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长安,巍峨的太极宫内,富丽堂皇,香烟缭绕。
在庄严典雅的奏乐声中,唐玄宗李隆基龙行虎步上了登基台,祭天,受玺,完成了登基仪式,成为唐朝第七位皇帝,这一年,他年仅27岁。
从此,李隆基,这位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才情风流的年轻帝王,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在大唐历史写下了辉煌而又昏聩的一页。
也是在这一年,一颗巨星划破天际,降临在河南巩县一大户人家,他也将在华夏诗坛肇建自己“诗的王国”。
他的名字叫杜甫,字子美。说杜甫出身大户人家,你可能有点不服,你看看文首杜甫的“照片”,黄皮寡瘦的,一副苦大仇深的糟老头样子,哪里像是出身大户人家了?
呵呵,稍安勿躁,待我给你慢慢道来。
②
杜甫的远祖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御史大夫杜周。而杜甫在诗文中经常提到两位祖先,一位是晋代名将杜预,杜甫是他的十三世孙,晚唐杜牧则是他的十六世孙。
杜预是西晋名将和学者,他文韬武略皆备,人称“杜武库”,意思是通才,无所不能,他也是明朝以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杜预就属大名鼎鼎的“京兆杜氏”,也就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中的“杜”。
杜甫本来属于襄阳杜氏,但杜甫对外总是自称“京兆杜甫”、“少陵野老”。
杜甫曾在杜预坟墓所在地首阳山下凿洞而居,追思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
这首阳山很有名气的,商周时,有俩“死心眼”兄弟伯夷和叔齐,对武王伐纣愣是想不开、生闷气,于是离家出走,在此采薇隐居,饿死不食周粟,最后果真是饿死了。
另一位是祖父杜审言。杜审言以诗文见长,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人称作“文章四友”。
其中苏味道,是北宋著名“三苏”的先祖。苏味道的名字没起错,他有一个超级厨神兼资深吃货的后代——苏东坡。“啊,味道好极了”,这是吃货苏东坡的口头禅。
杜审言与其后的宋之问、沈佺期齐名,他们都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定者。
故此,杜甫在他的诗文中傲娇地写道“吾祖诗冠古”,并且在他的儿子宗武生日时,谆谆告诫儿子“诗是吾家事”。
写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件事:李隆基七岁时,曾怒斥武家子弟:“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杜甫的“诗是吾家事”和李隆基的“吾家朝堂”是一个语气,也是相当的霸气侧漏。
七,这个数字很有意思,什么七仙女,七大姑,七龙珠,七巧板,七宗罪,七种苦,七匹狗,七尺男儿,七年之痒,七个小矮人的------
难道是因为女娲正月初七造人,是人日,人类从此就爱上了“七”?
古时候的神童,也多在七岁这一年一鸣惊人,比如司马光砸缸,骆宾王咏鹅,寇准咏华山等等,都是七岁时干的,没有多一岁,也没有少一岁。
那么杜甫在七岁时,有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呢?有的,杜甫在他的诗作《壮游》中写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这个就比较厉害了,你咏鹅、咏山、砸缸什么的,那毕竟是实实在在的“意象”,都在那儿摆着呢,杜甫七岁咏凤凰那可全得靠想象。
遗憾的是,杜甫的这首《咏凤凰》诗,和他少年时代所有的诗文一样,都没能够流传下来。
杜甫的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后改任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母亲为博陵安平崔氏,在杜甫几岁时就去世了。杜甫的幼年,寄养在洛阳的二姑母家。
二姑母待杜甫视同己出,甚至待杜甫比自己的孩子都要好。
有一次,二姑母自己孩子和杜甫同时染上了严重的时疫,二姑母总是先照顾没妈的杜甫,结果自己的孩子病死了,杜甫存活了下来。
后来杜甫知道了这件事,他愧疚、感激、难忘。再后来,二姑母去世,杜甫就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颂扬二姑母的实例,写进了二姑母墓志铭里。
