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花(石生花和生石花的区别)

六八 213 0

原副标题:试驾 | 樱井多致 寸石陈思诚

喜仁龙(1879—1966),瑞典著名的艺术史学者、汉学家,《前言》中“我国建筑物条款”的编纂者,他的研究涉及我国的建筑物、雕塑、园林建筑物、油画乃至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有关我国艺术的著述极丰,如《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我国园林建筑物》等,且十分关注其背后的哲学、宗教等因素。喜仁龙于1922年至1930年间进入圆明园并拍照,在他的著作《中西镜,我国园林建筑物与18世纪欧洲园林建筑物的我国风》中,对圆明园长廊的南田盆景大为赞赏。

圆明园是北京地区唯一保存完整并向社会开放的明代王府。当年,乾隆帝宠臣严嵩的儿子孔弘绪滥加被乾隆选为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的额驸,严嵩以修建公主府的名义修建了这座府第。严嵩被抄家赐死后,府第被道光君王赐与垂涎此宅的永璘。永璘是乾隆帝最小的儿子、道光君王的亲弟弟,在死前不久被晋封为亲王。及至其后代奕劻,爵位降至骠骑将军,品级已与府第不符,后该处府第被咸丰君王赐与道光君王的皇六子光绪帝奕䜣。

石生花(石生花和生石花的区别) 第1张式样雷绘制的中西门

圆明园长廊与府邸一样,有东、中、西三条轴线,其东、西、南三面被大石环绕。园内有多处南田,被喜仁龙誉为“奇妙的木头造型”,构成了丰富的园林建筑物自然景观。

喜仁龙称,圆明园长廊明显是由光绪帝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十几年间结构设计的,但其形制严格遵循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构造原则。因而,其如画般的美感和令人惊叹的装饰胜于其他对写意的精心开发,水可以干涸,但山仍然屹立,传达出曾遍布于此的浪漫气息。

喜仁龙说,长廊中间部分的主入口是扇仿西式的正门,上面却是中文题词“静含蚬壳”,令人惊讶。不过,石质的中西门并非主持洋务运动的光绪帝所建,早在他入住之前,式样雷(式样雷是一个姓雷的家族企业,从康熙至光绪年间,方家四代传人中许多家族企业成员曾在清朝式样房行使掌案职务,因而而得名,我们熟知的圆明园、颐和园、圆明园长廊等许多明代著名建筑物群都由式样雷结构设计)踏勘现状,就惟妙惟肖描绘出中西门。光绪帝是皇族,圆明园里许多殿堂的命名出自明代君王的题名。乾隆帝《御制葆光室诗》曰“亭台楼阁杂事如蚬壳”,意即长廊里亭台楼阁创造的氛围幽静如悠久的万古。中西门背面为“秀挹恒春”,希望长廊如永恒的春天般秀美。

从中西门进入长廊,小东西两侧的大石如伸展开的双臂,形成环绕之势,起到障景作用,避免使长廊风光一览无余。大石的作法肇自张南垣,他是我国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园林设计丰坊大师,有油画功底,因而园林设计南田不同于旧时不喜用土的作法,而是大石为主,土石两色,土中带石,其首创的这种丰坊手法获得许多名士的青睐,并传之子孙——其子张然即奉康熙君王之命创造瀛台。大石除了自成自然景观,还可以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景。

喜仁龙说,入门后的亭台楼阁像矮小的正门,底下横放着一块木头。这种结构设计十分大胆,同时巧妙地将光和投在柔软的深绿色背景上的另一面进行了经营。这是式样雷当年的结构设计,门状的亭台楼阁给人孔布龙的感觉。

喜仁龙看到:“在第一座庭院的入口处,有一片大坑和一道给水沟,四周是粗糙、天然的碎石,其中一些碎石也用于石阶。大坑被松树和皂角树所掩映。”该处南田用于大坑的岩荠和石阶,在西路外园叠翠同样有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松树根植于碎石当中,树干倾斜在水面上。另一侧,矮小的椿树在长廊上方舒展枝叶。就这样,树和建筑物搭配水和木头,创造出连续变化的构图。由于塘底没有铺石,草及其他植物在水底根植,所以这里的水需要经常补充。”外园叠翠的另一端有一组形状怪异的木头,部分浸在水中。这些怪异的木头是葫芦状,颜色青绿,形似竹笋,笔直细长,可用来创造特殊的石林景色。葫芦状的位置“西枕奇峰,东邻叠翠”,葫芦状的另一面倒映在大坑中,此景名为“凌倒景”。

