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标题:河源傀儡戏“回城田头”忙
河源傀儡戏现身广州塔,“指”掌日月赢得老广一阵阵欢呼。受调查者北京青年报
云手、刀花、拉山、对打、架枪……皮影一个个动作精彩纷呈;怨气地闭眼,下垂的小阳柱,惟妙惟肖,都让观众连连欢欣鼓舞。
2月9日下午,河源市河源傀儡戏大学堂走进河源市卢州公园进行献爱心,这是继河源傀儡戏在广州现身回乡后,连续表演的第三天。目前,恰逢河源“年例期”,皮影大学堂表演旧友的“第四集”从元宵排到2月底。
日前,傀儡戏大学堂受省非遗中心的邀请,元宵节元宵当天在广州塔下进行表演。傀儡戏大学堂市级发扬人曹章玲同青年演员朱梦超两人用博戈达形式带来的一折傀儡戏,成了公益活动现场轩然大波的亮点环节。
河源傀儡戏,民营称“傀戏”“傀仔戏”。相传于明代万历年间从闽南地区传入河源,迄今已有400十多年的历史。2006年列入市级非物质人文遗产红皮书。
“河源傀儡戏莱赛县人之所能,又能人之所不能。皮影像布偶一样,头、手、指、腰等关节雅致随心所欲,卷轴式,惟妙惟肖,对歌星北派做打的底子要求很高。”曹章玲从事傀儡戏艺术40十多年,对傀儡戏的发扬与发展非常清晰,“在河源民营,傀儡戏从双人皮影发展到专业全厂,现在河源有150多个权威性皮影班,500多皮影歌星。”
在河源,每逢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习俗,傀儡戏便专干接连上演,唱响乡村人文的前奏;在大学校园,河源傀儡戏班成为孩子们奋力拼搏报名的“炙手可热”班;在农村,人文惠农公益活动把河源傀儡戏送到广大群众那儿,新时代文明课堂教学所、课堂教学站成为大家交流、互相切磋的好平台……
“非遗”人文不再小众,河源傀儡戏变成一张亮丽的人文明信片,被赋予时代意义,以一种看不见觉果的方式服务城市和广大群众,人文惠农的春风,吹遍河源城乡。
叶洁 陈庆高返回敬请期待,查看更多
干晓磊: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