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辟谣IPO、再融资关闸传闻(再融资监管问答 募集资金用途)

六八 97 0

特别针对上周自媒体有关“IPO公司债拱北、挂牌上市准入门槛提升”的传言,中国证监会澄清驳斥。

中国证监会下周四的答问就四个方面的传言回应消费市场关切。

一是IPO发售节拍。不存有IPO“拱北”的情形。挂牌信托公司公司债也不存有“拱北”情形;

二是全力支持重要信息技术民营企业产业发展,更进一步通畅“重要信息技术-产业-金融创新”动态平衡;

三是发售挂牌上市前提。目前,各股的功能定位、发售和挂牌上市前提、重要信息公布要求等没有变动,不存有提升挂牌上市准入门槛的情形;

四是部分在审民营企业退回。对于报道中涉及的新增产能失衡、持续性强及地板低的金融创新行业民营企业,审查实践中,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充分高度关注金融创新行业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售人自身情形,根据相关政策、发售前提、股功能定位严格审查严格把关;

五是严把审查入口关。发售挂牌上市审查中严防严查欺诈发售,压严堆土发售人和中介机构责任,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财务造假,从严从重查处。

多名投金融创新行业务专业人士此前告诉财供销社记者,“审查节拍有减慢,但IPO中止有生硬成分”,“不致中止,影响太小。”也有金融创新行业专业人士则表示,“上周前期收紧IPO节拍,有望给予消费市场信心。”

从统计数据来看,下周IPO常态化发售,审七过七,审查了7家公司且全部获透过。去年前8月,IPO定增体量同比大幅下滑29%,公司债体量也有所崩塌。

不存有IPO、公司债“拱北”

上周,特别针对自报道新股发售挂牌上市拱北、发售挂牌上市标准变动等情形,中国证监会则表示高度关注到相关重要信息,但这些消费市场传言不一定全面、准确。

有关IPO发售节拍,中国证监会加强一三级消费市场的逆周期调节,在充分考虑三级消费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售常态化,更好推动一三级消费市场协调平衡产业发展。上周前期收紧IPO节拍,是维护消费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IPO受理、审查、注册登记等相关工作没有中止,不存有IPO“拱北”的情形。挂牌信托公司公司债也不存有“拱北”情形。

据了解,投金融创新行业务圈上周确实有有关“IPO中止”的传言。沪上一位投金融创新行业务专业人士告诉财供销社记者,“所谓的会议纪要是一家投资机构的,审查节拍确实是有减慢,但不致中止,有生硬的成分。”另一位投金融创新行业务专业人士则表示,“不致中止IPO,影响太小了。”

据悉,下周IPO常态化发售,审七过七。下周IPO共审查7家公司,7家获透过。双创板审查1家获透过;深交所主板审查1家获透过,创业板审查2家获透过;北交所审查3家获透过。

WIND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来截至8月末,共有245家民营企业在A股首秀挂牌上市。2月至8月期间,平均每月有30多家民营企业首秀挂牌上市。去年年来IPO仍常态化发售。

去年前8月,IPO定增体量达到2954亿,比上年同期下降29%。公司债方面也如此,去年前7个月,挂牌信托公司公司债金额比2022年同期减少574亿,公司债体量有所“崩塌”。

不存有提升挂牌上市准入门槛

中国证监会强调全力支持重要信息技术民营企业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双创板建设,坚守双创板功能定位,全力支持六大金融创新行业中符合前提、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硬重要信息技术”民营企业透过双创板做优做强,引导资源向重要信息技术创新领域集聚。中国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消费市场服务高质量重要信息技术奋发向上的行动方案,更进一步通畅“重要信息技术-产业-金融创新”动态平衡。

中国证监会重提“推动重要信息技术、产业和金融创新动态平衡,全力支持高质量重要信息技术奋发向上”。早在去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重要信息技术创新公司债高质量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更进一步健全资本消费市场功能,积极推动构建重要信息技术创新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债券股权融资全力支持体系。

其中就包括:推出重要信息技术创新公司债试点工作并转入常态化发售,稳步扩大发售主体范围,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通畅重要信息技术创新民营企业直接股权融资渠道等等。

中国证监会对发售挂牌上市前提也有表述。试点工作注册登记制年来,中国证监会坚持重要信息公布为核心,更进一步明确股功能定位,精简优化发售前提,设置多元包容的挂牌上市前提。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各有侧重、协调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可以满足不同金融创新行业、不同产业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挂牌上市股权融资需求。目前,各股的功能定位、发售和挂牌上市前提、重要信息公布要求等没有变动,不存有提升挂牌上市准入门槛的情形。

撤否民营企业多为灵活性不足、业绩大幅下滑

有关在审民营企业的退回,中国证监会提到,上周退回的民营企业,主要存有控制权灵活性不足、业绩大幅下滑等影响民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对于报道中涉及的新增产能失衡、持续性强及地板低的金融创新行业民营企业,审查实践中,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充分高度关注金融创新行业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售人自身情形,根据相关政策、发售前提、股功能定位严格审查严格把关。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年来截至9月1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IPO撤否民营企业共计221家,其中210家公司为积极主动退回,11家为IPO上会被否决。

从积极主动退回家数来看,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民生问题证券、海通证券遥遥领先,分别有20家、16家、14家、14家、13家民营企业积极主动退回材料,其中民生问题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的撤否率均超过10%,甚至高达15%。

在财供销社此前的报道中,多名受访的投金融创新行业务专业人士则表示,来自新增产能失衡金融创新行业、持续性强及地板过低金融创新行业的民营企业难以过会挂牌上市,主要系缺乏核心竞争力。

8月年来,超过一半的撤材料民营企业是坎奇斯民营企业,包括大洋世家、书香门地、同乡鸡、沃隆食品、鲜美来等。这些民营企业的财务统计数据并不差,比如同乡鸡2019至2021年的利润均在1亿以上。但坎奇斯民营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坎奇斯民营企业选择透过港股挂牌上市,但是面临着估值缩水的风险。

压严堆土中介责任

对于严把审查入口关,中国证监会则表示,试点工作注册登记制年来,中国证监会实施更加严格、透明、审慎的发售挂牌上市监管,充分运用多要素校验、审查问询、现场检查等方式加快问题民营企业出清。发售挂牌上市审查中严防严查欺诈发售,压严堆土发售人和中介机构责任,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财务造假,从严从重查处。

9月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一批特别针对证券公司投金融创新行业务业务的监管措施。据了解,这是上半年特别针对“一查就撒”、“带病闯关”等突出问题,中国证监会组织开展的8家撤否率较高的券商投金融创新行业务内控现场的处理结果。

最终,根据问题的类型、性质和数量分类采取措施,中国证监会对中天国富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对国信证券、华西证券、西部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对华创证券、中德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同时,中国证监会也对16名相应证券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投金融创新行业务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质控部门负责人等分类采取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

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主板注册登记制首批民营企业挂牌上市仪式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则表示,与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登记制不仅涉及审查主体的变动,更重要的变动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理念的变动,坚持以重要信息公布为核心,监管部门不对民营企业的投资价值做判断。

二是严格把关方式的变动,主要透过把好重要信息公布入口关,堆土发售人重要信息公布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三是透明度的变动,审查注册登记制的标准、程序、问询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监督制衡更加严格,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监管执法的变动,对欺诈发售、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露头就打,实行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实践表明,注册登记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动,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消费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

本文源自财供销社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