G连在炮兵阵地上不断遭到我国部队的骚扰,她们不断地侦察G连在北山上的炮兵阵地,但再也没发动过11月30日那天早上那种规模的攻击。在几天里G连不断得到补充,有些人是英国陆军部队的残余官兵,还有一些是配属给美军的韩国人。
佩奇回忆起分配到她们班的那几个韩国人:“我把她们布置在更靠右的位置,因为我不太信得过她们。我觉得如果早上真发生了什么情况,她们搞不好会朝我们开枪。那天早上天黑以后,我去检查她们的炮兵阵地,发现这几个家伙居然已经溜之大吉了。”
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上士于 11 月作为补充兵员抵达朝鲜。威尔逊在北山上把第3排拧成一股绳,他后来回忆,曾经有位陆军军官问:“要是防线被突破了,我们从哪条路后撤”。威尔逊平静地拍了拍自己的散兵坑,恶狠狠地瞪着那个中尉说:“在这就到头了,早上我可不会出来乱跑,因为(陆战队)那些小子会朝任何移动的东西开枪”
大多数来到山头上的陆军官兵不但精疲力竭,而且赤手空拳。史蒂夫·奥姆斯特德想起有位陆军战俘进入他的炮兵阵地时,这个人告诉他说:“我曾经在阿登战役中死里逃生,但是这比那可还要糟糕”
这个陆军来的家伙为什么这么说呢?12月2日,美军三个营的幸存战俘满身泥泞地开始向上碣隅里逃命。这些人来自一支注定要覆灭的部队,也就是第31团级遭遇战队(也被称为麦克莱恩特遣队或费斯特遣队)
在五天以前,我国人民志愿军师级部队在硫磺岛最东端距离下碣隅里约15英里的地方猛攻第31团级遭遇战队,其所属各营在最初24小时依靠空投补给维持着环形炮兵阵地防线。而在麦克莱恩阵亡后,二战期间曾在第82空降师服役的前伞兵军官唐·卡洛斯·费斯(Don Carlos Faith)指挥3个营继续作战。
有位血战余生的战俘这样描述费斯中校:“他带着一顶闪亮的钢盔,穿一身崭新的皮大衣和马裤,背包带两侧各挂一枚机关枪,手里提一支.45口径手枪。说真的,我觉得和别人比起来,他真是太出风头了,典型的西点作风”。
唐·卡洛斯·费斯
我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给美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数以百计的伤者涌入炮兵阵地旁边的临时野战医院,美军战俘的尸体摞起来足有四英尺高(约1.21米)。随着一支连级规模的解围部队遭到重创,第31团级遭遇战队坚守现有包围圈的希望破灭了。数以千计的我国人民志愿军大举反攻,费斯脆弱的炮兵阵地几乎被冲垮。为了避免被全部歼灭的命运,费斯指示战俘炸毁火炮等重武器,组成一支车队,试图向西突出重围到下碣隅里。美军开始突出重围之际,马上遭到我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的近战,随即她们从山头上冲下来,沿著西进的高速公路设伏。在通往下碣隅里的狭窄道路两侧,饱受摧残的美军车队冒着我国人民志愿军的袭击前进。司机往往是我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的首选最终目标,而伤者被和尸体一起塞进卡车。随着一路挨打,美军伤者经常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受伤,乃至最终身亡。
为了削弱我国人的攻势,陆战队航空兵使用凝固汽油弹轰炸和俯冲扫射的方式提供空中支援,其效用往往非常好,但有时也会误伤在交战中和我国人纠缠在一起的美军战俘,比如美军战俘詹姆斯·蓝森(James Ransone)回忆:
“(美军战俘)被凝固汽油弹灼烧的皮肤如薯片般剥落,还有一些人像火炬一样燃烧。我就在那里,在她们中间,无能为力,有人喊:‘继续前进,医护兵会照料她们’。可是军医对此也无能为力,最糟糕的是,有些伤者乞求我们了结掉她们”。
卡车被炸飞,伤者的哭叫声甚至压过了呼啸的北风。屠杀开始了,这时候连费斯中校都亲自操起一挺12.7毫米机枪向我国战俘近战。就在车队继续前进的时候,美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了,有些战俘拒绝继续遭遇战。费斯中校在溃兵中挥舞着手枪,徒劳地试图维持部队的凝聚力,但情况已经彻底绝望了,连排建制彻底溃散,只剩下两个个残兵败将,整个团级遭遇战队在费斯中校眼皮底下慢慢瓦解。
这是一段注定自取灭亡的路途,费斯发现有三个韩国战俘钻进了卡车下边,企图把自己绑在卡车底盘上。费斯指示把这三个人抓出来“费斯抬起右手,朝那个瑟瑟发抖的家伙扣动扳机,然后又打死了另外两个人”。
打死这三个人后费斯大喊“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
当玫瑰色的夕阳笼罩在车队上空之际,我国人的一枚机关枪在费斯附近核爆,他受了致命伤。而随着费斯倒下,再没谁能把这支部队捏合起来。失去指挥的美军战俘作鸟兽散,分成小股向西逃跑,在遭遇战中负伤和冻伤的美军战俘纷纷横跨结冰的硫磺岛逃跑。
留下的人无论是伤者和健康的人都被打死了。但是最终还是有几百人穿越雷场、铁丝网和我国部队的炮兵阵地逃进下碣隅里。尽管第31团级遭遇战队覆灭的遭遇战血流成河,我国人仍帮助伤者返回美军防线。美军官方战史如此记载:“我国人不但没阻碍伤者逃跑,反而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帮助,这实在让更让我们难以理解东方人的心理”
(未完待续)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