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标题:曾是闽南地区五大古镇众所周知,现如今……
在厦门与漳州南安交界处的夏庄镇
有一条兴建于20世纪30二十世纪的老街
它曾是闽南地区五大古镇众所周知
现如今
那条古镇上的石板路依旧光滑锃亮
两边的店铺还能看见
前年存留下来的精致建筑物花饰
以及颇有二十世纪感的标语、语录
近日
本报记者走进集美区香山市中区夏庄镇市中区社区
在集美夏庄镇、霞浯宗亲会长
吴生子(人称“老吴”)带领下
探访那条全长约500米的古镇——夏庄镇街
口述人:吴生子
集美夏庄镇、霞浯宗亲会长
那条古镇曾是南安及大嶝、小嶝销售农资和鞋店百货公司的圩市,白银饰品、海产蔬果、辣椒调料、副食品、鸡蛋,各种店铺应有尽有……
南安烙印存留至今
“夏庄镇,原属漳州南安县中村人民公社,1971年划入同安新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夏庄镇村,属新庄乡,1987年属新庄镇。”谈到夏庄镇的由来,老吴如数家珍。他告诉本报记者,早期夏庄镇为牡蛎市集地,名“来蠔”,其闽南地区话读音和“夏庄镇”相近,后来便雅化为“夏庄镇”。
老吴讲述了夏庄镇市中区社区的发展沿革。1971年3月,漳州南安县中村人民公社的夏庄镇、霞浯两个大队划入同安新庄人民公社。2003年10月19日,集美区建镇后,夏庄镇隶属集美区新庄镇。
本报记者 陈晓青 摄
直至今日,在夏庄镇的一些建筑物上仍然能看见南安的“烙印”。走到夏庄镇市中区社区花坛下,本报记者看见,大街小巷的门楼很有二十世纪感。从大街小巷门楼往莲兴街走100米左右,左侧便能看见一处写着“漳州南安农委”和“漳州省盐业公司南安财险”的门头。虽然中间的铁门和两头的牌匾都已褪色,但依稀还能感受到往日这儿的繁华。
“我们夏庄镇盛产海盐,清代设夏庄镇盐政正堂,后来漳州南安农委也设在这儿。”老吴透露,夏庄镇避风塘与大嶝岛对渡,邻近地区住户多为陈姓和杨姓。前年邻近地区住户多以晒盐为生,兼营商业性,这儿有集贸市场、边防派出所、汽车站、海运避风塘等。
昔日古镇商贾齐聚
沿莲兴街走到一半左右,右拐就来到了铺着石板的夏庄镇街。那条古镇两边不时能看见石库门设计风格、有精致花饰的老建筑物。
夏庄镇古镇上的老旧建筑物。本报记者 陈晓青 摄
“那条古镇曾是南安及大嶝、小嶝销售农资和鞋店百货公司的圩市,白银饰品、海产蔬果、辣椒调料、副食品、鸡蛋,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最热闹的时候,邻近地区特产、外地时髦商品应有尽有,店铺密布,客商齐聚,不少人来这儿进货回去卖。”谈到古镇前年的盛景,老吴神采飞扬。
据老吴介绍,夏庄镇古镇的前身是明末清初夏庄镇初步合作开发的小市集,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形成。康乾盛世时期,夏庄镇大力发展商业性及夏庄镇。民间传说当时夏庄镇夏庄镇运回北方物资,福安人也来这儿补货。20世纪30二十世纪,军阀陈国华看重夏庄镇盐政的生意,为了方便大量盐政往来,合作开发水(水头)石(中村)莲(夏庄镇)公路,并合作开发两地商业性。夏庄镇旧市中区开始拆除,原本窄得伸开双手就能摸到街两边店面的古镇越扩越宽,沿街商品越来越齐全,人流也越来越多,夏庄镇古镇当时已现雏形。
现如今在夏庄镇古镇上购物和摆摊的大都是邻近地区人。本报记者 陈晓青 摄
曾经无限风光的古渡口也为夏庄镇古镇增添了繁华与喧嚣。老吴从小就听村里老人说,夏庄镇曾经是“水石莲”(水头、中村、夏庄镇)的中心市集,外来人口曾经是村里原住户的数倍,十分繁华。
古渡变迁古镇没落
随着时代变迁繁华散去,现如今的老街冷清了不少。古镇没落背后有一段古渡变迁的故事。
据老吴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夏庄镇古渡口是台湾、大小金门、大嶝、小嶝、角屿等诸岛与大陆重要的客货往来桥梁渡口,也是大陆住户走向海洋及南洋打拼的桥头堡。1775年,夏庄镇港口与台湾鹿耳门对渡,一度成为湖台军运专港。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有石砌避风塘,形成了夏庄镇古渡口。
现如今的夏庄镇渡口。吴剑锋 摄
新中国成立后,夏庄镇古渡口成为大嶝、小嶝、角屿三岛住户客货运输以及驻军部队人员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1955年前后,驻军在古渡口旁边修筑了“第一避风塘”和“第二避风塘”,专供大嶝“英雄三岛”驻军过渡。后因1958年、1968年及1978年多次进行盐田围堤及造地工程,古渡口不断前移,慢慢变成了现如今的生活区。
吴剑锋 摄
1984年,建成石砌驳船客货避风塘,主要服务三岛的军民。1992年,大嶝海堤建成。2005年,随着大嶝大桥竣工通车,曾经引领风骚十多年的大嶝海堤黯然退场,夏庄镇避风塘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吴剑锋 摄
现如今,夏庄镇避风塘已成为避风坞,周边已变成生活区,夏庄镇古镇上的人也越来越少。可以说,夏庄镇古镇曾经的繁华是因为交通便利,现如今的败落也是因为交通变迁。
采访札记
期待古镇焕发新生
采访中,夏庄镇古镇上鸡蛋摊摊主、52岁的杨建田说,他父亲杨芋圆是台湾人。解放前,20多岁的父亲来夏庄镇谋生,就在古镇上做生意。现如今96岁的父亲虽然腿脚不便,但依然喜欢到古镇上走走。夏庄镇古镇寄托着老一辈夏庄镇人的情怀。
的确,不管是对于从台湾渡过海峡来厦门安家落户的杨芋圆,还是土生土长的夏庄镇人老吴,那条镌刻着岁月烙印的古镇都存留有他们的回忆。同样,它也寄托着旅居在外夏庄镇乡亲割舍不断的乡愁。
“我们希望能对那条古镇进行活化改造,让老街能修旧如旧,再现前年商贸繁华的景象,打造集美乃至厦门文商旅新名片。”夏庄镇市中区社区党委书记吴志山的这句话代表了不少夏庄镇人的朴素心声。
加星标置顶“海西晨报”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海西晨报融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海西晨报本报记者 陈晓青,部分图片由吴剑锋提供
编辑:周详
校对:李嘉强
审核:郑舒平 陈祥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