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修复制度(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说明会)

六八 249 0

企业信用修复制度(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说明会) 第1张

   4月2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温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新闻发布会。

企业信用修复制度(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说明会) 第2张

郑鹏 摄

企业信用修复制度(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说明会) 第3张

   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曙光通报温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总体安排及首批突破性举措情况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2018年成功获批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温州竖起“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法治化改革,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大力减税降费,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推动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八千亿元大关,达到8029.8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0.6个百分点;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快享改革、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改革、涉企柔性执法改革、“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体系建设、“科创指数”融资模式等一大批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前段时间,市里按照全省工作部署,出台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书、作战图;上午,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部署会议温州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总的体系架构是“155N”。

企业信用修复制度(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说明会) 第4张

   今年是实施“一号改革工程”的开局之年,我们持续开展改革需求分析,聚焦企业和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痛点堵点,谋划推出了首批10项突破性举措:1创新涉企问题化解“一表通管”机制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建立以“帮企云”为主体的“1+N”涉企平台体系,构建“诉求一键提交、政策一站知晓、服务一网全包、问题一表通管”的涉企问题化解全流程闭环机制,实现企业反映问题全归集、全反馈、真解决、真落实,确保涉企问题化解率95%以上。

2打造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改革新样板   持续擦亮温州“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这张“金名片”,按照“5+X”政策体系框架开展新一轮市本级政策清理整合,迭代升级“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平台,进一步统一奖补政策、重塑兑现流程、完善监管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实现惠企利民资金“无感申请、一键直达”,“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比例达50%以上。

3深化涉企评估“最多评一次”改革   进一步深入开展涉企鉴定评估类中介服务事项清理,梳理涉企鉴定评估及免评估事项清单,缩减鉴定评估的适用范围,推行“免评估”、“降等评估”、“多评合一”、“一评多用”、小微园“区域评估”、“打包评估”等服务模式,实现“最多评一次”模式县(市、区)全覆盖,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

4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   按照“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要求,深化落实“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推进入学条件便利化、优待认定便利化、报名登记便利化、政策知晓便利化,加快打造“来了就是温州人”的教育共富新场景,增强企业及外来用工子女的获得感、归属感。

今年要实现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含政府购买学位)达到99%,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5制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探索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立法,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法治保障,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有效汇聚各方创新资源,加快打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高地。

目前,立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6打造一批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创建民营企业合规改革示范区   积极探索企业合规建设新路径,以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为载体,立足刑事合规、行政合规、行业合规,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推进企业合规建设,进一步汇聚“暖企、助企、惠企、安企、护企”法治力量,为企业提供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

4月13日,我们已经在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设立了首个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今年要实现传统支柱行业协会设立“企检服务中心”全覆盖,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合规法治服务7打造全要素“一网交易”平台   迭代升级“阳光e网”一体化平台,推动土地、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矿业权、产权、排污权指标、用能总量指标、股权等各类要素资源进场交易,将交易类型逐步覆盖至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等公共资源,加快实现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一张网”。

8深化“科创指数”融资模式   针对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进一步推广“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完善“科创指数”指标体系,拓宽“科创指数”应用场景,优化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有效打通科技企业“科技资产—信用资产—信贷资金”的转化通道。

今年要力争实现“科创指数贷”授信余额超800亿元9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   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途径不够顺畅、修复规则不够明确等问题,以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为牵引,依托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信用综合监管系统,建立信用修复联办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修复的便捷性和联动性,擦亮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品牌。

10创新实施“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新机制   针对优质中小企业用地难、用地贵等问题,建立优质制造业企业便捷获得发展空间的评价标准和供地(供房)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项目集聚。

   目前,上述10项突破性举措中除《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在走立法程序外,其他各项举措均已出台改革方案,扎实推进改革实施发布会现场发布人就大家较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前阵子,市检察院等部门联合设立了温州首个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请问设立该中心的初衷是什么?今后企检服务中心将如何开展工作?。

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王盛: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如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温州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因法治意识淡薄,对法规政策理解偏差,在生产经营中涉嫌违法甚至犯罪,给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带来很大影响。

为营造安商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工商联牵头联合执法司法机关,在行业协会创建一批“企检服务中心”,构建“刑事合规+行政合规+行业合规”的“三规合一”工作体系。

4月12日,我们会签印发了《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4月13日,首家“企检服务中心”在市鞋革行业协会正式设立,按照方案计划,今年10月底前将在电气、泵阀、服装、汽摩配等传统支柱行业协会实现“企检服务中心”设立全覆盖。

   下面,向各位简要介绍下“企检服务中心”的情况: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是由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工商联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推进,在行业协会、商会设立的服务组织,市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共有成员单位28家。