有了二姑母的悉心照料,杜甫并没有因母亲的早逝而缺少母爱。他和天下大多数儿童一样,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快乐童年。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七回。
——《百忧集行》
看看,摸梨摘枣,一天上树七八回,杜甫跟现在的熊孩子没什么区别。
有人说,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这其实都是让文首那张杜甫画像给害的,我们都被语文课本骗了一千多年。
杜甫真正出名,那是他去世近一百年后的事,杜甫在世时也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他长什么样没人关心,更没人记载描述。
不像李白,活着的时候就名满天下了,对他的相貌描述就很多,比如什么“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类的等等。
有了这些描述作参照,那么画家画出的李白,就真的是仙风道骨,神游八极了。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杜甫画像,是现代画家蒋兆和,照着自己的样子画出来的,换句话讲,这杜甫的画像其实就是蒋兆和本人。
有意思的是,画家蒋兆和还利用“职务之便”,以岳父萧龙友为蓝本,把岳父画成了李时珍。
杜甫都被画成这副鬼样子了,你们还要恶搞人家,弄成各种表情包,抱着狙击步枪的、坐马桶玩手机的、当车模的,更过分的,还有搂着妹子的-----
哎哟,你们这些小屁孩大屁孩呀,天天不是忙着写作业,就是月月忙着还房贷,都累成了狗。人家杜甫小时候家里有矿的,没你们忙。
③
开元十九年(731)年,弱冠之年的杜甫成人了,不好意思再爬树了。
听说李白、高适-----都在路上嗨呢,杜甫心痒痒也想“跑路”,天天读书也太无聊了吧,就随手发了个朋友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浪浪”。
此时正值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发展最富庶的时期,就像后来杜甫诗中所描写的那样: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底,男耕女桑不相失。
——《忆昔》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第二天,杜甫就乘豪华游船,从洛阳出发,沿着大运河,经淮扬,渡长江,抵达江南,开启吴越漫游。
姑苏拜阖闾庐墓,游虎丘剑池,拜谒太伯庙。登西陵古驿台,在会稽感受勾践仇雠,寻秦皇行踪。鉴湖畔看越女浣纱,剡溪泊舟,夜观天姥。
江宁巷陌寻王谢风流,瓦棺寺里看维摩诘画像-----
从731年—735年,杜甫在江南一玩就是四年,的确叫慢游。
看到没,谁说杜甫从没年轻过,人家杜甫出去玩叫漫游,你们出去玩叫旅游,人家杜甫一漫就是四年,你们一旅才四天,还好意思把人家杜甫整得那么忙。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
杜甫哼着这伤感的歌,不得不回洛阳了,因为他要回去参加科考了。
735年,在江南玩野了的杜甫回到洛阳,仓促参加进士考试,这其实跟裸考差不多,结果也不出意料地完美落榜了。
对此,杜甫没啥感觉。不久,他又开启了齐赵漫游,时间也不长,736年—740年四年而已。这四年他都游了什么呢?
因为老爸在山东兖州任司马,到了老爸的地盘,我做主,杜甫玩得更嗨了。在泰山,他给我们留下了那首著名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诗集里最早的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勃勃朝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杜甫的雄心壮志,更有一种“天下风云出我辈”之霸气。
漫游四年,当然不能就看一座山,看看他还游了些什么。从他的回忆录《壮游》(节选)诗可略见一斑: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
解读一下,杜大公子身着貂皮风衣,驾着“悍马”,左牵黄,右擎苍,身后跟着一大群喽罗,飞驰电掣,呼啸山林,杜甫张弓引箭,箭无虚发,禽兽毙命。
哈,杜大帅哥这姿势太过销魂,台风太过拉轰,真没想到,原来你是这样的杜大叔!
