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在医学、病毒学、流行病学方面,我只是一个外行,我表述的观点难免出现纰漏,文中观点大部分是从相关专业人士处学习到的关于疾病的知识,经简单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判断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在这场疫情中有没有发声的权利?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这场疫情已经成为我国进入网络时代后的第一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特点是全民参与、全民讨论、全民反思、全民监督,它必将深刻地影响未来的中国社会,影响力远超SARS。
这个问题略大,这里先讲重点,讲讲关于疫情的部分本文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疫情的一些关键问题做出解释,对缺乏医学常识的普通民众友好一些1、SARI?有人称新病毒被命名为SARI,可以确定是谣言SARI,是“严重急性呼吸感染”的英文说法,描述的是一种症状,这个词儿早就有了,不是新发明。
虽然看起来和SARS很像,病毒毒株和SARS一样同属冠状病毒,但新发现的这个病毒还没有正式被命名,世卫组织暂时叫他“2019-nCoV”,我看很多医学工作者叫它“新冠病毒”,本文也会沿用这样的说法,或者称“新病毒”。
2、新病毒的危害性如何?目前已完成了毒株分离和基因检测,虽然对致病机理暂无定论,但从病毒学的角度已经可以对其危害性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我们把危害分为传染性和致死性,前者指扩散的容易程度,后者指一旦被感染后进入“重症”状态甚至死亡的概率。
目前学界公认的说法是,新病毒的致死性一定是不如SARS的,国内外病毒学专家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实践中,新病毒的治疗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激素,而SARS是用了的新病毒的发病体征呈现“发热”和“不发热”两种,不像SARS,基本都会发热。
新病毒患者发展为“重症”,即至少出现了连续高热、呼吸困难、血氧浓度下降等症状的概率不如SARS很多患者不发热(虽然已经成为传播者),但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最后也实现了“自愈”3、致死率如何从概率上看,SARS的致死率在10-12%,它的近亲“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的致死率要高得多,达到40%。
好在MERS的在人与人之间较难传播,很多中东人是从骆驼身上感染这个病的,不然MERS对于人类的威胁就太大了注意,这里我们说的致死率,都是“确诊致死率”,即病死数/确诊数可以看出,这两个病还是很危险的,一旦确诊,对于患者都像是从鬼门关上走一遭。
而我们这次发现的“新病毒”,从数据上看(截至1月26日早上):
新病毒的确诊死亡率似乎远远低于SARS,但是注意,2.82%这个数据应该被低估了现在还处于病毒的快速爆发期,已确诊病人的病情还在继续发展,他们的死亡数据并不能代表最终数据学界目前的看法是,确诊死亡率可能会停留在4-5%之间(2.82%的两倍左右),大概是SARS的一半,毒力不如SARS。
那么“真实死亡率”呢?这里我们定义为病死数/全部感染数由于新病毒的症状较轻,有的甚至不发热,导致确诊存在很大困难,有的病人在不知不觉中痊愈了,医院都没有去,宛如一场小感冒,这种情况一定是多于SARS的,也就是说新病毒的“确诊数/全部感染数”是比较低的,通过这个逻辑链,我们推测其真实死亡率也远远低于SARS。
这些要普及一个常识,其实普通感冒和流感,也是有一定的致死率的,尤其是流感美国最近爆发的乙流疫情,有1300万人感染,6600人死亡,致死率约万分之5有研究表明,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8.8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8成是60岁以上老人,致死率大致在千分之一。
这次的新冠病毒闹得再凶,只要我们采取果断正确的防控措施,在绝对死亡人数这个数据上,肯定是远远低于普通的流感和感冒,比每年因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交通事故等造成的意外更是远远不如也就是说,这个新冠病毒的真实死亡概率,落到我们每个人头上其实没那么大,我们的实际风险反而可能因为对健康重视而变得更小。
我记得03年SARS疫情过后,“养生”成了一个热词,整个社会表现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强烈追捧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威胁最大的群体还是年龄60岁以上,本身就罹患心脑血管、高血糖、高血压疾病,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应重点加强防护。