主要职能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违法犯罪风险,立足刑事合规、行政合规、行业合规,全方位推进企业合规建设,为企业提供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促进企业在合法合规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家在遵纪守法中健康成长。

   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前指引、事中整改、事后预防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展事前合规法治指引各成员单位确定“服务专员”,整合力量,为企业提供合规法治咨询,依申请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完善管理模式、预防违法犯罪风险。

为使企业放下心理包袱,我们将提供规则、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自助式的不留痕的法治体检服务企业有合规及法治诉求,既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也可以向相关行政、司法部门直接提出二是推动事中合规高效整改始终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原则要求,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整改。

市检察院将牵头开展刑事合规工作,在与市法院签订《关于共同推进企业合规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之上,协同市法院、市公安局共同构建覆盖刑事诉讼全流程的合规整改工作格局同时,为满足中小微企业合规需求,减轻中小微企业合规负担,继续深化开展同行业批量合规工作。

市司法局将牵头开展行政合规工作,会同司法机关建立健全“双向衔接的行刑合规互认”等机制,并根据合规考察结果,依法对企业作出从宽行政处罚的决定三是开展事后行业合规预防针对刑事合规、行政合规过程中行业整体面临的违法犯罪风险,市工商联负责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开展行业合规,可以向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提出合规管理建议,帮助行业建立健全合规体系,将个案合规延伸拓展至行业合规、预防性合规,努力实现“办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示范效应。

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企业随迁子女入学便利化事关民生,也事关营商环境请问温州在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朱景高:   自去年我市六部门发布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新政以来,2022年,全市随迁子女新生录取总数达4.6万人,占全市新生录取总数的23.7%,较25条新政实施前增加1.2万人。

今年2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办理转学3331人,占全省总数1/4多   近期,根据我市“一号改革工程”的总体部署,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温州市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

   今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含政府购买学位)达到99%,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随迁子女全年转学6000人以上;全市随迁子女新生录取总数达到5万人,比去年提升8%。

做到“应入尽入,应转尽转”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深化四方面的便利化改革:一是入学条件便利化,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放宽入学条件,对暂未取得有效居住证的,将条件放宽至“以居住登记和劳动服务为前提”,年限可不作具体要求。

同时,有序接纳符合条件的企业外来用工随迁子女转学二是优待认定便利化,在“人才新政40条”和“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级工、中级工、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纳入优待对象,创新提出“企业认定+收入或个税”等企业人才评定办法;ABCD 类高层次人才、博士子女,分别按申请人志愿学校优先照顾、统筹安排入学;完善积分制量化入学办法,积极推行积分量化梯度入(转)学服务举措。

三是报名登记便利化,完善浙里办“入学掌上通”的功能应用,优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转)学信息采集登记方式和报名流程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实行资格审核“一网通办”“一站认定”四是政策知晓便利化

,通过各类媒体、平台畅通咨询渠道,将组织力量下沉100个重点企业开展宣讲活动,召开100场中小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把相关政策及时“送下去、讲明白”,让企业和外来用工人员能够“用得上、得实惠” 去年6月,温州在全市推广应用“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并作为全国首创的科创企业融资新模式。

请介绍下该模式的进展情况和创新举措?温州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钟丽萍:   当前,科技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痛点比较突出因为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型往往基于对企业抵质押品、经营数据等过往情况的评估,而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技企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因缺乏抵押物和经营利润数据,难以达到银行授信的准入门槛。

温州是“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着数量众多的民营科技企业,迫切需要破解他们的融资难题因此,我们和市科技局通力合作,探索“科创指数”融资模式,主要在三方面推进创新突破举措:一是建立指数化评价和预授信机制。

对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进行指数化综合评价和授信建模,通过市“科企通”系统归集各个政府部门数据,从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创新融合3个方面,科技资质、科研情况、人才构成等11项指标对科技企业进行“科创指数”自动评分,在此基础上指导银行创新开发无抵押的“科创指数贷”产品,有效解决银行因对科技企业“看不懂、看不准”而导致的“不愿贷、不敢贷”问题。

二是建立网格服务机制在市科技局科技服务“三员”机制的基础上,按照最大授信行或地理相近原则,为全市科技企业“一对一”配备金融服务网格员,负责金融政策传达、金融服务协调等工作,通过线上线下走访对接,努力解决科技企业金融惠企政策知晓度不够、覆盖面不足等问题。