记住吧,你们眼中丧丧的杜大叔曾经帅得一匹。
青春就是用来燃烧的,让青春之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公元744年,杜甫和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李白,在东都洛阳不期而遇,这两个唐代最伟大诗人的会合,以及以后他们之间结成的友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对于杜甫和李白的相遇,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们之间的会面,是青天里的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在中国四千年的历史里,只有孔子见老子才能与之媲美。
“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用现在的眼光看,毫不为过,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唐诗江湖并肩矗立的两座高峰。
但在当时,如果说李白是太阳的话,那么杜甫不会是月亮,顶多算是一颗不太亮的小星星而已。夸张一点讲,杜甫见李白,算是粉丝对爱豆的膜拜。
当然杜甫和李白才不管你们说什么太阳和月亮的,在一起玩,开心最重要啦。
他们携手同游,中途高适加塞,三个老男孩组成了唐朝超豪华诗人观光团,饮酒观妓,射猎论诗,“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在梁宋(今开封、商丘)大地留下了他们千年印记。
第二年(745年)秋,杜甫和李白在兖州第三次见面,不到二年见三次,是不是有点多呀,不多,这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次见面,二人比前两次更亲热了,杜甫傲娇地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李白:子美弟,哥要回江东了,咱们就此别过吧。
杜甫一愣,他觉得好突然,抽泣道:诗仙哥哥,不要嘛,再玩几天嘛,-----
李白转过身去,背对着杜甫,唱了起来: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也好-----
再转过身来,李白眼圈红红的:子美弟,哥也没什么留给你的,就送你一首诗吧: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此次一别,石门路上的金樽再也没能够重开,这两位唐诗江湖上最伟大的诗人,再无缘重逢,杜二甫的名字再也没能出现在李白的诗中。
真的有时候,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眼前的TA或许不是完美的,但拥有就是幸福。
诗仙、诗圣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千年不灭的壮丽诗篇,还有一声沉重的千年叹息!
以后的日子里,痴情的杜甫,对李白的思念愈发严重,花样追捧百般思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别?
杜大叔,我为你的痴情而流泪,其实我最喜欢叫你“情圣”,而不是什么“诗圣”。
④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莫名产生了“中年焦虑”,自己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而今自己却还是布衣一枚、在家啃老,这样下去,又怎能一览众山小?又怎能致君尧舜上?
觉醒的杜甫决定到帝都长安谋求进仕。杜甫的选择没错,大城市里的机会就是多。
747年,唐玄宗决定举行特科考试,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者,并责成宰相李林甫具体承办。
听到这个消息,杜甫虎躯一震,哈哈,哥的机会来了!自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信心百倍,潜心备考,必要一考而中。
不久揭榜,杜甫在榜上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所有人都没找到自己的名字,原来这榜就是一片空白。这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懵逼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今夕何夕?
少顷,哇~哇~,皇榜前一时哭声震天-----
这李林甫是历史上有名的“弄獐”宰相,口蜜腹剑,嫉贤妒能,蔽塞言路,迫害贤才,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害怕这次考试,选拔出人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亲手导演了一出“野无遗贤”的闹剧。
而此时已步入老年痴呆期的唐玄宗,也轻易就被糊弄过去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的是,这期间杜甫的老爸又去世了。
失去经济来源的杜甫,生活一下子窘迫起来,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低声下气,脸上硬挤出苦笑,充当贵族府中的“宾客”,写点诗讨他们欢心,混口饭吃。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碰上政府开仓救灾,杜甫也会早早地去排队领米。
除此外,还得找点副业,采集一些药草,蹲在街边,目光追随着行人,希望有人能买走他的药材,给他几文钱买米。
有一次,杜甫在街头碰到朋友,朋友邀请他吃饭,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吃过了,朋友说吃过了没关系,那就尝尝他的手艺吧。
杜甫“勉为其难”地去了,明明能吃三碗,因“吃过了”,只能“尝”半碗,虽然胃很抓狂,但面子重要呀,杜甫故作潇洒地放下了碗筷。