另外,现在看起来儿童的感染病例似乎不多,我认为主要是这部分群体冬季外出活动受限,也很少参与春运,接触病毒的机会本来就很少,对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防护还是不能放松警惕的4、传染性如何?在传染性方面,专家普遍认为也是低于SARS的,但这是从病毒本身的特性上来进行分析的,认为
“新冠病毒由于RBD结构域氨基酸的变化,丢失了部分氢键,自由能上升,结合能力弱于SARS,证明其传染性也弱于SARS”。
我相信专家的看法,但新冠病毒有一些更复杂的特点一是潜伏期长,普通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大概3-7天,但新冠病毒平均达到7-10天,最长的在14天,且潜伏期末期就开始表现传染性二是新冠病毒由于毒力相对较弱,有的病人未表现发热症状,使我们在识别和隔离它的时候出现很大困难,不容易控制。
三是爆发时点非常的不凑巧,正好是春运这样的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时候以上因素都提高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所以我推测新冠病毒最终的感染人数可能要多于SARS,虽然它的毒株感染性一般,但绝对感染人数可能反而更高5、新冠病毒可以治疗吗?。
首先确定一点,我们最常见的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对病毒肯定没用新冠病毒被发现早期,普遍认为是没有什么特效药的,但后来学界不断的有很多新的看法、新的尝试涌现出来,让我们对主动治愈这种疾病燃起希望这种病毒本身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它的复制、转录和病理机制也会符合单链RNA的特点,一些对其他RNA病毒有用的药物也可能起到一定效果。
在治疗方面,各地都在尝试新药物国家卫健委在第三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里,指出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克力芝”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试用,它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和活性拟态类抑制剂的混合物
由于新冠病毒复制时也需要蛋白酶作用,这种药可能会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其实这个药已经被证明对SARS和MERS有一定作用,当年SARS爆发时香港曾经使用“克力芝”尝试治疗41名SARS病患,显著降低了死亡率至2.4%,即只有一人死亡。
另一种药叫RDV,是一种“类核苷”药物,可以抑制病毒核算的合成,目前正在作为埃博拉病毒的III期临床试验,有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对冠状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这个药还可以改善肺部器官的损伤其他的还有像干扰素类、亲环素类药物也可能有用,但不典型,也比较复杂,老夏不是医学专业,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
以上这些药的共同特点是,都是针对其他疾病的,有的还处在研究阶段,有的在做临床试验,大部分还没有通过药监机构的审核批准,副作用不明朗,所以当出现一种全新的病毒时,只能进行有限试验,慢慢摸索疗效由于没有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实践中医院们也比较保守,不敢随意使用,毕竟有些时候可能会承担责任。
但是现在属于非常时期,人命关天,这次卫健委已经迅速的把“克力芝”作为试用药写入疫情防控指南了,后期就有希望摸索出更多的治疗经验,找到有效的药物,降低死亡率,我们在一点上不需要悲观6、网传武汉协和医院最新治疗方案?。
口服“拜复乐+可乐必妥+奥司他韦”的疗法,现在看来对新病毒一点儿用没有,但这些药都是可以治疗传统肺炎的常用药,比如甲流和乙流病毒引起的肺炎,所以医生会用这个病进行治疗,是避免感染新病毒的肺炎患者再联合感染其他病毒,因为发病期的病人抵抗力较差,新的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这算是加了一层保险,但以上三种药对新病毒本身没有效果。
7、必须戴N95吗?不一定病毒传播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渠道生活中,我们很难直接接触到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所以最应该担心的还是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所谓飞沫,就是我们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过程中直接喷射出的带病毒水颗粒,这种颗粒一般较大,飞不了多远就落下来了,大部分口罩都能挡住。
