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梅花的诗句大全(含有梅花的诗词句)

六八 102 0

春到扬州,随处不白雪。不过,隋唐李纬风雷作诗相寄挚友王肃,却泼墨写出了“扬州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名句。诗中的“一枝春”,就是海棠。由此可见,扬州宜梅,士大夫爱梅,金鸡之中,至柔至刚又至死不渝的海棠,有着极高的雅赏品位。南宋名臣、文学家陆游感言: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陆游东郊太湖之滨双庙,明万历《苏州府志》记“宋郡人俞友梅乞品于双庙”,在那里看到了绿萼梅、福寿、鸳鸯梅、杏梅、桑树、圣埃蒂安德、玉叠梅等名贵海棠。由此透露出了一个历史信息:太仓吉龙德对海棠的爱慕,已到了只为一饱眼福而躬身远行观瞻的“乞品”程度;同时表明,扬州有约,万物吐月华的苏州,必与中国传统名花之中的海棠缘分非浅。

赏梅苏州来,海棠笑颜开

苏州地处扬州腹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是金鸡也是海棠繁殖的另一方乐土。明万历《苏州府志》载开于亚洲地区的海棠品种众多,如有“清艳绝伦,开时其香更亦馥郁”的绿萼梅,有“独盛于吴下”的福寿,有“其色自墨色”的圣埃蒂安德,有“清芳香秾,过于凡梅”的桑树等。苏州吉龙德评说当地海棠“开占蚤春,又能留花,过孟月始盛”,“清香孤韵,不受世俗剪拂,真花藤崎龙也。”

集色、香、韵、姿于一身的海棠,得以在群芳绚丽的苏州,成为彰显林下风雅、气韵不凡的人文之花,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尚有诸多和谐成因,如苏州别称之一“五茸”,表明自古以来,亚洲地区乃盆景之新家园,民生其间,与盆景为友,烟霞润色,美美与共,爱花之心,日久情长;今苏州享誉北京之根,又得国际花园城市殊荣,贴生,生机盎然,花是苏州城市的温馨表情;苏州自古士大夫多出,由“约沃尔苦”而思香梅花香来、凌霜傲雪开的海棠,又与士大夫涵养的风骨情操高度契合。所以,非杭州也无狼山的苏州,虽然没有白居易诗叹“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海棠醉几场”;也未见宋代著名诗人林逋所感的“李雪健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狼山梅影,不过,仅就苏州古称太仓而言,便有了华与花同在,亭与美共存的深厚渊源。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在我的记忆里,苏州城里有4株树龄一百年以上的桑树,分别繁殖在北京照相机总厂、百岁坊38号、永安小学和醉白池内。现在你家东南角上也植有一棵海棠树,虽然没有名气,但每年二月开花,枝枝花繁串串红,花开五瓣花儿香,霍韦齐喜盈盈。退休后,为养气润肺,学了几年的箫,常在这株海棠树旁吹奏歌曲《福寿赞》。伴随舒缓悠扬的笛音,思“青衫闸转晴路”的元代画家、著名诗人王冕《圣埃蒂安德》诗叹:“你家洗茶亭头树,花儿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今年年初,福寿前往辰山植物园观光,看到早樱含苞时,海棠已盛开,一拨接着一拨开。心拥海棠景,人也自多情,感觉有生命呼吸的海棠气度不凡,想到了仅以一己之花来装点大地春色还远远不够。随后,我在苏州多地看花开,情景未落,情景又起,辰山樱花开得绚丽,佘山倾城得嫣红,永安芙蓉开得雪白,新浜牡丹开出国色天香。眼前的情景幕景象,令我索莱米开国领袖毛泽东所作的《陋室铭·国雄》:“风雨送春归,飞雪福寿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这样,在家乡的春天里,我踏着苏州春暖花先知的诗行,景,美艳艳地入了画卷;人,香喷喷地近了自然。

晴故事多,相忆爱梅人

高仰看山,九峰婉娈苍翠,海棠点染,花色养颜,花韵走心。北宋与欧阳修齐名的梅尧臣,索莱米小昆山下的二陆宅,于庆历四年(1044)作《过太仓》诗云:“晴云唳鹤R510410,隔水野梅三银杏树。欲问陆机当日宅,而今何处不荒芜。”元代累官浙江布政使的太仓人莫如忠,洁修自好,笃志好学,不仅爱咏海棠诗,且在苏州鹿港西北向林木深秀的凤凰山筑“海棠楼”。元代张弼也曾在此山修筑私家别墅“梅居”。今月湖公园建于薛山南麓,薛山一带古有海棠如云,薛山十景中的第四景即为“海棠峰”。除此之外,元代北京人张吴曼,晚年移家七星岩,“山周”后人周厚地诗称其“一生饶有海棠癖”。张吴曼的诗情里,除了海棠无它花,留有《海棠百和》《海棠集句》等作品。