杜甫经常在亲戚朋友家蹭饭,次数多了肯定招人嫌的,后来杜甫在诗中写道“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幸福也一样,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说:“幸福,正如你知道的,是流动的宴会。”而杜甫的幸福也像流水一样从身边悄然流走,生活的重锤开始慢慢捶打他了。
长安不相信眼泪。杜甫还得折腾呀,到处投简历,求爷爷告奶奶求推荐,希望得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还好,又有一个机会摆在杜甫面前——唐玄宗举行祭祀庆典。
杜甫赶紧写成三篇《大礼赋》上献朝廷,唐玄宗看后很满意,连连夸赞杜甫有才,让宰相对他组织考核,这个时候的杜甫总算是壁虎掀门帘——落一小手了。
不幸的是,对他考核的宰相叫李林甫,杜甫一看脸都绿了,终于爆了粗口——“我劝你买个表”。看来,杜甫不但遗传了爷爷杜审言的才气,还遗传了他的脾气。
这时候的杜甫不但穷,身体也渐渐衰弱了,他写信给朋友,吐槽自己饥寒交迫: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国家不幸诗家幸。统治阶级穷兵黩武,连年征伐;统治上层奢侈糜烂,腐化堕落。
身在长安的杜甫感同身受,眼见盛世大唐渐行渐远,人民啼饥号寒,无以聊生。杜甫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颤。
咸阳桥上,被暴力征发的士兵,和父母妻儿拥抱不舍,哭声震天。杜甫写出他第一首为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
-----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曲江畔,看见杨氏兄妹奢靡无耻的生活,杜甫愤而写下了《丽人行》(节选),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755年,“京漂”十年的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官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名字听上去还挺牛的,其实谁也率不了,就一看兵器库的,这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保管员。
现在有的大学生被分配一个开挖掘机的工作,还老大不乐意的,你会微积分会编程又怎样,难道你比杜甫还牛吗?
看着手里拎着这么一大环钥匙,沉甸甸的,“权力小责任大”,杜甫有点惶恐,心跳有点加速,想到以后的日子终于有着落了,他笑了,可笑着笑着又哭了。
他狠狠地扇了自己两耳光,喃喃道:子美呀,子美,你这个没用的家伙,哪儿美呀,别臭美了,赶快回家跟老婆报喜吧。
杜甫的家临时安在奉先(今陕西蒲城),距长安200多里。此时正值初冬,寒风呼啸,百草凋零,呵气成霜。
杜甫大半夜就出发了。路过骊山时,看见华清宫内仍旧灯火闪灼,可怜自己衣正单,衣带都冻断了,手指也冻得伸不开了,心中莫名一阵悲怆-----
千辛万苦回到家中的杜甫,等待他的不是团圆的快乐,在家门外就听到号啕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回想到自己一路所见所闻,骊山豪门的笙歌夜宴,门外路旁的冻毙饥民,他哭了,不单为自己饿死的儿子哭,更为天下苍生而哭。
他拿起了笔,不单写自己遭受的苦难,更是为天下苍生代言!一篇划时代的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问世了。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是对自己的自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统治者的声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自己忧国忧民初心不改;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杜诗镜铨》中这样评价这首诗:“不觉发上指冠,大声如吼。“
这就是杜甫,他的伟大人格,他的忧国爱民,让他的诗脱离了纯文艺的范畴,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用作家冯至的话讲:“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诗人。”
⑤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的“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变成了现实。
安史之乱撕掉了“盛世大唐”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叛军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民众四散而逃。
回奉先探亲的杜甫,不得不带着家人加入了逃难人群。逃难的人太多,大家争先恐后,杜甫不慎被挤陷进蓬蒿地,险些丧命。
历尽磨难,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安置下来。
喘息未定,杜甫听闻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顾不得疲惫和危险,告别妻儿,毅然踏上寻找“组织”之路。
倒霉的是,杜甫上路没多久,就被叛军抓获,押往长安。好在杜甫官职卑微,既没地位,也没名气,并没有受到严格的俘虏待遇,不像王维那样被抓到洛阳逼降。哈哈,看来没名气有没名气的好处。
在这期间,杜甫写下了那首入选中学课本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花月本是无情物。看见花儿,杜甫伤心,望见月亮,杜甫又思念起远方的妻子: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老妻,今晚只能你一人在鄜州看月了,唉,咱们小女儿还小,还不知道想爸爸。凉夜的雾气湿透了你的秀发,你如玉细臂在月光下如凝霜一般,老妻,当心着凉呀。
我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共倚西窗,就让月光擦干我们彼此思念的泪水吧。