另一种空气传播,其实是因为病毒和空气中的物质结合形成“气溶胶”,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更小,可能不到5微米,这种小颗粒防控起来相对棘手一些,所以我们才需要防护等级比较高的口罩,N95就是其中比较好的一种。
但N95只是把过滤效率提高到了95%(也不是100%),并不是说其他的口罩就没效果,比如N90这种,可以阻挡90%的小于5微米的颗粒,对于防控病毒当然是有效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大部分医用口罩都是有效的,只是没有那么“好”,没有那么明显的过滤效果,这和“没用”可差得太远了。
戴口罩只是降低病毒传播概率,并不能100%阻断病毒,如果一线的医务人员,时刻处在高浓度的病毒环境中,那再好的口罩都不一定能绝对的保证他们的安全,而且要频繁的更换,还得穿防护服、护目镜所以他们真的是在负重前行,用生命在守护我们普通民众的安全,值得最大的尊敬。
网上有人危言耸听必须戴N95,其他口罩没用的,甚至还说必须戴没有呼吸阀的,实在是有些吹毛求疵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在公共场所把口罩先戴起来,解决从0到1的问题,然后再讨论从1到1.1,到1.2的事儿还有一个佩戴贴合度的问题,我看有的人戴着N95,鼻子旁边明显漏两个洞,这种情况下戴再好的口罩又有何用?。
6、怎么看不断攀升的“确诊”数?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确诊”的标准流程早期,1月16日以前,湖北还没有一个试剂盒,谈何“确诊”?当时的所谓确诊,只是出现了“双肺片状磨玻璃样”这样的病毒性肺炎影像特征,伴呼吸困难或衰竭,又用了各种检测手段排除了已知所有细菌病毒后,才怀疑是“新型肺炎病毒”。
直到1月16日,尤其是1月20日起试剂盒被研发出来,厂家开足马力生产后,各个省疾控中心才陆续收到试剂盒,才有了确诊的初步条件我们国家的工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大家要有信心,现在不同厂家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每天20万人份,足量供应。
这个盒子大概相当于手机盒大小,每个盒子可以检验几十份样品但确诊环节的主要问题出在对检测环境的高门槛上,病毒并不是随便拿一些血样,滴到盒子上就可以测的出来,和验孕棒不是一回事儿由于一些甲、乙类传染病的检测需要防止病毒病菌二次扩散,所以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和防护的要求,有权限做检测的实验室,一个省一般就只有十几二十几个,集中在各省市的疾控站,少数高标准的三甲医院实验室也有,中小医院则根本没有条件。
有的医院有检测条件,却没有资质,这个资质是涉及到传染病的,至少需要严格审批吧?检测是针对烈性传染病的病毒细菌进行的,为了防扩散,必须有“负压”实验室,就是里面有空气处理装置,创造一个负压的环境,从门窗等缝隙处的空气只能进不能出,标准非常的高。
所以早期的病例怀疑是新冠肺炎的,要从医院把样品送到这些实验室来,一般就是疾控中心,检测为阳性的还要复核,最终才能确诊一例,耗时一到两天市级医院送到市级疾控中心,没有条件的送到省级疾控,一天一个省的检测能力才二三百个。
后期能不能提高检测能力,不好说现在正在讨论下放确诊权限到各三甲医院,这个口子开了,确诊能力真正动员起来了,我们看到的确诊数才可能快速升起来还有的人说了,早干嘛去了,怎么不提前准备,多建一些实验室这属于没有常识,这些实验室的搭建和维护都是需要成本的,疫情可不一定什么时候发生,大部分时候都是闲置状态的,这个成本谁来支付?。
所以现在的现实情况是试剂盒充足,但检测的条件是捉急的,不足的话说回来了,即使“确诊”了,那又如何呢,不过是变成了一个数字,真正的治疗过程其实早就开始了,这个确诊对于治愈疾病也没有什么太大帮助7、真实的感染人数有多少?疫情可防可控吗?。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你对病毒本身,对发病、确诊和治疗的机制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得出答案是很明显。我无意散播恐慌,但是真实的感染人数肯定是远超确诊人数的。
我们的恐慌来自哪里?其实是对未知和突发事件的一种应激反应随着更多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恐慌期终会过去的当然每个人的恐慌期长短不同,我的已经过去了,有的人可能要久一点你可以这么想,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要面对死亡的,对于70、80岁后自然死亡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慌,因为它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既成事实。