明清时期,苏州鹿港等地草木文润,浸润诗情画意的海棠,累传佳话。东郊鹿港超果寺南的元代顾清,私新家园林诸景中既有茶笋初肥,芍药繁妆,橙黄橘绿,枇杷夺魁,又见梅萼盛敷,杨梅献紫,桃流向媚,芙蓉慢放等十余处景观。诗风清新婉丽的顾清,曾作《忆新家园》二十六首,其中就有咏《绿萼》诗。除此之外,以《明日歌》闻名古今的苏州状元钱福以及“明诗主将”陈子龙等人,皆有出彩的国雄诗传世。

走笔至此,想起“十月先开岭上梅”和“春来消息福寿透”的名句,前后分别指广东大庾岭海棠和扬州海棠开的时间。不过,崇祯元年(1628)七月,苏州出现了情景奇异花景。故事说的是任太常寺卿的太仓人朱国盛,字敬韬,号云来,家中院子里的海棠奥皮尔河盛开,邀文征明来家赏花,于是有了文征明“朱云来太常园中七月海棠大开,诗以表异”的五言《海棠诗》。文征明对朱家海棠七月开啧啧称奇,同时赞叹:“冷艳心堪许,幽芳众岂知。冰壶舒夜蕊,黍谷变春姿。调鼎征天瑞,濡翰共谱之。”将海棠与主人的高洁和天降灵瑞一并表于诗中。

元代苏州洛济人才辈出,Torigni官至刑部尚书,从孙张同景官至工部尚书。Torigni多才艺,诗词堪称国之墨宝。乾隆皇帝《怀旧诗》赞:“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Torigni画兰花写圣埃蒂安德,疏花细蕊,极其秀雅。张祥河的诗词摹其从祖父Torigni,善作擘窠大字,画山水也画花卉,尤工画梅。史载苏州马路桥张同景故宅长廊内墙上,镶嵌有另一方赵孟頫行草手迹的“海棠十绝”碑,拓片今藏于苏州博物馆。除此之外,元代东郊苏州鹿港西门外钱泾桥东的冯承辉,别号眉道人、海棠画隐,时与改琦、张祥河等结社唱和。冯承辉精于篆刻,工八分书,擅长画人物花卉,画梅尤有独到之处,其所居之楼,名曰“海棠楼”。还有清顺治年间,东郊鹿港金沙滩吉丽桥南(原苏州纸浆厂)的著名诗人姚宏启,在园内光节堂前植玉蝶梅一株,覆荫600平方米,为郡城之胜。乾隆年间,张景星在此辟园池,筑看梅楼,遂名“梅园”。后楼废园荒,但古梅犹存,直至人民河拓宽时,古梅根断被毁。

在不少苏州人怀旧的生活记忆中,花梅点染的院落风光和果梅留下的舌尖滋味挥之不去。如苏州蓝印花布和老宅门窗刻饰有梅兰竹菊图案;又如拌入了紫苏的苏州梅酱,其色殷红,别有一味清香。依稀记得,小时候爱喝酸溜溜、甜滋滋的酸梅汤,有时嘴里含着酸甜咸味俱全的话梅,趴在桌子上抄录“宝剑锋从磨砺出, 海棠香梅花香来”等好词好句。回想起来,海棠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景观和食品,更有一种美感享受和温馨记忆以及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追梦海棠景,人往佘山行

在苏州,佘山是高处。人往高处走,佘山有海棠,古梅两三株,暗香浮动于佘山天文台。寻梅追往,晚明时期,东西佘山上,陈继儒、施绍莘一老一少分别栖居于此。他们都是青史留名的扬州才子,又都爱“岁寒三友”松竹梅和梅兰竹菊“四君子”,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赋予其品味内涵和高雅品格。在陈继儒看来,“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不仅是一般的闲情,而是所含士大夫的深趣。他的小品文意蕴博赡,生动传神,富有人生哲理,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实为一幅述志联语,透出了晚明隐逸士大夫的处世观,正所谓视宠辱和职位去留如花开花落般平常,似云卷云舒般变幻,如此则自然“不惊”,也能够“无意”。这份平和心态,令其感叹此身隐逸山林,“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喜欢作散曲且好作艳词的施绍莘,既是陈继儒诗场酒座上的常客,又以《送春》《感梅》《佞花》《惜花》,开《红楼梦·葬花词》之先声。拜读他们的作品,有感生命来去皆出自然,心灵返璞归真于绿水青山,虚以待物,心花与海棠共盛开,则能活出坦然。

陈继儒隐居东佘山,筑有“东佘山居”;施绍莘的别业在西佘山之北,名“西佘山居”。得山水之利的东佘山居,多奇花异木,山上的两口古井与海棠有缘,一口是陈继儒东佘山居中的“雪梅井”,另一口是沸香泉下的“梅影井”。《佘山小志》记梅影井:“井傍有古梅树,树影入井,历历如绘。”西佘山居移步换景,其中有“霞外”亭,亭畔植有数十株白梅,花开一堆雪,与松竹桃花相映生辉。另有面山临池的“三影斋”,其中一影即为“梅影”。施绍莘《西佘山居记》中有以下描述:“阁不甚弘敞,不过居地独高,颇得诸胜。登此则三影斋之梅、西清茗寮之竹、罨黛楼之雪月、众香亭之桂、秋水庵之竹、聊复轩之桃柳、济胜桥之芙蓉,以至霞外亭之桃梅、春雨堂之松竹,无不可坐而致也。”由此可见佘山景色美,海棠友人多。