杜甫觉得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口口声声的“老妻”了,“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杜甫和妻子杨氏“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濡以沫,相煨于江湖,风雨一舟,不离不弃。
杜甫其实比妻子还大十多岁,还一个劲地喊人家老妻,这当然这是一种爱称,跟老公喊你大宝贝、小甜甜一个意思。
有一次,杜甫在外面不知从哪搞来点化妆品,回家后屁颠屁颠送给老妻,“粉黛亦解包”,红粉送佳人。老妻抹上,顷刻间“瘦妻面复光”。
熊孩子们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一通乱抹,结果“狼藉画眉阔”。
“情圣”杜甫一生从无绯闻,痴情而不多情,也从不写诗撩妹,可以说是大唐最专情、最长情的男人,也要以说是最会“哄”老婆的诗人了。
不像他的偶像太白哥哥那样“风流”,找的老婆凑齐了都能打麻将,还整年整年的不归家,写起“艳诗”来也是污得不要不要的,什么“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人家杜甫千万百计弄点化妆品,回家哄老婆开心,李白呢,有钱也不上交老婆,不是买酒,就是买人,再不就是乱接济朋友。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为了喝酒,宝马、貂儿说不要就不要了。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又是宝马,这次拿来换美眉了。
“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对朋友是各种接济,接济各种朋友。
对此李白毫不在意,“千金散尽还复来”,唉,有才华的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呀。
杜甫还谆谆告诫朋友“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你是有老婆的人,可不能学野鸳鸯呀。(哈哈,不知诗仙哥哥在他眼中算不算野鸳鸯?)
因叛军对杜甫的看管较为宽松,757年四月,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杜甫潜出金光门,穿越两军交战火线,一路坎坷,抵达凤翔,拜见了肃宗。
杜甫当时的形象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囚首垢面,鹑衣四漏,“春光”乍泄。
唐肃宗甚是感动:杜爱卿乃朕大唐孤胆英雄,来来来,站朕左边,任左拾遗吧。
值得说一下的是,后来边塞F4之一的岑参,任右补阙,两大诗人“一左一右”,专门给肃宗皇帝“拾遗补阙”,想想也是挺好玩的。
只是在朝廷上,波谲云诡,钩心斗角,耿介倔强的杜甫得罪肃宗,被撵回家反省,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杜甫再也没能回到长安。
⑥
此时国家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华州任上,杜甫在制定、执行政策时,第一位想到的是怎样减轻人民的负担,宁愿受上级处分,也绝不乱摊派强征收。
同时他还写成《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为剿灭叛军出谋划策。
758年冬,杜甫回到洛阳,看望他战乱后的故乡,遇到了他青年时期的好友卫八处士,写了《赠卫八处士》。
二十年老友重逢,“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嫩绿的韭菜、香喷喷的黄米饭,对杜甫来说又是一种怎样的诱惑,“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友情,尤其是战乱重逢中的友情。
相见时难别亦能,这一别,何时再见君?
这次洛阳之行,杜甫所到之处,残垣断壁,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杜甫就像一个民生、战地记者,把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人间悲剧进行了深度报告,最后凝结成了《三吏》、《三别》六诗。
诗中描写了战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孤独,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759年夏,关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为应付战争,统治者对人民征收的赋税有增无减,作为一名良心诗人,杜甫愤而辞去华州司功职务,就像他当年拒绝河西尉一样,他既不愿“凄凉为折腰”,更不愿做统治者奴役人民的帮凶。
辞官后的杜甫没了生活来源,不得不带着全家再次踏上流亡道路,华州→秦州→同谷-----
杜甫在他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节选)这样写道: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在同谷,实在没得吃了,就到山中拣橡栗,手脚皲裂、披头散发,跟鬼一样,连猴子都不敢跟他抢。
“汝归何处收兄骨”,杜甫想到了死,还担心弟弟们不知道自己死在哪里。
不得不说一声:杜大叔,你真的太难了。
最后杜甫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富贵应须致身早”,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此时的杜甫,会不会怀念曾经“裘马颇清狂”的青葱岁月?会不会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
⑦
杜甫四处逃荒,越逃越荒。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想要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又谈何容易?
