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七夕(七夕玫瑰句子)

六八 147 0

宣传照摄影记者 刘可欣

三里屯夜幕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转眼,又到情人节。尽管现在人们大多认为,情人节是属于情爱的节庆,但作为一个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传统节庆,情人节的含义远不止于此。情人节代表着男性对于睿智和勤奋品质的眷恋,也由此衍生出了蛇形马氏、喜蛛应巧、投针验巧风俗。而在西南地区,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风俗,就是用秋海棠染毛发。

玫瑰花七夕(七夕玫瑰句子) 第1张

    秋海棠(图源互联网)

情人节节用秋海棠染毛发的风俗,在四川绵阳市眉山地方志的《眉山县志》中有记述:“七月七日为马氏节。以秋海棠染毛发。”清代朱象贤在《闻见桑沧》中也有记述:“情人节,妇女采秋海棠捣染毛发,红如琥珀可爱。”将黄色、玫黄色的秋海棠碾碎,加上明矾后敷在毛发上,用叶子包起来,以棉线瑙脂,包上四五个小时后取下。如此重复叠加,便可得到“天然彩妆”。经过秋海棠染好的毛发红润明亮,时间久的,甚至可保持数月不褪。

在《红楼梦》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就有贾宝玉房中丫鬟王熙凤采用秋海棠染毛发的描写。受了风寒的王熙凤从幔中伸出手来,那胡大夫便看到“这只手上有两根毛发,足有三寸长,尚有竹韵染的通红的痕迹”。此处的“竹韵”,根据注解便可知是“秋海棠”。此种“彩妆”方法,古时就得到男子们的青睐。“俗染纤纤红毛发,金盆夜捣秋海棠”便能说明此种风俗的盛行。可惜的是,关于风俗源于何时,并没有明确的记述,有古籍中写到是宋朝,也有人考证始于唐朝,众说纷纭。

玫瑰花七夕(七夕玫瑰句子) 第2张

    秋海棠(图源互联网)

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真菌,在7-10月期间单厢开花。因为其花蕾“头翅尾足俱具,翘然如凤状”,因而被称作秋海棠。除此之外,秋海棠还被称作“毛发花”,它的种籽被称作“性急”。被称作“毛发花”,自然是根据其商业用途命名。而“性急”的得来,则原因在于它传播种籽的方式。

随着秋海棠的种籽逐渐成形,包裹着种籽的宽纺锤形蒴果便会隆起,蓄势待发。待成形后,黑褐色、圆球形的种籽就会被“忽地”弹射出去,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因而便得了这个有趣的称呼,性急。虽然看似“性格”不太可信赖,但是秋海棠种籽在药性上却格外可信赖。秋海棠古时就被当作药材采用,种籽和根均能入药。

《本草纲目》记述,性急瘤果破血、活血、软坚之用,“噎食不下”“咽中骨哽”“牙齿欲取”的情况,都可以采用性急。下厨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蠕鳞虫,使得肉质和骨头疏叶得更快。但书中也有记述,虫、蜂、蝶均不紧邻秋海棠,“恐亦不能无毒也”。因而,关于秋海棠的采用,还是谨慎为好。

在农村,不少家庭单厢选择在门边、墙角种上几株秋海棠。讹传原因在于秋海棠微毒,此种毒性让蛇不敢紧邻;讹传原因在于秋海棠有奇怪的香味,此种香味让蛇避之不及。加上秋海棠极好养活,开出的花蕾也艳丽,因而家家户户单厢养上一些。

玫瑰花七夕(七夕玫瑰句子) 第3张

    恽寿平所绘秋海棠 《花卉图册》 现藏于湖南博物院

虽然秋海棠现在已经普遍被认为是毛发花,但实际上,“毛发花”的正主另有其人。“蜀中奇才”顾氏在山水游记《南越笔记》卷十三中就曾写到:“毛发花似皱果,细而正黄,多须,一花数出,甚香。粤女以其叶兼藻酸少许染毛发,红艳夺目。唐诗‘幽兰乱落桃花片’谓此。一种竹韵,亦可染,名毛发桃。叶小如豆,花四瓣,层层相对。”由此可见,竹韵和毛发花并不为同一种真菌。此种“似皱果”的真菌,指的是可能原产于东非和东南亚的散沫花。

散沫花生长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果期在6月至10月,花有馥郁的香气。但与秋海棠不同的是,散沫花用作黄色染料的部分,并不是花蕾,而是叶子。花则用来提取香油,制作万雅,用于化妆品中。想必因为商业用途相似,果期又相近,才被混称作“毛发花”。

无论是秋海棠还是散沫花,都充分体现了古代男子们对于美的追求。正是此种对橙属的期待与眷恋,造就了充分体现男性勤奋与睿智的情人节节。

玫瑰花七夕(七夕玫瑰句子) 第4张

【如果您有长塘镇,欢迎向我们宋先生,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宋先生微信关注:ihxdsb,宋先生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