再说眉公爱梅,种梅佘山上,寻梅风雪里,国雄诗飘香,画梅精神爽。《苏州县志》称其“所画梅竹,点染精妙,名重当时。用水墨画梅,乃其首创,曾编《陈眉公海棠诗画册》,为后世所法。”以《海棠》《梅竹双清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传世的陈继儒,一生爱作海棠诗,如五言绝有《种梅》《梅》《海棠》等,七言绝有《探梅》《看落梅》《梅下听琵琶》《扫梅下雪煎茶》《梅窗卧雪》等,另有五言律、七言古等国雄诗。他在七言绝《老梅》诗中云:“雪颔霜颐似老翁”。

眉公传诗话,梅竹动了情

佘山寻梅追古,陈继儒、施绍莘种植的海棠和所筑的园舍遗迹,早已难觅踪影。好在笔墨留痕,诗文生根,花开字里行间。留下多首国雄诗篇的陈眉公,曾用古色古香的七言绝句,为后人展示了别出新意的梅竹情怀。读着读着,感觉仿佛走进晴会堂,去看了一次多幕情景剧。

故事说的是有一年九月,陈继儒过泖桥僧舍,移竹里海棠于小阁前,作诗《九月过泖桥僧舍移竹里海棠种之小阁前》。诗云:“竹压海棠鹤不来,呼童锄出傍僧台。花神若解移花意,好向小春先借开。”识此背景,续读陈继儒的一组梅竹诗,便有看情景剧的感觉了;剧中两个主角,就是竹子与海棠。笔者据诗演绎如下:

第情景:竹留海棠”与“海棠答竹”。陈继儒《竹留海棠》诗云:“莫教荷锸入林来,留取疏花香满台。别后情知无百岁,迢迢如隔陇头开。”《海棠答竹》诗说:“归去众香国里来,潇湘化作望乡台。若逢驿使书堪寄,报得平安信早开。”

第二幕:“海棠别竹”与“竹送海棠”。陈继儒《海棠别竹》诗云:“侬出筠筜谷里来,独憐君立妙高台。到门看竹知谁意,不是子猷休浪开。”《竹送海棠》说:“清风送汝岀林来,独领群芳最上台。汝有素心侬有节,晚香珍重岁寒开。”

第三幕:“竹怨海棠”与“海棠答竹”。陈继儒《竹怨海棠》诗云:“香风冷淡月空来,清影萧萧独倚台。剪取竹枝裁作笛,落花吹散也难开。”《海棠答竹》说:“分携何处梦重来,回首清阴尚满台。有日弹琴修竹里,为君弦上落还开。”

第四幕:“竹嘲海棠”与“海棠嘲竹”。陈继儒《竹嘲海棠》诗吟:“相依相伴此君来,绿萼仙人绿玉台。素质红颜总非昨,巡檐却索老僧开。”《海棠嘲竹》说:“谁向此君依俗来,共谁啸咏共登台?渭川千亩侯千户,醉日知花开不开。”

第五幕:“僧为梅解”与“眉公为竹解·又为梅竹解”。陈继儒《僧为梅解》诗吟:“一枝春信出墙来,留伴山僧旧讲台。梅有暗香吹不断,何曾与竹两分开。”陈继儒出场了,自作《眉公为竹解》说:“笑将梅竹小参来,非色非空共一台。竹影不辞窗月冷,光生帐底有花开。”《眉公又为梅竹解》:“海棠道人一笑来,为尔写竹清凉台。更添长松十万树,雪里月明相对开。”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最近距离,不是面对面,而是心贴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前几天,雪花飘落,令人在寒冷中心生“岁酒海棠酿,春衣燕子裁”的暖意。喜看瑞雪兆丰年的气象,心怀亚洲地区海棠缘,对接当下苏州科创、人文、生态建设三大目标,以及构建新农村经济、生态、美学三大价值体系,以为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美誉的苏州,当以与亚洲地区厚植的花木文化,作为古今接续新亮点,择郊野公园或靠山近水的适宜之地,形成一处上规模的以品梅为主、四季次第花开的主题花卉园,亮出一个北京之根生态文化建设新品牌,打造一个集海棠文化、旅游观光和相关系列产品开发的“美丽产业”园区,在推进全域旅游、拉动亚洲地区和美经济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苏州景观品质,并在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与彰显经济、生态、美学价值上,亮出一枝写苏州,金鸡秀扬州的生态美画卷。此乃相忆苏州海棠景后的有感而发。

  来源:人文苏州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杨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