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倔强顽强的杜大叔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踏上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克服重重困难,于759年末,带领全家来到了四川成都。
在朋友的帮助下,结过三个月的经营,杜甫在浣花溪畔的草堂终于落成了。至此,杜甫终于结束了十载长安、四年秦陇的流徙生活,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在草堂,在浣花溪畔,杜甫又找到久违的“诗和远方”: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随风潜入夜色,润物细无声;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
出门看见树上两个小鸟,杜甫也能诗兴大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当然也有全家游、与老妻秀恩爱的温馨时刻: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节选)
作为一名人民诗人,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人民,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他这样写道: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他无始无刻不在关注朝廷对叛军的战争,希望国家能够早日一统。
在梓州,他听闻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高兴得像个老小孩,奔走呼号,好想爬树呀。只是树爬不了了,诗写得更好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朋友的照拂下,杜甫在草堂度过了一段“岁月静好”的生活,并在好友、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中做过一段时间幕僚,职务是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也称杜甫“杜工部”。
这时不得不说一下,杜甫的有一首著名的“要饭”诗——《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就写于成都避难期间。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高适因讨伐永王李璘叛乱和安史叛军而发达,是唐代诗人中混得最好的诗人之一。
760年,他任彭州刺史时,杜甫向他求援,“理直气壮”:高哥,我年过半百了,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我肚皮越来越瘪,我就问你,那救急款到底啥时候到账呀?别磨叽了,快转账吧。
高适:子美呀,你穷你有理吗。
哈哈,好羡慕,杜甫能有高适这样的知心朋友。
杜甫草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你可能不知道杜甫的生地和死地,但杜甫草堂你永远不会忘记。
我多么希望杜甫一家能在草堂一直快乐地生活着。
事实上,杜甫的日子仍旧艰难,为了养活一家人,除了向朋友请求救济外,“故人供禄米”。
他还奔波于梓州、阆州等地,重复着过去的悲伤——游走于权贵之间,强颜欢笑,写点诗为他们的宴饮助兴,“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更骂自己“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⑧
安史之乱结束,唐王朝只是完成了表面上、形式上的“一统”,中原板荡、天下扰攘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内有藩镇跋扈相争,外有吐蕃叩关挑衅。
763年十月,吐蕃联合吐谷浑、党项羌,居然轻松攻占了长安,唐代宗仓惶出逃陕州。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杜甫所在的四川也是兵乱不息,而这时,杜甫在蜀的最大“金主”严武不幸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草堂,765年五月乘舟东下。
这首《旅夜书怀》即写于东下途中: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雄浑阔大,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这是杜甫向诗仙哥哥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致敬,但个人感觉,杜甫的这一联在境界美感上更胜一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苍茫天地间,一只离群的沙鸥凄鸣孤飞,它在寻找同伴,寻找回家的路。自己孤苦飘零,转徙江湖,不知何时能找到一个安身之所?
杜甫长年漂泊,衣食无着、饮寒交侵,身上落下很多病,肺病、风痹、糖尿病----可以说是百病缠身,且半身偏枯,行动不便。
走到夔州(重庆奉节)时,杜甫病情加重,在此客居下来。杜甫的创作也迎来了一个高潮,在夔州二年时间里,给我们留诗430余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对仗工整,句句皆律,苍凉阔大,气势恢弘,把自己一生漂泊、忧国伤时、孤苦老病等复杂感情和自然壮景熔于一炉。
《登高》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是唐朝但不限于唐朝七言律诗的压巻之作,古今独步,笑傲天下,甚至有人说这是“杜诗”而非“唐诗”。
⑨
人在外漂泊久了,总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尤其当你年老的时候,所谓的叶落归根。杜甫跟我们一样,月是故乡明!