所以在这一点上,瞒报谎报很难抑制恐慌,反而会加重恐慌情绪,我希望政策制定者可以认识到,民众的知情权一定要得到保护,官媒的公信力要树立起来像普通感冒一样,新冠肺炎患病后,大部分时候不是治好的,还是要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来战胜病毒,而过度恐慌对我们有害无益,只会不断削弱我们的抵抗力,本来没病也得吓病了。
8、早期的武汉发生了什么?群体性恐慌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说虽然经过了SARS的考验,但公众对这种新的疫情还是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处置能力,在疫情初期是不可能做到完美应对的大量的群众,咳嗽的不咳嗽的,发烧的没发烧的,普通感冒的和新冠肺炎的,症状轻微的和症状严重的,都一起涌到少数几个大医院去,和挤兑银行一样,出现了对医疗资源的挤兑。
在拥挤的医院走廊上,院里院外,交叉感染必然会发生有的人得的只是小感冒,但出于担心去医院检查,结果真的染上了肺炎有的人本来啥事儿没有,在极度的焦虑和恐慌情绪下,也会出现头疼脑热、呕吐恶心、四肢乏力等疑似感冒症状,过了一两天后会自然缓解。
人的身心是会互相影响的,这是早就被科学证实过的现象,看到发烧、咳嗽的报道过多,一个健康的人也可能表现出发烧、咳嗽的症状前几天的武汉,医务人员的口罩、医用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缺乏,而且长期处在高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之下,极易出现崩溃,他们是最该被保护的人。
我听说严重的时候,除夕那天,有些医护人员的防护服只剩一套,因为穿脱不方便,连厕所都不敢上,只能带着成人尿不湿坚持上班
我们都是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推己及人,这种压力下我们是不是能顶得住?如果我们自己身处疫区,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是不是仍然能够保持基本正常的行动能力,这些都不好说的,不要过度自信我看有的人对武汉人,对鄂A牌照的车充满敌意,骂骂咧咧,至于吗?他们也是受害者,也是我们的手足同胞啊。
包括封城之前出现30万人大逃亡这样的事件,且不说数据本身是否准确,如果把我们放在那样的位置上,是否都会萌生“跑”的冲动?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自己也是普通人,不能要求别人做圣人在危难之际,学习一些医学常识,用理性战胜恐惧,制定人道的公共政策,向疫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向身边的人做一些简单的科普,共渡难关,这才是我们最需要有的行动!指责、谩骂、恐慌,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9、疫情逆转的时间点疫情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甚至出现逆转,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现在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冠状病毒一般不耐热,在天气转暖后,活性会开始下降按医学研究的说法,较强的紫外线,相对干燥的气候,较高的气温,较大的早晚温差,都有助于抑制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播。
2003年的非典就是在4月到5月之间出现了“主动撤退”的特征,所以我们可能还需要打起精神,再和他缠斗数月第二个因素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知道这种病毒主要还是靠自身免疫力抗过去,之后在人体内会出现抗体,不再感染。
疫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群被感染得越多,越多的人体内出现抗体,再加上免疫隔离措施,自然就会对病毒传播的过程形成阻断大面积爆发缩小为点状爆发,可以更好的集中有限资源进行精准防控随着公众对新冠疫情的恐慌逐渐褪去,国家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我对未来的疫情防控形势是有限乐观的。
文末还是要声明,我只是一个外行,勉强算半个医学爱好者,文中难免出现纰漏,请专业人士不吝指正但我会保持学习的心态,努力获取关于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家人负责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互相鼓励,共渡难关!。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