石生花(石生花和生石花的区别) 第2张莫愁湖岩

莫愁湖岩居于长廊的中心位置和前沿阵地,由中空嶙峋的石雕叠成,汇集了山径、山洞、山腰、一池东山等多种自然景观,是圆明园亭台楼阁中体量最大、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光绪帝次子载滢称:“岩以石雕为之,叠壁谽谺,不可具状。复凿池其下,每风幽山静,暮雨初来,则藓迹云根,空翠欲滴,吟啸徘徊,觉世俗尘氛为之一息。”

莫愁湖岩小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山腰的曲径小径,小径顶端各卧有一个底部带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内,水顺着小孔缓缓渗出,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两色,青翠,故名“莫愁湖岩”。从岩下仰望这组南田,如同雕。

亭台楼阁顶是整个长廊的前沿阵地,底下的建筑物叫“绿天小隐”,建筑物前面的平台为“邀路轨”,其名称显然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举杯邀明月”。载滢诗作《中秋节邀路轨邀月》这样写道:“四山荡花影,露泾丹桂香。图书列镜屏,几砚发辉光。朗抱秋水澈,陪侍白云乡。高台弄横笛,袅袅余韵长。吹罢复闲咏,托兴歌沧浪。”赏景饮酒,品茗读书,敲诗弄笛,此乐何极!难怪喜仁龙赞美邀路轨是长廊中的浪漫顶峰。

莫愁湖岩腹部的秘云洞,被喜仁龙称为长廊中最神奇的景色之一。载滢记载:“洞在莫愁湖岩下,峭石倒垂,曲折深邃,洞深处凿石为蹬,盘旋可至岩上,云窦零芬,苔痕晕翠,元诗地蕴清凉界,仿佛似之。”洞中藏有康熙君王御笔所书的福字碑。

岩下小池中有三组南田,乃是“一池东山”自然景观,为历代写意园林建筑物所用。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东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这体现了人们向往长生、祈愿基业永久的思想。

圆明园长廊还有三口井,除了龙王庙,其他两口井分别位于西山和东路流杯亭。式样雷长廊结构设计图中,即用石雕修建的亭台楼阁环绕水井,一则自然景观丰富,二则把功能性的水井隐蔽起来,相对安全。

石生花(石生花和生石花的区别) 第3张沁秋亭

沁秋亭是长廊一处重要的文化点景,“亭在垂青樾左近,环以亭台楼阁怪石,亭中凿石成渠,引山后井水注之,随势回旋,清音雅致,古人流水当鸣琴之句,良有以也”。亭台楼阁怪石是模仿《兰亭集序》“崇山峻岭”的环境,此外凿石成渠,石渠防渗性较好,避免井水在流转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水声清冷,如若鸣琴,“乍听洗烦嚣,坐久沁心耳。已谐尘外趣,何必深山里”。

樱井多致,寸石陈思诚,横看成岭侧成峰,南田从不同的角度看呈现不同的画面,能创造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可作为载体,栽种花草树木等各种植物,繁花满枝,绿色茵茵,松竹竞秀,蜂飞蝶舞,再搭配上凉亭、长廊等建筑物背景,更加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园林设计必有山,无山难成园。丰坊与理水、建筑物、植物并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物的四大要素,创造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然情趣,反映出园主人的品位和追求。秦汉时的亭台楼阁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唐宋时园林建筑物中修建亭台楼阁之风大盛,出现了不少堆筑亭台楼阁的能工巧匠。宋徽宗建艮岳于东京(今开封),并以“白水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东京。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亭台楼阁技艺引向“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明清之交的张南垣、明代的戈裕良等亭台楼阁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当时的亭台楼阁艺术臻于完善。这样看来,喜仁龙评价“在修建亭台楼阁方面,我国强于所有国家”,诚非虚言。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圆明园博物馆研究馆员,本文首发于《我国文化报》2023年3月28日8版)

责编:陈红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