三是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机制如,推动温州市融资担保公司推出“双保·科创”专项担保产品,在“双保”助力融资模式框架下为单户贷款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科创指数贷”提供融资担保,并给予担保费率优惠;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和温州市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总对总”合作关系,实现“见贷即保”。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全市科技企业的“科创指数”数据库,并在温州全辖推广应用“科创指数贷”截至3月末,温州辖内已有40家银行机构累计通过“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向12159家科技企业授信460.74亿元,发放无抵押“科创指数贷”7602户、193.87亿元,科技企业授信覆盖率超过了80%。

   日前,温州银保监分局和市科技局联合印发了《“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改革攻坚工作方案》下一步,将推动“科创指数贷”扩面增量提额,力争到2023年底,通过“科创指数”融资模式为科技企业授信超800亿元,全市科技企业授信覆盖率动态达80%以上,为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强的金融要素支撑。

针对涉企评估“最多评一次”改革工作,后续温州准备如何深化,有哪些新举措?市政务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干建华:   今年,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我们聚焦“最多评一次”改革落地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活动,发现企业单独评估、分头评估等现象,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为此,我们在全面总结“最多评一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最多评一次”改革拓展提升为涉企评估“一件事”集成改革,努力实现涉企评估效率提升50%重点是谋划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培育评估市场主体,实现一网平台任选。

按照国家和省“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稳步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坚持以“零门槛”的要求,全面放开温州中介服务市场,积极引进全国各地高资质涉企评估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大力培育评估市场主体截至目前,从事相应事项评估的“网超”中介机构数量达到623家,已经基本形成评估门类较为齐全、技术力量全面、市场竞争充分的格局。

二是修订评估事项清单,实现一张清单瘦身在《温州市涉企鉴定评估事项清单(2020版)》基础上,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调整、下放、取消的鉴定评估事项进行修订、调整目前,我们已经向社会公布了《温州市涉企评估事项清单(2023版)》,实现清单之外无评估。

《清单》已涵盖发改、住建、交通、应急、环保、水利等市本级部门21项涉企评估事项和9项免评估事项,相比前一版,涉企评估事项减少了6项,我市评估数量再削减19.3%三是规范评估执业行为,实现一次评估共享进一步扩大涉企评估“一件事”改革范围,推动改革向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单个项目拓展,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评估审批流程等制度体系。

同时,继续推广和创新“多评合一”“一评多用”“免评估”“共享包”等方式,对项目涉及的水保、环评、节能评估等实行简化四是强化评估市场监管,实现一个代码严管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推行中介信用代码和信用评价等管理机制,并借助“万人双评议”活动,全力构建“宽覆盖、多维度、常态化”监督评议体系,实现评估市场的闭环管理。

刚在主发布中,介绍到温州将创新实施“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新机制,请问“数据得地”新机制具体将通过哪些举措来保障企业快速得地?市经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许道火:   温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出台了中小企业“数据得地”新机制,旨在通过对企业各类数据指标的精准评估,保证有限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制造业项目倾斜集聚,使优质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得到土地空间保障。

目标在年底前,各地基本解决先进制造业年产值超亿元无自有生产用地的优质企业发展空间需求,同时力争解决30%以上的产值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空间需求具体通过以下三个“度”来实现:一是把握一个“精度”,科学公正做好项目评估。

各地将积极深入排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增资扩产意愿,充分挖掘中小企业投资潜力,精准掌握用地需求和投资计划,针对提出需求并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团队,对拟供地企业进行评估论证根据评估意见对拟供地企业投资项目按产业类型、产值规模、亩均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强度、R&D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等进行综合赋分排名,向社会公示,形成供地企业清单。

同时属地县(市、区)和产业平台将制定供地方案,明确各企业计划供地面积、空间位置和供地时间节点二是紧抓一个“深度”,切实强化空间要素保障积极创新深化工作举措,鼓励推行“弹性年期出让”“限地价竞税收”等工业用地出让模式,对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高成长型项目及拟上市企业募投项目用地需求予以专题研究保障。

进一步加大各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重点做好“四个一批”土地资源供给保障,要求各地拓展新增一批工业用地规划空间、集中开发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盘活改造提升一批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和老旧工业园区、新增利用一批“三改一拆”土地及可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同时推行租购并举,将供地与供空间相结合,鼓励各地建设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小微企业园,用以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需求三是聚焦一个“力度”,切实提升优化服务水平建立县、乡两级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对列入供地计划的企业都要明确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一名驻企服务员挂钩联系,努力帮助解决企业用地问题。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制造业投资项目双周调度机制,针对企业供地及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市县两级双周调度会定期协商解决此外,加强市域统筹,对属地政府无法在年度计划安排时间内解决的优质企业用地问题,市政府还会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和企业意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落实解决。

  资料:市委改革办、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一审:周斌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先修复后付款1870382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