只是离开夔州到了荆州的杜甫,等待他的仍旧是贫穷和战乱,他不得不四处乞讨,“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
“我行何至此,物理直难齐”!杜甫发出了这直击灵魂的一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在人生最后的三年岁月里,他像那只天地间孤飞的沙鸥,苦苦寻觅自己的容身之所。
荆州→公安→岳州→潭州→衡州→潭州→衡州----,团团如磨牛,四面吃瘪,“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穷途末路的杜甫,不得不瑟缩在船上。
在潭州,摆摊卖药的杜甫,遇到了街头卖唱的李龟年。李龟年可是唐代著名音乐家,有“大唐乐圣”之称,是皇家御唱,何也沦落至此?
昔日情景恍然若梦,此番乱世重逢,芳华消歇。抚今追昔,杜甫心里五味杂陈,唏嘘无限,几欲泪目。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被后人评价为“子美七绝,此为压卷”,整首诗不写苦,不写愁,就是说事,但那种苍凉、伤感却扑面而来,短短四句便写尽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落花时节又逢君”,暮春残阳,东风无力,百花凋零,天涯一对老孤儿在此情此景下相遇,互相倾诉着昨日的荣光、今日的惨淡。
月是故乡明,杜甫多么想再看一眼故乡的明月呀,只是贫穷和疾病限制了他,他已经没能力走出湘江了。
在风雨飘摇的孤舟上,杜甫给我们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冬的一天,一代诗圣终没能再看见故乡的月亮,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对他无比薄凉的世界,享年59岁。
⑩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的逝世就像一颗尘埃轻轻跌落,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没人关心,只有湘江无言的哭泣。
43年后,杜甫的孙子才将杜甫的灵柩从岳州移葬偃师首阳山下,安葬在杜审言的墓旁。
诗人元稹在为杜甫写墓志铭的过程中,无意翻看了杜甫沉寂发黄的诗卷,瞬间石化:天呐,这是我大唐的“扫地僧”呀,他怎么就没有机会一显身手呢。
元稹提笔写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昔人之所独专矣。”
-----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但是,杜诗并没有因元稹的推崇而流行,它只在白居易、韩愈等一流诗人中有限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唐杜牧、李商隐的时候,杜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直到宋代,杜诗才受到广泛重视,研究杜诗蔚为风尚,自宋代以来,给杜诗作注者如雨后春笋,有“千家注杜”之说。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杜甫写给诗仙哥哥李白的,其实更像是写给自己的,活着的时候寂寞困苦、无人问津,但身后必将获得千秋万岁名。
有爱好者统计,《唐诗三百首》入选作家作品数量排行榜,前三名是,杜甫以38首高居榜首,第二名王维29首,而诗仙李白只能以27首屈居第三。
杜甫给后世留下了1500多首诗,”内容广泛且深刻,已超过他以前和他同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作家冯至语)。杜甫被称作“诗圣”,是因为他用生命写出来的“诗史”,他的诗比历史还真实。
杜甫是饱受苦难却藐视苦难,并在苦难中成长的诗人,苦难让其作品更加伟大、现实,“赋到沧桑”,但这并不代表杜甫就是一个所谓的“苦难”诗人,其实杜甫还被称作“情圣”,他感情细腻饱满,始终充实着生命的张力。
他对妻子的爱“润物无声”,没有面包的爱情却能知音知味、长情相伴,同淋雪,共白头。
他对生活的爱乐观、童真,比如他的“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自在娇莺恰恰啼”、“嫩蕊商量细细开”、“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等等多么富有生活情趣。
越是成熟的人,越是懂得杜甫,爱上杜甫。
杜甫目睹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过程,“眼见他人起高楼,眼见他人宴宾客,眼见他人楼塌了”。
他个人命运也在这种“塌楼”过程中遍体鳞伤,但正是那些受伤的地方,成就了他的“诗圣”、“情圣”。
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诗歌体裁全面,内容宽泛、风格多样,咏史、写景、叙事 、抒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既可沉郁顿挫,又可细腻柔媚,七分现实,三分浪漫。
杜甫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鲁迅说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终>
文章来源于微公号 探花TV,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参考资料:
1、《杜甫传》冯至 著
2、《裘马清狂踏九州杜甫传》凉月满天 著
3、《唐代大诗人故事集杜甫》 武汉大学出版社
4、《唐宋诗人故事》张学淳 著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